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宋之问为何因为那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害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除了宋之问本身的人品有问题以外,最关键的是这句诗太妙了,如果能够窃取而来,仅仅凭着这一句诗,就能获得偌大的名声。
刘希夷就比较悲剧了,本来是大有前途的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所以这就可以看出,想要在这个时代抄袭别人的诗,甚至将别人的诗据为己有,不可能不漏一点风声,若谁真的有了一首好诗,哪怕仅有一句妙诗,想要让他拱手相让的话,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如韦陟所言,王维此番能够这么快“敷衍”出这么两首妙作,绝不可能是抄袭,倒是提前写好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样一想,大家就比较能够接受王维的惊人之举了,若王维真的能当场写出这么两首妙诗,其才华用妖孽来形容都不为过!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管被酒浇了一身的落汤鸡李念了,在短暂的安静之后,人们用最热切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太厉害了,挥手之间,成诗两首,字字珠玑,王家公子的诗才,简直让人叹无可叹!”
“我原本还失望,这王摩诘敷衍出来的诗怕是毫无出奇之处,然而第一首已经让人惊喜,第二首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真是让人无可挑剔,这句诗绝对会第一时间传遍长安的!”
“呵呵,这下子菊花可是要出名了,凭借王摩诘这两首诗,或许还能挑战一下牡丹的地位。”
“咏菊之后,再无咏菊!”
……
王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主要还跟众人的心理落差有关,从本来的高期待,到期待达到最低谷,但王维的表现,又让处于最低谷期待的人,又享受到了最佳的待遇,那种爽感,就好比吊丝逆袭了女神一样!
当然也有人还在嘴硬,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自然要拿刚刚韦陟所说的话来确认王维的“虚伪”,他们认定王维之前的一系列表现都是作秀,其实他在这重阳佳节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妙诗,然后耍了这么一个小技巧,使得他诗歌的作用达到了最大化!
毕竟若是在众人抱有高期待时,将这两首诗抛出来,或许也只能恰巧满足众人的期待,而无法达到轰动的效果,但经历过前面那些波折,尤其是这位李念还配合得这么好之后,这就导致了此时这么大的轰动!
戏剧化的东西往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那种绝处逢生的美妙,更是让不少人异常激动,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宾客都站了起来,甚至有人将一些东西扔到高处,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了,盛唐时的诗歌,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时其风行程度,已经十分广泛了,甚至随着诗歌盛行,一度导致之前流行起来了唐传奇小说,被唐诗所压制,待到唐朝由盛转衰之后,传奇小说才有机会喘了一口气,重新复苏。
杨彤萱就是疯狂庆祝的人之一,她甚至都没有想过,这辈子会因为见证两首妙诗的诞生,而这么开心,这样的情况自然也是要看气氛的,若是在一个私下的场合,即便那王摩诘再写出如何美妙的诗歌,也绝不会让她像今日这般冲动!
这种冲动,过后想想,或许连她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杨彤萱在开心的同时,还不时的用挑衅的神色看着那神色尴尬的郑淑颖,此时的郑淑颖,其心理无疑是异常复杂的,不过对她来说,这可不是最坏的情况。
最坏的情况,自然是王维当众爆料某些事实的真相,当众打脸郑淑颖那颠倒事实黑白的行为,但王维并没有这么做,明明这么做,可以让王维摆脱刚刚的困境,将人们的目光转移到八卦上来……
可王维却选择了正面应对李念那低级的挑衅,凭借最为堂堂正正的才华,击败一切人品低劣的宵小之辈!
也许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吧……郑淑颖有些自嘲的想着,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那位崔家娘子的姿容,她的内心仿佛被一种名为嫉妒的毒蛇噬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