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步:自然教育实验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渐地学会分辨了。孩子们自发地学它们的叫声,有时候它们还真回应一下,孩子们就乐开了花。

    主题活动之后休息的时候,我们就躺在垫子上,听鸟叫声,后来就成了另一个游戏。听的时候最好闭上眼睛,这样听得更真切。浓密的树丛里,远远近近的鸟叫声此起彼伏。暖暖的树荫底下,我们这些大人和孩子躺成一排,竖着耳朵听着。我们比谁能听到更远的叫声,谁能分辨出更多种类的叫声,甚至谁能最准确地听出来叫得最欢的那只鸟停在哪棵树上。孩子的观察力超越大人,他们发现了小鸟们集会的规律,并且能分辨出这只喜鹊不是那只喜鹊,我很奇怪,在我眼里,喜鹊都长得一个样啊!开心通常是比赛的优胜者,可是他还不满足,有一次就真诚地提出他的愿望:“我要是能听懂它们的话多好哇!”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公冶常”的故事,就讲给他们听了,孩子们羡慕得不得了。

    经验之谈

    到大自然中去

    人是属于自然的,尤其是小时候。自然界与孩子的身心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孩子的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正像我国传统文化提到的“天人合一”原理一样,孩子的生命和心灵可以直接从大自然造化之中吸取养分。

    孩子能超越成人的认识,领会自然万物的语言,从直觉获得它们传达

    的信息,就像动物一样。如果能经常接触自然环境,孩子的这个本能就能顺利地保持下来,成就一个天然敏感的心灵;如果没有足够的机会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接触鲜活的自然万物,这个能力很快就消退了,而且再也不能恢复。

    “家养的猴子爱发火”,没有足够的时间接触自然,会引起孩子的心理失衡,变得焦虑、躁动,容易发脾气。这个时候,要赶紧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任何坏脾气的孩子来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都会安静下来,温顺起来,大自然就是心灵可以休憩的家园。

    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

    有一次正是周末,暖洋洋的花开时节,我们两位妈妈带着开心和他的好朋友小准一起观赏盛开的牡丹花。起先两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跟在我们身后,随着我们的介绍观察那些红的、白的花,可当我和小准妈妈聊起天来之后,他们就跑开去了,而且居然攀过栅栏,钻进花丛里去了。当时看花的人很多,我着急地大喊:“开心,你干什么?”开心乐呵呵地从牡丹花丛里钻出来,挑着大拇指对我说:“看,大蜗牛!”果然,一只硕大的鼓壳蜗牛正慢吞吞地爬在他的手指上。

    开心对蜗牛的兴趣那么大,问题像连珠炮一般,让我招架不住:

    “蜗牛是怎么生出来的?”

    “蜗牛有眼睛和耳朵吗?”

    “蜗牛是草食的还是肉食的?”

    最可恨的是,我连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也卡了壳:

    “蜗牛的英语怎么说?”

    ……

    小准的妈妈刚刚认识我不久,她见我挖空心思地回忆初中那点动物学的知识,力图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回答,觉得有点太费劲了,就问我:“回答他们的问题很重要吗?”

    我说:“是。就像食物对身体那么重要。”

    那天中午,我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书店,我本想给开心买一本介绍蜗牛的儿童读物,可是没有,就只好买了纯文字的《家庭饲养的经济动物》,这本书详尽地解答了开心关于蜗牛的所有的疑问。从此我们家的阳台上就成了开心的蜗牛饲养厂,每次雨后,蜗牛都会爬满阳台的玻璃窗,后来,居然连窗户里面的写字桌上也能发现休眠的蜗牛了。

    孩子们在开心的带动下,很快就全都喜欢上了蜗牛。他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空的玻璃瓶,每逢雨后就要求进地坛逮蜗牛。幸好蜗牛是种温和的动物,渐渐地家长们也都接受了这个活动。跟着孩子们一起,我也长了许多见识,还参与了孩子们发明的新游戏“蜗牛赛跑”。现在我已经能和孩子们一样,若无其事地让蜗牛在我手上爬上爬下了。

