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的猴子爱发火,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www.Pinwenba.com
孩子的心灵与大自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坏脾气的孩子来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都会安静下来,温顺起来。大自然中无数闪耀的生命向孩子发出邀请,孩子会被它们吸引,心灵就像找到休憩的家园一样。
从2002年底开始,我和几个热心的全职妈妈一起进行了两年多的自然教育实践,我们自己筹资,几个人分工合作担任教职员,在有限的预算内,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孩子们收获了快乐的童年,我们大人则分别收获了自己的事业。
节约开销,安排新生活
在我们决定集体照料这些孩子之前,已经相熟很久,并且各自都已经积累了一些有用的经验。这些最终团结起来的母亲,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不上班,专职带孩子,就是所谓的“全职妈妈”。
家庭花销由一个人上班来支撑,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经验就是:
节约开销
几乎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都受到母亲辞职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各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就必须紧缩开支。这是每一个全职妈妈都会意识到的任务,但不同的是:有人一辞职就订出了新的收支计划,有人却在经过几个月的混乱之后才着手处理。
幸运的是,我们所有的全职妈妈都顺利地过了这一关,有计划地减少了购物的次数,并把一些实际不必要的物品永远地从购物单上剔除。
比如:以前孩子到儿童乐园总要玩那些2元一次的电瓶车,一次花上十元八元是很经常的事,现在改为每周玩一次,每次不超过两项,同时争取到长期客户的优惠卡,花20元买到30元价值的游戏机会;还有零食,这是削减最大的一项:什么娃哈哈、喜之郎、小熊饼干统统删除,营养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海苔、酸奶、山楂片、奶油糕点还是适当保留,只是限制每月的最高费用,并且争取统一购买;这还不够,另有一项更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减少在外吃饭的次数。其他像服装、玩具等也照样处理。以上所有事项都在月度开支计划上作出最大限额,每次购物后相应将数字减少。
不用担心孩子受委屈,因为大部分削减掉的东西并无益于孩子的健康和心智成长。
如果一次改动后,发现不能再增加的生活费还是不太够用,就再来一次改动,总能削掉一些不紧要的东西。一旦计划落定,又有自制力严格地执行,几个月之后,生活就会恢复到以前的如意和轻松。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家庭削减掉的东西都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家庭不同的爱好和观念。我是削减了90%的服装费用,却保持书报费、交通费完全不变,甚至参观旅游费用还有所上升。因为我认为后者对孩子非常重要,它值得我们在其他方面做些牺牲。
经验之谈
育儿不是干家务
家务是一件特别容易引起烦恼的事情,尤其对于我来说。
既然辞职在家,似乎担负起所有的家务活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想法很正常,却不正确。
育儿时期家务繁多,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一个刚开始进入角色的全职妈妈,不容易搞清楚育儿的内容,却很容易被无休止的家务缠住手脚。比如刚洗完衣服,又发现该买手纸了,于是趁着孩子小睡,一路小跑到楼下的小卖部买来手纸,孩子刚好醒来,该吃点什么了。秋天应该添些什么辅食呢?赶紧查书,照着做。40分钟之后,孩子美美地吃了几口菜粥,你如释重负。接下来是抱孩子下楼走会儿呢,还是赶紧擦地、准备晚饭呢?还有1个小时老公就回家了,总不能让他做晚饭吧。于是放下孩子,在录音机里放上儿歌磁带,给孩子身边摆上一堆玩具,又匆匆打开冰箱,研究晚饭该做什么了。
