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望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伤杂病斑疹,以斑多见,大小不一,散在于胸腹四肢,少见于头面背部,多属血热;亦有因气虚不摄血或瘀血所致者,一般表现为斑色淡或暗紫,其形较大,时隐时出。

    三、望舌

    望舌,又称舌诊,是通过观察患者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特色诊法,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望舌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了解疾病本质,指导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均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联系于舌,脏腑的精气充养于舌,以维护其功能。在病理上,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也必然反映于舌。舌的特定部位与相应的脏腑相联系,并反映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将舌体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个部分,以脏腑分属的诊舌部位是:舌尖应心肺,舌中应脾胃,舌根应肾,舌边应肝胆(见图6-1)。对舌体的分部观察具有一定临床诊断参考价值,但并非绝对,临证还须“四诊合参”,灵活掌握。

    (二)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望舌应在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患者一般取正坐或仰卧位,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展平,舌尖略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一般应遵循舌尖、舌中、舌根、舌边顺序望诊,先望舌苔,再望舌质。

    望舌应注意,如果舌体紧张、卷曲、过分用力、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因此,若望舌一次判断不清,可令患者休息片刻,重复望舌。另外,过冷过热以及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变。望舌还应注意辨别染苔,如牛奶和钡剂可使舌苔变白、变厚;咖啡、葡萄、橄榄等可使舌苔呈黑褐色或茶褐色;蛋黄、橘子、柿子及有色糖果等,或服黄连粉、核黄素等药物,则可使苔呈黄色。张口呼吸或刚刚饮水,会影响舌面润燥情况。临床如见到苔色与病证不相符时,注意询问其饮食及服药情况,避免误诊或漏诊。

    


    (三)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由脏腑气血荣养;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胃阴上蒸形成。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变化,统称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淡红润泽,不胖不瘦,舌面上附着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润燥适中的白苔,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病理舌象,可由舌质和舌苔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表现出来。舌质主要反映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病邪的深浅,疾病的性质,正邪的消长和胃气的存亡。

    1.望舌质 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态及舌下脉络的变化。

    (1)舌神 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舌体红活明润为有神,提示气血充盈,津液充足,或病情较轻,正气未伤;舌体干瘪晦暗,活动呆滞,为无神,提示气血不足,津液匮乏,正气已伤,病情危重。

    (2)舌色 即舌体的颜色,常见的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舌七种。

    1)淡红舌: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病理情况下多见于外感疾病初起,病情轻浅,未损伤脏腑及气血。

    2)淡、白舌:舌色较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舌。舌色白,甚至全无血色,称为白舌。主气血两虚证,阳虚证。舌淡白不泽,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因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故舌质淡白。舌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虚寒证或阳虚水湿内停,由于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所致。

    3)红、绛舌:较正常舌色红,甚至成鲜红色,称红舌;舌色深红为绛舌。一般认为绛舌多为红舌进一步发展所致,故两者常并称红绛舌,主热证。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红舌有时只局限于舌尖、舌边部。舌由红转绛,提示热势渐增,病情加重;反之,由绛转红,提示热势渐退,病情渐轻。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舌尖红赤者多为心火亢盛,舌边红赤者多为肝胆火旺;舌红绛而有苔者,多为外感热病热盛期,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所致,属实热证;舌红绛而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者,多为热病后期阴液受损;舌红少苔,或光红无苔者,为久病阴虚火旺,均属虚热证;舌红而见紫色斑点,外感热病多为热迫血妄行,吐衄发斑的先兆,内伤杂病多为内脏出血的征兆。

    4)青、紫舌:舌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暗者为紫舌,两者常常并见。舌淡而泛青紫色,为淡青紫舌;红绛舌泛青紫色,为紫红或绛紫舌;舌上局部有青紫斑点,不高于舌面,为瘀斑舌或瘀点舌。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舌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是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舌色青为寒凝血瘀重证,提示阴寒内盛,阳气受遏,气血凝滞所致;舌紫暗或有斑点,乃气滞、寒凝、热灼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所致,见于舌尖,为心血瘀阻,见于舌边,为肝郁血瘀,全舌青紫为瘀血重证;舌紫绛干枯少津,为热盛伤津,气血壅滞,提示营血热盛;舌紫肿大可见于酒毒攻心。

    (3)舌形 是指观察舌体的形状,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裂纹、齿痕和芒刺等。

    1)荣、枯: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舌体红润鲜活,病情较轻,预后较好;舌体枯槁,病情危重,预后较差;舌质的荣枯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依据,是衡量正气盛衰的标志之一。