    经验之谈

    循着孩子的问题找到孩子心灵发展的轨迹

    开心总是有各种各样想知道的问题,3—6岁是问题最多的时候。之后入了小学,就越来越少提问了,不知道是老师已经解答了他所有的疑问,还是一堂接一堂的知识传授让他疲于接受?顾不上思考,也就发现不了问题了。

    我很在意解答开心的疑问,那些当时回答不确切的问题,我都记在日记本或者孩子的成长记录上,等找到了准确的答案再告诉他。当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孩子很快就忘了自己问过什么了,但是我一定再找机会给他确切的回答,因为我答应过要这么做。多年过去,再翻阅当时开心问过的问题,孩子的兴趣和认知发展过程就赫然呈现在眼前。

    节录2002—2003年的一段如下:

    蛾子吃什么?7月17日

    鱼为什么没有耳朵?7月20日

    两个磁铁的正极为什么要排斥?7月23日

    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7月24日

    轱辘为什么比走快?7月25日

    女人为什么跟男人不一样?7月25日

    人为什么会做梦?7月27日

    荷花瓣为什么能漂在水上?7月28日

    门洞里说话的声音为什么跟外边不一样?8月6日

    蟋蟀有没有耳朵?8月15日

    为什么鞋在黄灯下看不出原来的颜色?8月20日

    磁铁为什么只吸铁不吸布?8月26日

    为什么倒立在水面的瓶子里的水可以高出水面?10月25日

    什么是二氧化碳?10月28日

    大象有没有医生?10月28日

    什么是麻药针?10月29日

    树的杈为什么朝天长,不向地长?11月21日

    夏天为什么没有静电?11月25日

    水为什么由高处往低处流?12月1日

    船为什么不沉底?12月10日

    人说话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呼吸?1月11日

    塑料是怎么造出来的?2月22日

    母山羊长角吗?3月28日

    鲨鱼是胎生还是卵生的?4月8日

    孩子总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们应该把这当成有趣的事,不要感到厌烦,因为我们正面对一颗求知的心。

    我总是一次到位,把开心的问题当作论文来准备,把我知道的最准确最科学的答案给他。其他家长认为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但事实证明,他记住了,而且在他自己不断的验证下,他也慢慢地明白了。当然也有的孩子只相信简单的答案,当我把事情讲得太复杂的时候,他就显现出茫然、莫名巧妙的眼神。我知道我说多了,可我不知道讲到什么程度正合适,因为那是别人的孩子,了解他的接受水平的,只有他的妈妈。

    回答好孩子的问题,即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我坚信这一点,孩子的心有自己的发展计划,我们需要追随孩子的脚步。那时候有很多周围的家长来咨询如何为孩子开展家庭教育,我就把孩子们的成长记录拿给他们看,说:“我哪有时间考虑再给孩子什么教育?每天忙着给他们找答案还来不及。”

    儿童时期学习吸收的东西会永久的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在他们身上打下永久的烙印。——蒙台梭利

    游戏时请勿打扰

    (接着上一个问题讲)有的家长很奇怪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问问题,他们很失望。“难道我们这孩子有智力缺陷吗?是不是你另外给了开心更有效的教育?”

    不是的。

    孩子提不出来问题,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是孩子处在一个没有自主的环境中,完全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而且已经失去了反抗意识,完全顺从别人的意志。这时候孩子的心是沉睡的,还没有真正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怎么可能发现问题?看这些孩子的眼睛,你会看见他那颗躲在角落里的心。

    二是孩子曾经有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家长制止他多嘴多舌,或者简单粗暴地给予答案:“这点事都不懂?你白痴呀?”让他得出结论,不敢再提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探究真相的本能兴趣了。这些孩子容易投入到有趣的游戏中,但是始终处在“跟随”的状态,很难有独到的想法。

    怎样唤醒孩子的探究本能,让他在成长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真正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学习。

    在学前阶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游戏,投入地、任意地玩耍。

    孩子的游戏和大人的工作一样,也是熟才能生巧。新的地方、新的伙伴都可能使孩子陷入暂时的停顿,他紧紧跟随在大人身边,不想独自去玩。要允许孩子观察和准备,就像我们接受一项新任务时一样。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他开个头,要带孩子一起投入地玩一会儿,大人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主动水平。