结果这一天结束,总感到不太对劲,仔细想一想,一天下来,真正交给孩子的时间并没有比工作的时候多多少,甚至连以前晚饭后的讲故事时间都缩短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此时我们就真正知道了以前帮我们带孩子的人一天都干些什么,也可以想象出孩子以前被如何处理了。保姆和自家的老人并不比我们有更
多的精力;而现在我们给孩子的时间也不比她们更多。
难道我们辞掉市场经理、大学教师、会计师、鼓手等等心爱的工作,就是要做一个更能干的保姆吗?把以前分析市场的经验手段搬出来,很快我们就发现,育儿和干家务根本就是两回事。我们为了前者辞职,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后者了。
如何保证我们宝贵的时间如愿地用在抚育孩子身上呢?我们曾经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结果是这样的:离得较近的我和江南妈妈共同雇用了一个小时工,周一、三、五帮她家做午饭;二、四帮我家做午饭。周二他们母子来我家,周五我带开心去他们家。这样一来一周我只需做两次午饭,江南妈妈只需做一次午饭,节省下不少宝贵的时间;而且,我们雇用的小时工非常能干,通常一次做饭连晚饭也有了,之后还会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我得到这一切便利的费用是每月80块钱。我认为很值得。
现在,我们终于称心如意地终日伴随在孩子身边了,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珍惜孩子的天赋兴趣
真正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会不断发现孩子有独特的兴趣,惊人的能力。这些东西母亲都不能预料,那是上天预设在他心灵里的。
整个2002年,我和开心几乎都在地坛度过。平日里偌大的地坛公园,除了我们的这群孩子,很少再看见3岁以上的小孩。那些“适龄”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6月的一天,地坛里的小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一群一群地穿梭着。这可不常见,洋洋的妈妈正好看见一个熟识的家长,这才知道是东门的一家幼儿园装修,孩子们都放假了。
幼儿园的孩子是有些不同。他们虽然也跟着我们的孩子爬树、翻草窠、刨坑建水池,但兴趣都不长久。他们有新鲜的玩具——象棋,很快就在梨树底下的桌子上摆起来。
开心和洋洋满脸羡慕,一直在旁边看着。
我也意识到这样的益智游戏不该被忽略。结果回家的路上,我们就买了象棋。
开心对这项游戏如此着迷,出乎我的想象。半天他就能摆棋,一天时间就能和我走几步了,要知道之前他还不怎么认字呢!我也认真地教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劲头。
开心对象棋充满迷惑和兴趣,不停地问这问那。
“谁发明的象棋呀?”
“项羽怎么战败的?”
“那么久的事情,谁知道得这么清楚?”
“规则可以改变吗?”
“我也可以发明一种游戏吗?”
此后十来天,他和洋洋就一直在梨树那儿玩象棋,别的什么也不干了。幼儿园的那些新朋友有时候也过来对阵,可很快他们俩就战无不胜了,得意得很。不过他们两个人对战,还是洋洋胜的时候多。洋洋妈妈认为这是年龄有差距的缘故。在这个阶段,差几个月在分析判断能力上就有差别。这个说法缓解了开心的不服气,才使得两个孩子能继续友好地对战着。
他们俩的“超凡”棋艺引起了幼儿园祁老师的注意,祁老师的儿子也正好3岁多,很喜欢加入我们的队伍。她说幼儿园大班那些上过象棋班的孩子,也没有我们这俩孩子下得好。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了。
有一天祁老师专程来找我们,拿来一张通知,原来是地坛南门的民族文化宫少儿活动中心要举办一次少儿棋艺大赛,我们高兴地给孩子们报了名,孩子有机会露露脸,也是大人的荣耀啊!
开心也跃跃欲试,在象棋上的成绩让他充满自信。正式比赛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就希望孩子再有些进步,忍不住就会在孩子们对战的时候出谋划策,希望自己的孩子胜利。往往到最后,孩子们的游戏就变成了我和洋洋妈之间的对垒。之前曾经悟到的“快乐就是进步”的道理在比赛面前淡出了视线,我们眼前就只想赢。
比赛那天,开心居然有些忐忑,他不安地问我:“我要是输了怎么办啊?”
“这有什么呀?比赛也是玩嘛!”
“可我老是下不过洋洋!”
“洋洋第一,你第二,这样就挺好!”
