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虽然王维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盛唐开元时期更不可能有这种国破家亡的悲伤之事,但这诗的立意确实深刻,它完全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读起来有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何等的孤高骄傲,让人不禁心生敬佩,此一句将菊花那种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诗当为咏菊诗中的上上品!
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王维所抄的这一首,在立意方面,已经比他之前所写的任何诗都要深刻了,就连苏轼的那一首也比不上这首的深刻立意,可以说,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的诗,绝对是逆天的存在!
太惊讶了,太出乎意料了,明明早就不抱任何期待了,结果这个王摩诘又给所有人来了个大大的惊喜,以至于众人不知道该作何反应了!
向王维发难的李念,这时脸上一副被玩坏掉似的表情,被他搂着腰的郑淑颖,不动声色的挣脱了出来,望着一脸云淡风轻的王维,俏脸上只有浓浓的苦意……
李念的脑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他用气急败坏的语气说道:“抄袭,这绝对是抄袭!这么好的诗,绝不可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
王维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不由一惊,自己难得凭借文科僧的优势,抄了个一两首妙诗,就要被当场揭穿吗?这可是王维始料未及的事情,果然古人的智商也不可小觑啊,接下来该怎么处理?
结果让王维意外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附和李念,而王维身边的韦陟,却出手了!
只见韦陟霸气的拎起一壶酒,直接砸在了李念的头上!结果李念整个人都成了落汤鸡!
然后韦陟用森冷的声音说道:“真是胡言乱语,若说十三郎之前早已写成,今日才拿出来,我还相信,但若说十三郎抄袭,我是决然不信的!这第二首《咏菊》如此出色,此诗一成,定然名传天下,怎么可能有被抄袭的机会!我看你这家伙是恼羞成怒,嫉妒成性,什么赵郡李氏,真有辱世家风度!”
崔宗之亦帮腔道:“说得有理!十三郎本就是天纵之才,偶有神来之笔,亦是寻常!好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大家应该好好品赏妙诗,而不是质疑,十三郎的才情,根本无需质疑!”
王维的另外两个友人当然也不甘落后,即便心中确实小有嫉妒之心,也不妨碍他们对诗道的追求与欣赏。
崔颢极为夸张的拍着王维的肩膀,一脸敬佩的说道:“摩诘你这咏菊诗一出,可让后人如何才好!”
卢象亦苦笑道:“眼前有菊写不得,摩诘妙诗在前头啊……”虽是一句调侃的打油诗,但卢象的心中确实有着难言的苦涩,原本以为王维的诗才也不过比自己稍稍高一筹而已,没想到却在不知不觉间,差得这么多了!
当然,这样说也太绝对了,很多时候即便是不出名的诗人,也能有几句神来之笔,而那些能够名垂千古的大诗人,无一不是那种神来之笔跟不要钱似的仿佛开挂般的抛出去!
照王维这架势,绝不是那种会沉寂下来的诗人,反倒是卢象自己,深知自己的水平其实达到了一个瓶颈,或许平均水平足够了,但却总写不出什么妙句,在一点上,他或许连崔颢都不如……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因为有时候一句妙诗,真的可以掩盖所有的瑕疵!
==============
求收藏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