    一旦孩子进入状态,家长就该隐退了。不要当孩子的指挥官,随时告诉他该干什么。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动,他内在的学习本能才能逐渐被激发出来。

    最好早知道

    要陪同不要打扰

    带孩子玩不要抱着明确的目的,不要为孩子设目标,也不要为自己设目标,大人孩子一样轻松投入才有收获。要是掐着表带着任务陪孩子玩,结果肯定不愉快。

    我曾经有两次在陪孩子散步时约了时间等人,那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地与孩子散步的经历真是想起来还内疚。

    有一次是小兹儿母子到地坛来找我们玩,顺便讨论加入托管中心的事情。我们约在10点钟、北门的儿童乐园见面,可是我和开心通常9点就到公园了,难道在北门那儿干等吗?还是先散散步吧。我们就穿行小树林向西门走去,因为我估计他们该走西门进来,路上不会错过。

    小树林里遍地是红红的蛇莓果,开心被它们吸引,我看时间还早,就决定和他一起挖蛇莓,可以带回家栽到阳台上。我们一边挖,我一边告诉开心蛇莓的药性和使用方法,他很快就记住了。我们兴趣盎然地刨来刨去,索性就上了一堂草药课。当我们提着一兜蛇莓、车前菜、紫花地丁、蒲公英、地黄来到西门时,才知道已经11点了。于是又向北门折回,我顾不上理睬开心想做什么了,拉住他的手尽快地走,一边东张西望,期盼一下子发现小兹儿。可怜的开心被我拖得跌跌撞撞,很快就累了。我心急如焚,只好一个人走在前头,让他慢慢跟着。开心跑一阵走一阵,一边哀哀地喊:“妈妈,别把我的草药弄坏了。”

    如果那天我们直接回家种上那些草药,应该可以都活下来的,可是

    等我和小兹儿妈妈谈了一个小时的事情再回家,就只种活了一棵蛇莓和一棵蒲公英。开心因此抱怨我,我也很内疚,因为我和小兹儿妈妈谈话的时候,每时每刻都看见开心焦急等待的目光。

    这样我就同时办砸了两件事。

    现在我已经有了安排事务的经验,不会把任何约会定在孩子玩耍的时间里。陪孩子玩对大人来讲,是个空闲,可对于孩子,那是他心灵成长的特有时间。

    农庄

    拥有一个农庄,让孩子们体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一直是我的梦想。从托管中心成立之初,我就四处打听,哪里有合适的地方。终于在快到夏天的时候,联系到一家可以合作的农庄。就在去顺义的路上,离地坛不到20公里的温榆河边。

    这是一个很大的农庄,占地300亩。已经有一栋楼可以提供吃住,也有几个工人打理田间事务。但总体一片荒凉,人烟稀少。我争取到的条件是可以按照我的理想重新布置农庄,我们托管中心的孩子可以任意不限时地玩,甚至提供免费住宿;而我要付出的是:修整费用自负,并且要向农庄的拥有者提供一份经营性的商务计划书,让他们看到我的设想能有多少市场效益。然后他们才会进一步谈更深的合作。

    我一个人的付出能换来孩子们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多值啊!

    我带着开心还有即将出生的小丁点,同托管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在农庄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日子。参与耕种和收获的过程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并且建立了在城市生活中久违的对土地和生命的亲昵和喜爱的关系。

    农庄里有一个大棚,种植的是一人多高的樱桃树,树的间隔里套种着草莓。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正赶上收获最后一拨草莓。孩子大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生长着的草莓,而且满地都是,兴奋无比。我们的小篮子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人手一个,顺着垄沟摘个不停,尝个不停。大棚里那种氤氲的温湿空气更让人感到莫名的舒适,可能是含氧量高吧!

    后来就忙着收菠菜。菠菜种在河边的沙土地上,很大的一片,很久没人来采割,已经长疯了,很多都已经开了花。小雪妈妈很心疼,只埋怨那些工人不赶紧收。工人说:“吃不了收它干嘛?猪都吃够了!”