可是我们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孩子太多了,高手太多了,我们的两个孩子先后被淘汰,可怜的开心第一盘棋就输掉了,然后难过得不肯再下第二局。
孩子也这么在乎输赢,倒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此后很长时间开心下棋一定要赢,否则就不肯再玩。最后就只有我陪他玩了,在这种情况下,想教给他点什么新东西,真的好难!
我真后悔,参加什么比赛呀?
最好早知道
戒除功利心
孩子天生都具有某种兴趣,它会根据自然规律促使孩子成长和发展。——蒙台梭利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赋,他自己会发现对什么更感兴趣,正是这个兴趣给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我们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一无所长,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经常抱怨孩子在某个方面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了他的短处,有所短必有所长,再仔细看看,孩子的天赋兴趣和能力很快就展现在你眼前。
人类灵魂所要求我们的并非重建,而是促进这一建设性的工作,使其取得成果。它可以挖掘上天赋予儿童——我们的子孙——的巨大潜力。——蒙台梭利
凡是孩子自然产生的愿望和爱好,都有它在整个心理发展上独特的意义。我们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这些倾向而且适当的引导它发展,同时
也要准确有效地纠正不良倾向。
可惜的是,很多母亲并没有掌握引导孩子自然发展的技巧,反而像我当时一样,过早地引入竞争和比赛的机制,让孩子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受到干扰,转移到对活动结果的关注上,失去了活动过程中应有的兴趣。这不是帮助,这是破坏。
如果我们无法及时学到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兴趣,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听从孩子的吩咐。顺其自然,让孩子的天赋引导他们自己。
为孩子打造理想乐园
在日复一日的共处中,孩子们找到了喜欢的小伙伴,我也找到了在育儿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孙燕的归来和苗苗的加入应该是我们商讨大事的契机。
孙燕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居然也能把家务事料理清楚,已经很不容易了,可她还想在孩子们的教育方面更进一步。
她发现我们周边缺少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场所。幼儿园的“服务方式”是机械的(其实她讲到服务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笑了,我们的幼儿园绝对不是服务性的),不允许计时托管,可孩子不需要全天都呆在那里;公园里虽然有几件儿童专用的健身器械,但都是老年人占用着,器械设计和场地安排也完全没有为孩子着想,跟成人的一样,不能避免伤害;绿地完全被隔离保护,只有小鸟、蝴蝶和蚯蚓才能任意玩耍,孩子们只能透过栅栏缝欣赏欣赏(难道绿地只是用来看着的吗?她说美国的草坪是可以带孩子上去玩的);孩子们能够玩的,就是北面的儿童乐园,只是每个项目都得花钱而已。
我们得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不再是不能自理的小婴儿了,他们需要伙伴、渴望探索环境、需要系统地引导了;而且,我们都觉得,每个大人就看一个孩子,浪费人才了。如果能把孩子们集合起来,有两个人就可以带领他们全体玩得很好,其余的人完全可以做些自己擅长的事,重新步入社会。
所有的全职妈妈一致同意这个建议,刚开始我们就轮班,每天两位家长值班带孩子,集合的时间、地点以及孩子们的大体活动内容都有计划。
可是过了不久,问题就凸显出来。
一是家长们带孩子的水平差别太大,孩子们很快就倾向于某几个人了。
二是家长本身也有不适应带多个孩子的,很快就退出了。
当老师是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特殊精神的,经过这一番实践,很多人决定以后再不考虑当老师,而我,恰恰相反,我发现跟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快乐。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和单纯的心,让我感到抚育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乐趣。