    2)老、嫩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舌色较暗者为老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嫩舌。老舌不论其苔色如何,均属实证、热证;嫩舌主虚证、寒证。舌质的老嫩是判断疾病虚实的标志之一。

    3)胖、瘦舌:舌体较正常人的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者,称胖大舌。舌体肿大,舌色鲜红或紫红,称肿胀舌;舌体较正常人的舌瘦小而薄者,称为瘦薄舌。舌淡白体胖嫩,舌苔白滑,属气虚,阳虚,水湿痰饮阻滞之象;舌肿胀色红绛,多为热毒壅盛,心脾有热;舌体肿胀而青紫晦暗,多为中毒之征。舌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而干,少苔或无苔,多是阴液耗伤,阴虚火旺所致。

    4)齿痕舌:舌边缘有齿痕者,称为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常与胖大舌同见。舌胖色淡白而有齿痕,多是脾虚,舌淡白而湿润,则属脾虚而寒湿壅盛;舌淡白不胖而有齿痕,舌质嫩者多属气血两虚。

    5)裂纹舌:舌面有不同形状的裂纹、裂沟者,称裂纹舌。裂纹、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多属病理性变化;裂纹、裂沟中有舌苔覆盖,不伴任何症状,属先天性裂纹。裂纹舌多由精血亏虚,阴津耗损,舌体失养所致。舌红绛而有裂纹,为热盛伤津,或阴液枯竭;舌淡白而有裂纹,为血虚不润;裂纹细碎者常见于年老阴虚。

    6)芒刺舌:舌**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舌。主热盛,提示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火盛。

    (4)舌态 即观察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经脉畅通,气血充盛,脏腑功能协调。常见的病理舌态有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等异常变化。

    1)强硬舌:舌体失其柔和,屈伸不利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称为强硬舌,或称“舌强”。舌强而干,舌色红绛少津,多见于外感热病,高热伤津,或热陷心包之证;舌体强硬,舌苔厚腻,多见于风痰阻络或痰蒙心窍之证。舌强语謇,肢体不遂,口眼歪斜,常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2)痿软舌: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屈伸者,称痿软舌。主气血虚极,阴精亏损。舌红绛少苔而痿,多为外感热病后期,邪热伤阴;舌光无苔而痿,为肝肾阴液枯涸;久病舌淡而痿,多见于气血虚衰。

    3)颤动舌: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者为颤动舌。轻者伸舌时颤动;重者不伸舌亦颤动。颤动舌为动风的先兆。多由气血虚衰、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或邪热亢盛,燔灼肝经,筋脉拘急所致。舌淡白而颤动者,属血虚生风;舌红绛而颤动者,为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舌红少苔而颤动者,为阴虚风动。

    4)歪斜舌:伸舌时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舌。中风或卒中后遗症。多为肝风挟痰或痰瘀阻络所致。

    5)吐弄舌:舌伸出口外,不立即返回者为吐舌;舌伸出口外即回,或反复舐口唇四周者,称为弄舌。舌红吐弄,多为心脾有热;舌紫绛而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小儿弄舌,多为惊风先兆,亦可见于先天愚型患儿;病情危重时出现吐舌,多为心气已绝。

    6)短缩舌:舌体卷曲紧缩,不能伸长者,为短缩舌。短缩舌常与痿软舌并见。多属病情危重之象。如舌短缩而色淡青湿润,多属阳气虚衰,寒凝经脉;如舌短缩,色淡体胖有齿痕,多为风痰阻络;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是热盛伤津。

    (5)舌下络脉 即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络脉颜色为暗红色。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是:让患者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过大,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形态、颜色、粗细,是否有怒张、弯曲等改变。再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形态、颜色以及有无紫色血络和紫暗的结节。

    特征与主病: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和舌下黏膜色淡,多见于气血不足;舌下络脉粗胀,或呈紫红、紫黑、青紫、绛紫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皆为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气滞、寒凝、热郁、痰湿、气虚、阳虚等,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2.望舌苔 主要观察苔质、苔色的变化。

    (1)苔质 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脱等变化。

    1)厚薄:透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为薄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能反映病邪轻重、病位深浅及病势进退。薄苔提示胃有生发之气,是正常舌象表现之一,病理情况下,多见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势较轻;厚苔是胃气挟湿浊邪气熏蒸所致,多见于病邪入里,或内有痰湿积滞,病势较重;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由表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舌苔由厚转薄,则提示正胜邪退,病情由重变轻;由无苔渐生舌苔,是胃气来复;病中舌苔突然消失,为胃气已败。