    这可不是气话,在农庄的最南边,有温榆河的一个分叉,河汊处,真的盖着两排猪圈,七头猪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里面。它们晒着太阳,铺着玉米秸,吃着新鲜的菠菜和上一年秋天收获的玉米,态度很安详。孩子们第一次看见猪,惊奇地围着猪圈,不言不语,看呆了。

    猪圈再往后,还有一个大羊圈,养着几只山羊、几只绵羊。山羊有黑有白,绵羊都是白的。正好有只不几天的小羊羔,黑白花的,干净漂亮得像橱窗里的玩具,而且很喜欢孩子们,逗得他们热心地四处拔嫩草来喂它,草多得盛满了竹筐。后来这只小羊就不舍得离开我们了,每天都嗒嗒嗒地跟在孩子们身后,在农庄里走来走去。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就是河汊边的大柳树上,拴着两头驴,一灰一黑,见到有人来很高兴地仰着脖子大叫起来,结果有两个孩子当场就吓哭了,开心也吓得小脸煞白。我们大人都笑起来,工人忙赶过来牵着它们。驴的脾气很好,模样也很温顺,大眼睛水汪汪地直看着我们。孩子们很快就不再害怕了,远远地走来走去地看个不停。工人说那头灰驴还可以骑的,只是我们都没敢。

    河汊里拦上了隔离网,养着一群鸭子和几只鹅,可惜那些鹅很不友好,追着孩子咬,还大声地叫着,吓得我们飞也似地离开了,没顾上在河边的草窝里捡鸭蛋。

    在这个养殖区的西面,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有的砍倒了,有的还站着,有今年的新苗,也有去年的老秸,一看就知道缺乏规划和管理。可是孩子们很喜欢,因为田埂边上有些洞,拿铁锹和棍子捅一捅,或者灌些水,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田鼠偷回来的成堆的玉米粒、呱呱叫着跳出来的癞蛤蟆,还有一次爬出来的是小刺猬。刺都是软软的,好玩极了。

    在农庄的东南角,还有一个白沙堆成的小山包,都是上好的细沙。据说刚开始打算建滑沙场用的,不知怎么就搁浅了。这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让他们光着脚在沙堆上玩,爬上滑下,乐趣无穷。

    我们一边带着孩子们玩,一边做整体的设计和营销策划,在我们有限的资金支持下,我们先着手布置一个浅水塘,水底正好铺上沙子,方便孩子们趟水玩耍。水要用水车从河汊里提出来,正好布置一个老式的水车,了了孩子们许久以来的心愿。当然,水还得过滤,还得消毒,因为将来要向社会开放。除此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从种棉花到纺织成布的整个流水线,从挖土和泥到烧砖盖房子的整个流水线,以及自助的大厨房,方便来玩的人采摘了作物现场加工。

    那段梦境一般的日子就在我和孩子们欣欣然的忙碌之中过去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直到今天,开心还经常在梦里重温农庄的生活,并且梦想着将来有钱了要重新打造一座理想的庄园。

    但愿美梦能成真!

    经验之谈

    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要从实践中来

    以农业和养殖业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中外都曾有人做过,蒙台梭利认为:耕作、建筑、制陶,可以让孩子认识人类发展中由游牧转向定居的必要的技能。可我更觉得,在从事这些最基本的满足生命需要的劳动时,孩子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大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看到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深刻的认识,才会产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很多在乡下、在自然和劳动中度过童年的人,一生都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热爱,保持着一颗单纯敏感的心,这在很多从事文学和艺术的大师的经历里面就能看出来。

    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会自然地热爱他们照管下的动物和植物,这

    种感情会发展成对一切活着的生物的信任,一种超越种族和地域的大爱,从而发展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乐观、自信、随和并顽强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带着孩子住在几乎与社会隔绝的农庄里,过着物质上的极端俭朴、精神上却超常丰富的生活。

