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岳嘡嘡嘡一番话讲完,现场顿时鸦雀无声,熊廷弼看向茅元议这后辈小子的目光已是肃然起敬,更动了爱才之心;熊兆珪也是一脸的震惊,难怪自己这个好友动不动就玩失踪,敢情跑去九边画地图去了!而当事人茅元议却是目光涣散颓然坐在椅子上,整个人跟面条似的软得几乎快出遛到地上了,心里面翻来覆去念叨同一句话——他咋啥都知道呢?
过得半晌还是入戏最浅的熊兆珪忍不住问了句,
“请教雷叔,您说止生每每遇人不淑,可是包括这杨镐?”
“首当其冲便是这个杨镐,此人志大才疏好大喜功,绝非投效辅佐之良人,”张太岳道,
“可……晚辈观杨镐以往种种,的确算得上知兵善谋之人,又深谙辽事,”熊兆珪又道,这句话其实是替茅元议说得,以上均是茅元议之前的观点,茅元议一听果然从懵逼中又活了回来,全神贯注侧耳倾听。
“杨镐于兵事一道有些小才不假,但此人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最大的问题就私心太重每每在关键时刻拎不清!当年征朝鲜釜山之战,本来我军势如破竹胜利在望,却因杨镐不想让浙军专美于前独揽大功,还想着让自己的好友李如梅分润,以致乱命贻误战机,见敌有援军到又怕死畏战率先逃遁,置我军大溃,两万余前方将士因他丧命!算不算私心太重?还有他巡抚辽东期间,不好好经营辽事与东虏周旋,反而莫名其妙的去袭杀蒙古妙花部,只为虚名和给自己争一时之功,想那妙花部原本与建州女真乃宿敌,与叶赫女真势成倚角对老奴的建州女真部屡有袭扰,擎肘牵扯甚多,此与我大明辽事有大利也,杨镐无端端寻衅灭了妙花部,也令叶赫女真孤掌难鸣终被东虏所败,更让老奴努尔哈赤从此再无后顾之忧,杨镐此举已形同资敌!”
“那个……征朝鲜之事只是传言吧?莫非是真的?”熊兆珪看了看茅元议又问道,
张太岳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你说呢?”
然后又道:“此事我大哥应该全盘知晓,贤侄若还是不信还可以去门外问我那护卫首领金不换,釜山之战他正是李如梅麾下的一名夜不收,”
熊廷弼点了点头,示意是真的。
“其实,从古到今,兵事向来是为政治服务的,小茅子你一门心思只钻研兵事而不涉政治也难免偏颇,尚无法做到谋划全局,兵事一道只是解决如何战的问题,而政治却是为何而战和战至何种程度,所以说政治才是根基,咱们且说回杨镐,我从未见过杨镐其人,为何敢言之凿凿地说他私心太重呢?
也着落在政治一途上,以杨镐统兵多年,难道真的不知道袭灭妙花部会给我大明辽事带来莫大的风险么?我敢打赌他一定知道,但他为何还要这么做?无他,那些捧他上位的乡党势力太希望他能以一场胜利大功来作为回报,以增加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了,杨镐也想立功树立威信,
但直接去打兵强马壮的建州女真,很可能碰个头破血流,还有失败的危险,这当然不是杨镐和其幕后的乡党势力想看到的,于是选来选去,选中了妙花这个容易拿捏的软柿子,为了一己之私和一党之私,不惜让我大明辽事陷入危险境地也执意为之,这就是他政治上不正确的私心所在!
小茅子你再试想一下,此次连你这种白身都知道了杨镐即将起复经略辽东,足见浙党花了巨大无比的代价捧杨镐上位,一旦他去了辽东,万一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杨镐又故伎重演,枉顾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放弃原则拿辽东战事做赌注去迎合顺从他幕后势力的政治要求的话,你不觉得这很可怕么?”
没等茅元议表态,熊廷弼一拍桌先说话了,“鞭辟入里精妙之极,贤弟说得太好啦!”
一直没说话的茅元议突然从椅子上战起,正了正衣冠,郑重其事地冲张太岳施了一礼,
“想不到雷叔年纪轻轻却莫测高深有踔绝之能,先前是晚辈唐突失礼了,敢问雷叔,平辽一事,可有良策?”茅元议虽然还未心悦诚服却也被眼前的少年百户给惊到了,顺理成章地跟着熊兆珪叫起了雷叔,还放下身段虚心求教,
“所谓平辽之策,你熊伯父才是最有心得之人,远胜杨镐多矣,”
茅元议转身又给熊廷弼施了一礼,冲张太岳道:“晚辈失礼妄言,对熊伯父的平辽之策晚辈未敢苟同,”
“我且问你,你觉得目前在辽东,我大明与建州东虏就军力而言孰强孰弱?”
“晚辈觉得,若集齐九边精锐加辽东一部,可集战兵十数万,而东虏弹丸之地,军丁不过数万,我大明军力应更胜一筹,只是东虏精于骑射,机动性更强,若是能将之聚而围之当可一战而歼之,”
“错!实际上恰好相反,我大明现在在兵事一道早已糜烂,而东虏厉兵秣马多年,单纯的军力比较我方早已落入下风,只是因为我方背靠华夏地大物博人口巨万,强于补给和持久,而东虏弹丸之地物资贫乏,持久战之力相差悬殊,所以东虏才未敢全面起衅,”
“这……”茅元议对张太岳的说法明显有些不服气,
“既然你提到了九边,咱们就说九边,你说现如今宣镇一部,兵额多少?真正可堪一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