    2)润燥: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称润苔,是津液上承之象;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伸舌欲滴,称为滑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舌苔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润苔是正常舌象表现之一,病理情况下,提示津液未伤;滑苔多为脾虚湿盛或阳虚水泛;燥苔提示津液已伤,多由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亦可因阳虚不运,津不上承所致。

    3)腻腐: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上面如罩一层油腻状黏液,中间厚周边薄,刮之难去,称腻苔。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皆厚,揩之可去,或成片脱落,称腐苔。舌苔腻腐主要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腻苔多由湿浊邪气蒸腾上升而成,常见于湿浊、痰饮等病证。腐苔多因胃气衰败,湿浊上犯所致,常见于痰浊、食积等病证。

    4)剥脱、类剥苔: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称剥脱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称类剥苔;舌苔剥落不全,界限清楚,边缘突起,形似地图,称地图舌,又叫花剥苔,可判断胃气、胃阴的存亡,推测疾病的预后。临床意义为主胃阴枯竭,胃气匮乏,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表现。

    (2)苔色 指舌苔的颜色。常见的苔色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各种苔色的变化应与苔质、舌色、舌的形态变化相结合。

    1)白苔:白苔是最常见的苔色,有薄厚之分,多分布于舌之中根部。其他苔色均可由白苔转化而成。主表证、寒证、湿证。

    苔薄白,可为正常舌苔,若见于疾病,病邪在表,病情较浅,苔薄白而润为外感风寒,苔薄白而干为外感风热;苔白而厚,主湿浊、痰饮、食积之证;苔白滑黏腻多为痰湿;苔白厚腻而干者,多为湿浊中阻,津气不化之象;苔白厚而燥裂者,多为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津液;苔白厚如积粉,舌红,多见于湿遏热伏,或瘟疫初起。

    2)黄苔:黄苔有淡黄、深黄、焦黄苔三种,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多与红绛舌并见。淡黄苔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又称微黄苔,深黄苔又称正黄苔,焦黄苔又称老黄苔,临证还应结合苔质薄厚、润燥的变化。主里证、热证。

    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一般黄色越深,内热越重。白苔转黄,提示邪已入里化热;薄黄苔,多见于风热表证,热势较轻,苔薄黄而润,热未伤津,苔薄黄而干,津液已伤;苔黄厚而腻,热势较重,为湿热蕴结或食积热腐之证;苔焦黄而干裂,为里热炽盛,耗伤气阴所致;苔黄滑,舌淡胖,多为阳虚水湿不化。

    3)灰黑苔:浅黑苔即称为“灰苔”,灰苔与黑苔同类,仅有程度轻重的差别,故常并称为灰黑苔。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因此,苔质润燥是鉴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主里热、里寒之重证。多见于热极伤阴、肾阴亏损、阳虚阴盛等证。

    苔灰黑而润滑,多由白苔转化而成,主阴寒内盛,痰饮内停;苔灰黑而干燥,多由黄苔转化而成,若舌质红绛,甚则起芒刺者,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均为热极津枯之象。

    (四)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临证进行舌诊时,既要望舌质,又要察舌苔。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和主病的前提下,两者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

    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一致的。如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虚热证多见舌红少苔;虚寒证多见舌淡胖苔白滑;热盛伤津则舌红苔黄燥;湿热内蕴多见舌红苔黄腻等。病变过程中,亦有舌质、舌苔变化不一致的情况,两者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病变的本质。如湿温病,见舌红苔白腻,因体内有热而见舌红,又有湿邪内困,阳气不达,故又见白腻苔,两者皆反映疾病实质。临证若出现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时,应结合全身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定舌象的意义,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舌诊的临床意义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观察依据之一。舌象的变化不仅能较客观地反映正气的盛衰、病位深浅、病邪性质、病势进退等情况,还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及其预后。

    1.判断正气盛衰 脏腑气血充养舌质,胃气胃阴上蒸形成舌苔,故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则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者胃气充盛,舌光无苔是胃之气阴衰败。

    2.辨别病位深浅 舌苔厚薄,反映邪气深浅,病情轻重。在外感疾病中尤为明显,舌苔薄,为病邪尚浅,病位在表,病情较轻;舌苔厚,为病邪入里,病位较深,病情较重;舌质红,为热在气分,病情较重;舌质绛,为热入营血,病情深重。

    3.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性质的邪气,舌象会出现不同的反映。白苔主寒证;黄苔主热证;腐腻苔多属痰浊、食积;黄腻苔主湿热;青紫舌或舌有瘀斑多属瘀血之象。