    晚上我们睡得很早,因为天一黑下来,农庄就整个黑黝黝的,不自觉就会害怕;有限几个路灯管不了什么用,反而在庄稼丛中闪着莹莹的一点光,显得更诡异。孩子们活动一天也累坏了,通常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没有了墙上的时钟,没有了具体的时间计划,反而会醒得更早,更有规律。我通常都在不到6点就醒来,东面的天空白透了,太阳就要出来了。

    推开窗子,满眼的绿意盎然,凉爽的风从田地上空吹过来,带着青苗的涩味、水塘的腥味和牲畜的粪味,给我安闲又懒散的心境,能够从容地专心地思考一天的安排。

    孩子们也一样被自己的生物钟驱使着醒来,一夜饱睡让他们脸上粉嫩粉嫩的,可爱极了。孩子们一醒来就惦记着各自的“宠物”,忙不迭地奔下楼去,冲向养殖区,喂羊、喂猪、喂刺猬。很快鸡鸣驴叫声就传过来,我就知道他们到地方了。

    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吃过早饭以后,我们就开工干活,也不管是几点。一帮人收作物,集中到大门口让工人拉到市场上去卖,工人套上驴车,等装满菠菜或者玉米棒子或者新鲜的薄荷、熏衣草,有时候也抓走一头猪,就离开了,到傍晚才能回来。我曾经打算让孩子跟着去赶集,但是别的家长不放心,就算了。

    有力气的一帮人就按照我们的计划做些大事。挖池塘、平整各式用地,或者修整河边和田埂,消除那些对孩子构成危险的因素。

    我们这些人因为很久都没干过活了,一天做不了多少事,更有甚者,还怕太阳,一手打着阳伞一手扶铁锹,可笑至极。跟孩子比起来,大人在大自然中感受的东西更少,更难被教化。

    这段日子,因为有相应的宣传,每日里都会有新的家长和孩子参与进来,我还兼做接待。这些“一日游”的客人,当然干不了什么,但我想办法让他们除了看在眼里的,还有拿在手上的收获,那就是野菜。农庄里到处都是野菜,有一些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像荠菜、羊角菜,比市场上卖得还好。

    我们的饭菜,全是自给自足,主食和蔬菜是地里长的,肉是杀了猪冻在冰柜里的,偶尔也杀只鸡或鸭,蛋是每天早上河边捡的。工人做饭也相当简单,根本就没有味精什么的,很少炒菜,通常都是一锅炖,省事;在厨房还有几个大缸,腌着各种咸菜,只是我们吃得很少,咸菜就越来越咸,最后就全都送给工人拿走了。

    说来也奇怪,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嫌这嫌那,不肯好好吃饭,到这里来却从没挑过食,开心还直说,这里的肉好吃,菜也好吃。我想除了食品的天然纯净、环境原因、活动量大之外,还有一个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这里没有零食,一点也没有。

    两个多月下来,孩子们全都变了样,黑了、瘦了、脸色红了、嗓门大了、跑得更快了,连原来最娇弱的小女孩也能抱着一捆菠菜一口气跑到大门口了。可是,我们却遭遇了危机。

    因为没有经验,预算做得很不准,我们的资金还没有做完一个池塘就见底了。项目承诺的事项我们无法再执行。

    好在农庄的主人宽宏大量,并不计较这些,允许我们收拾东西回家去,而且新杀了一头猪为我们饯行,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孩子们带走了他们的小刺猬,开心还非要那只小羊,我没有答应,他就流着泪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一直到家。

    之后几年内,凡是我们开车走京顺路,都会拐到农庄的门口看一眼,但是他们的大门永远关着,听工人说已经易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进去了。

    科学新知

    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的孩子

    我们可以从自然生命的差异引导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学会相信自己、尊重别人。

    认识了多个物种的孩子,就像拥有了许多朋友一样,更容易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他们在意见、行为方式上遭遇和别人的冲突时更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并且同时拥有自己的立场,这正是家长和社会所期望的。在目前我们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教导孩子宽容、理解别人就更为重要。

    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学会和别的人、别的生命和谐共处,不仅是孩子的使命,也是成年人需要不断加强的教育。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