实践出真知。最后有四个人决定合作,成立一个“家庭式儿童托管中心”。我们在地坛南门租了场地,按照理想给孩子们布置了卧室和活动大厅,连卫生间和接待室都以孩子的使用方便为主。这个是集体的智慧,进来玩的每一个孩子都流连着不想走。
两年多的自然教育实践,我们给了至少6个孩子快乐的生活,让他们像长在沟畦的蒲公英一样,在阳光下尽情地伸展。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我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花光了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经验之谈
看看孩子们成长的理想环境
玛丽亚·蒙台梭利可以说是最重视孩子成长环境的教育学家,很多后来的幼教理论都以她的观点为依据。她认为:
儿童一生下来从精神到物质一无所有,但他们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种潜能会以他周围环境为依托得到充分发挥。
那她认为孩子成长的理想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房间
要有“适合孩子的起居室”,家具和所有物品的尺寸适合孩子的身高。
其他的生活场所也要考虑孩子的需求,比如餐厅、桌椅、餐具以及盥洗台。
一进门的地方最好放一个身高体重测量仪,让孩子更重视自己的成长并感到自豪。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小花盆”,种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
环境中最好有钢琴(或其他乐器),让孩子能够自由地用音乐表达自己。
★儿童专用活动间
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开展活动的环境,在这里,对孩子的照顾和对孩子周围环境的安排本身就提供了“训练儿童运动神经的主要手段”(指教具)。
要有必要的家具:敞开的长橱柜——摆放孩子使用的教具,带有抽屉的小衣柜——存放孩子的私人收藏物品;其他如“黑板、地毯和一大块空地”也是很有帮助的。
★花园
“带有遮蔽处的花园是最理想的”。
★合格的老师
“孩子们取得成就与老师的巧妙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在孩子们的发展过程中,是老师在引导他们。老师有必要引导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无处不在的。因此,老师应该随时准备提供孩子们所需的帮助,但永远不要成为孩子及其实践之间的障碍”。
绿色使人平和快乐
孩子的大脑只能记住看到的东西,所以,把孩子带到户外,置身真正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亲近自然能丰富孩子的感觉和体验,绿色能使人平和快乐。
我们的活动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户外,天气好的时候,下午也出去,音乐剧和手工活动都能在户外进行。
托管中心课程设置
时间项目说明
8:00—9:50肢体活动陆续到齐,律动和歌舞时间
9:30加餐果汁/酸奶
9:45—11:30户外活动季节性专题活动,兼顾体能训练
11:30—12:30午饭孩子自己带饭,中心加热
12:30—1:00室内自由活动
1:00—2:00午休自然醒
2:00—3:00小组活动安静的手工活动
3:00—3:45加餐点心/水果
3:45—5:15主题活动音乐剧等集体活动为主
地坛是我们的大花园。中心选址的时候,我们放弃更便宜更大的场地而选择这儿,就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地坛。为了得到一块能让孩子们自由活动、耕作的绿地,我几番找公园的管理层商讨,甚至愿意出“大价钱”,无奈他们因为“没有先例”,不肯答应。这个遗憾直到找到温榆河边的农庄才得以弥补(农庄在后面还有专门介绍)。
在地坛的斋宫西门,有一块野树林,自然的黄土地面,坑坑洼洼,野草遍地,杂树丛生,游人罕至,正是我们理想的活动场地(后来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被修整成草坪,没有趣味了)。在这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开发出许多有趣的游戏,简单易行,而且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很有帮助,欢迎模仿。
游戏一:吹泡泡