    4.推断病势进退 舌苔的变化可反映邪正消长与病位浅深,望舌苔可推断病势进退。舌苔由薄白转黄厚,由黄转灰黑色,表示邪气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病情进展;苔质由润转燥,提示热势加重,伤津耗液;反之,苔由厚变薄,苔质由燥转润,往往表示病邪渐退,津液复生。

    5.测知病情预后 诊察舌质、舌苔可推断病情发展,判断疾病预后。舌胖瘦适中,活动自如,红活润泽,舌面有苔,是正气内存,胃气旺盛,预后多佳;若舌质干枯,舌苔剥脱,多属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危重,预后多凶。

    舌诊在临证中虽具有重要意义,但舌的变化只是全身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的一个反映,临床应用时还必须结合其他各诊,互相参照,综合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知识拓展……

    舌是口腔中一个重要的肌性器官,主要由舌肌、血管、神经、腺体和黏膜等组成,呈扁平而长形。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以人字沟为分界,舌背又分为舌体与舌根两部分,舌体是中医舌诊的主要部位。舌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黏膜,是组成舌苔的主要部分。中医常把舌苔称为“中医的胃镜”,把舌的变化当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四、望分泌物与排泄物

    望分泌物与排泄物是指观察其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脏腑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一般而言,分泌物与排泄物色淡质清稀者,多为虚证、寒证;色黄质黏稠者,多为实证、热证。分泌物与排泄物包括痰、涎、涕、唾、泪、呕吐物、二便、经、带、汗液、脓液等,临证主要观察痰涎、呕吐物及二便。

    (一)痰涎

    痰色白清稀者,多为寒痰;质黏稠色黄或白者,多为热痰;痰少而黏,难以排出者,多为燥痰;色白量多而黏,易咳出,痰出咳平者,多为湿痰;咳吐脓血腥臭痰,为肺痈;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多为热伤肺络;肺痨久咳,痰中带血,多为虚火灼伤肺络;口中流涎清稀者,多为脾阳虚,流涎黏腻者,多为脾胃湿热。

    (二)呕吐物

    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为虚证、寒证;呕吐物稠浊,有酸臭味者,多为实证、热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为胃反;呕吐物秽浊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多为食积;呕吐物色黄味苦,多为肝胆湿热;呕吐清稀痰涎者,多为痰饮内停;呕吐鲜血或血色暗红,夹有食物残渣,多属肝火犯胃,热伤血络,或瘀血内停;呕吐脓血,味腥臭者,多属内痈。

    (三)二便

    大便溏泻,色淡味轻者,多为虚证、寒证,色深味重者,多为实证、热证;大便燥结者,多为大肠实热,或大肠液亏;大便脓血、黏胨,多为痢疾;便血色鲜红者为血热,色黑亮者为瘀血内停,先便后血,其色黑褐为远血,病多在胃肠,先血后便,其色鲜红为近血,病多在大肠与肛门;小儿绿便有泡沫,多为消化不良或受惊。

    小便清长者多为虚证、寒证;小便短赤者多为实热证;小便频数,排尿涩痛不利者为淋证,若小便短赤为热淋,小便混浊如脂膏为膏淋,尿有砂石为石淋,尿中带血为血淋;尿中带血,排尿无痛者为尿血;小儿尿如米泔,多为食滞胃肠,内生湿热,或为脾虚。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是指小儿食指掌侧面前缘浅表的脉络。望小儿指纹,适用于3岁以内幼儿,观察其指纹的部位与形色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望小儿指纹与诊成人寸口脉有相同的临床意义。

    (一)三关部位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图6-2)。

    


    (二)诊察方法

    诊察指纹时,光线要明亮,医者用左手握住小儿食指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推数次,使指纹显露,便于诊察。

    (三)诊察意义

    小儿正常指纹为:色泽红紫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多为单支,粗细适中。病理情况下,指纹的部位、色泽、形态等都会发生变化。

    1.浮沉分表里 脉络浮现明显者,主表证;脉络沉隐不显者,主里证。

    2.色泽辨病性 指纹色泽鲜红者,多属寒证;色泽紫红者,多是热证;色泽青者,主痛证、惊风;色泽紫黑,多属血络郁闭,病情危重。

    3.淡滞定虚实 指纹色淡,纹理细小者,为虚证,由气血不足,脉络失养所致;指纹色深,纹理粗大者,为实证,邪气亢盛,脉络郁滞所致。

    4.三关测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之内,多见于外感初起,邪浅病轻,易于治疗;指纹显于气关之内,病情较重;指纹显于命关,为邪气深入脏腑,病情更重;若指纹由风关一直延伸到指端,称“透关射甲”,主病情凶险,为临床危象。

    望小儿指纹,对3岁以下小儿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运用时,还必须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