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啊,这可是美洲,即使因为基督教的殖民计划而损失了百分之九九点九九的传承,可羽蛇神的名号,在后世依旧响彻在世界各个文明之间。
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
“哦,我听我父亲说,当年我们的祖先是从北方,那承载着世间第一缕阳光的巨大湖泊处迁徙过来的,虽然沿路遇到过大大小小的不少部族,但,那湖泊处的氏族,绝对是这世间,最最最强大的。”
“而且,听我父亲说过,候喜王当年通过天之浮桥之后,最终便是在那里停下的脚步。”
“候喜?”
“候喜......”
孟岩一遍遍的咀嚼着这两个熟悉的字词,“候喜”,或者说是在刚刚的诗歌中的“候喜王”,在华夏其实也有记载,只是,在这名字前要再加上一个“攸”。
攸侯.喜。
在华夏的记载中,殷商最后那段历史上,攸侯国,是殷商末年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在今苏北一带,古代淮夷的一部分,是殷商王室的近亲族人。
攸侯国君更是殷商王室的直系心腹。第一代国君为子攸,是商王武丁之子,其后攸侯国列代君主依次为:子攸生子唐,子唐生子吉,子吉生子喜,子喜即攸侯.喜。
攸侯国在一个文献上,作为一个神龙见尾不见首的殷商方国,名声和地位都不如那些大诸侯,但却为历代商王所倚重,虽然有记载的,只可怜的传了四代,但却被视为勤王靖难的中流砥柱。
当殷商末期,帝辛众叛亲离,殷商大厦岌岌可危,亲族羽翼被一一剪灭,各路诸侯纷纷倒向西周的怀抱时,唯独攸侯喜的攸侯国屹立在狂风暴雨之中,足可见攸侯喜和帝辛的血脉联系堪比帝辛和比干的叔侄亲情。
在武王伐纣时,没有参与这场灭国之战的殷军主力的30万人,便是由作为贵族的攸候喜统帅着在讨东夷,因此,被周武王打到七寸的纣王,才会在匆忙以奴隶临时拼凑一支军队迎战时,因为奴隶兵的反戈,而自焚于鹿台。
但,攸候喜的30万军队,却从此不知所终。
直至......
直至,近代,据我大清驻墨西哥大使欧阳庚从他的印地安奴仆口中获知:他们的祖先是追随候喜王,从遥远的日之旦国渡海而来后。
另,关于这段千古历史疑案,是被郭沫若,郭老爷子亲口确认过的,当时他十分肯定,候喜就是攸候喜,殷军的那主力30万大军确实早已东渡美洲,后来创建了美洲历史上伟大的印加王朝。
或许,自己不需要回华夏就能救治美杜莎。
王,虽然是殷商的诸侯王,而且还是殷商覆灭后的,殷商诸侯王,但,这终究是王,华夏的王。
华夏的王或帝,可不像西方世界那样只是一个称号,其所代表的权利是分阴阳两面的,就像你知道的,魏征斩龙、秦叔宝与尉迟恭的门神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