我们曾经带孩子们参观过科技馆,C馆里面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印象深刻。水车和大泡泡是他们的最爱。水车的技术含量大些,我们做不了;但是找个大的容器做些肥皂水、做几个大铁丝圈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吧?我对那些巨大的泡泡也充满好奇。
我们搓碎整块的肥皂做出满盆的肥皂水,用羽毛球拍那么大的铁丝圈来吹泡泡。刚开始泡泡水不理想,不是稀了就是粘了,吹出来的泡泡也比较重,很快就下沉,落到地上;或者很快就破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改进泡泡水,几乎每次玩都试验不同的配方,所有能泡进水里的材料我们都尝试。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最后我们认为:用洗涤灵、香油和蛋清调配出来的泡泡水最理想,几乎能完美地再现科技馆的大泡泡,而且,我们是在户外,阳光下泡泡闪着灿烂的色彩,随风飘散,给孩子们难以言喻的快乐和成就感。
很多游玩路过的孩子都围过来,眼巴巴地等着我们的孩子玩累了借机过过瘾,他们的家长也热心地讨教我们的配方,但我始终也没见有另外的大泡泡出现在公园里。
一个简单的游戏,收获单纯的快乐,孩子们也许能把这快乐同样传递下去,娱乐他们的孩子。只有亲身体验过,才懂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意义,快乐对于生活的意义。
游戏二:建私人“花园”
我们那片树林很少有管理员过来,而且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挖坑种东西,我就带孩子们打了个擦边球。(似乎有破坏公共环境的嫌疑,但当时确是无奈之选,孩子太想种点什么了)
中心成立在冬季,孩子们来齐了之后,正好就是春天了。公园里一片欣欣向荣,任何一处枯草之下,都泛起嫩绿的新芽。有些野花开得出奇地早。刚过春节,积雪还零星堆在大树根底下,就有点点紫色、白色的小花出现在向阳的草坡上。孩子们最先发现它们,一时间欢呼雀跃,问我那是什么花。好在我正好熟识,不外是些地丁和荠菜,就告诉他们:这些野菜不仅仅是好看,还很好吃,另外还能治春天最常见的上火发烧。孩子们感到很好奇,非要采回家煮煮吃了。连洋洋妈也动心了,问我:“你说的是真的,还是逗孩子玩呢?”
后来日日都见有新的小花开放,我赶着翻书也来不及全部认识了,野花的种类居然达三十几种,包括泽漆、地黄、车前菜等好多草药。孩子们对草药的兴趣很浓,不满足于制作标本了,我们就秘密地开始建造自己的“花园”。
每个孩子都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工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为此我在中心的卫生间专辟了一角放置园艺工具,还为每个孩子购置了一个小筐,可以把自己当天的成果带回家。
孩子们选中自己的理想地点,在我们的帮助下浇水、翻土,然后就是寻找自己中意的野花移植。很快,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小花园”,同时也是“菜园”、“药园”,因为他们会随时把自己种的野花野菜采下来,吃掉。
我陆续花了很多时间给孩子们讲这些植物的药性和适应症,大一点的几个孩子还真的记住了,并且养成了种植药草的习惯。至今,开心的书桌上还摆着一盆薄荷和一盆鱼腥草,那是2004年他上学去的时候,从地坛里移植回来的。
曾经有个来观摩的家长对我们的小花园很不理解,对我给他们讲药草知识更不理解,他问:“教他们这些有什么用?难道你想让他们将来去学中医?根本就不好找工作。现在谁还信中医呀?”
他想得太远了,我还没这么打算。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我就教给他;至于这些对孩子有什么用,我想应该是给孩子指示一个另外的天地吧。如果孩子喜欢,他就可以继续走;如果不喜欢,他可以转头再看其他的。但是如果从来不给他接触的机会,孩子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呢?即便有这方面的天赋,也没有机会发展了。也许这就是很多家长向我抱怨他们的孩子没有任何特殊的天赋的原因吧!
游戏三:听鸟语
我们这片树林,其实也还是有伙伴的。它们先于我们占有了这个地方,但也友好地接受了我们的共享。它们就是小鸟。
地坛里面有很多出了名的古树,几百岁了,棵棵身上都挂着铭牌,提醒游人重视它们、爱护它们。(其实几百岁的大树看着脚下几十年都熬不完的人群,心里也许正充满怜悯。到底谁该保护谁,谁又拥有谁呢?)这历史久远的大树召来了数不清的小鸟。我们这片树林里就有喜鹊、麻雀、乌鸦、鸽子、啄木鸟以及几种我也不知道名字的鸟。它们的叫声各不相同,听得时间久了,我们就渐渐地学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