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打算就要考虑可能性。
一想之下李权只觉得自己好似很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因为碧州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重建工作都是李权主持的,现在正好是专业对口,应付起来一定比别人好得多。
说干就干,李权即刻启程离开村子,而惠子和阿朵再次成了李权的两大护法。
一个时辰后,三人便到了一个废弃村庄,这里有两百多人队伍,其中有十多名官兵。堤坝已经拆除了,因为潮水已经退去,就算反弹也不会在影响到这里。
李权昨日有经过此处。
昨日这里的人明显更多,问过之后才知道有一部分人往内陆去投奔亲戚朋友了。而留守者都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在淮海郡生活了一辈子,让他们出去适应新生活他们有所抗拒。
亮出身份,道明来意后,众人首先是有些怀疑,腰牌是真是假也说不准。好在此处十多名官兵中有一人认出了李权来,身份证实后,百姓和官兵都纷纷归心。此时能有一个掌舵人总能让人心安几分。
一时间,无数人围着李权诉苦。
李权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站在高出喊道:“各位不必再说,大家所受的苦难本官心知肚明。我已上疏朝廷,不日就会有朝廷的大批物资送到。现在淮海郡各方百姓都沦为散沙,倘若再遇什么变故,恐怕大家都在劫难逃。现在,本官要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本官将带领大家应对灾难的消息散播开来,让所有还留在淮海郡的百姓官兵都到淮城来。咱们只有共同努力方能重获新生。”
百姓对朝廷还是十分信任的,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再没有人多问什么,很快就收拾行装四散到淮海郡各处通知幸存者往淮城靠拢的消息。
李权三人则径直往淮城赶路,准备安置灾民。
此行一途再没有水淹之地,看来潮水是真的退去了。
但是,潮水退去,被潮水掩埋的尸体渐渐浮现。
只能用尸横遍野来形容,具体死了多少不知道,但淡淡的尸臭让人不安。清理尸体是此刻第一要务,不然极有可能发生瘟疫。
淮海郡延海而建,人群分散,是清理尸体的一个难关。索性一郡的人口不能跟一州相比,此次的灾难虽然比碧州天灾严重,但死亡人数不能相提并论,只要尽快清理掉一部分尸体,瘟疫应不会发生。
到了淮城,第一批难民赶来,李权便让他们开始去焚烧尸体。
好在海潮带来了很多海货,几乎遍地都能看见鱼虾,吃食不是问题,给李权解决了最大的麻烦。
现在的大麻烦是淮城已经被毁了,海啸摧毁了看似固若金汤的壁垒。由几吨重的巨型青石堆砌成的壁垒在海啸的冲击下变成了一块块碎石,横七竖八地分散在各处,此时正经受着潮涨潮退,在海水的浸泡下想必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沙滩中的一部分尘埃。
没有的壁垒的阻隔,站在淮城的各处都能看到海的全貌。
海是那么蓝,海水也在逐渐便得清澈。可陆地上的景象却让人感触颇深,废墟一样的淮城曾经是淮海郡的主城,这再一次证明人类在面临大自然的力量时是多么无助。
闻讯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看到淮城的景象也不免一阵唏嘘。
本想着来淮城可以借用淮城的一些建筑让众人临时居住,但淮城已经无一完整房屋可住,难民们赶至此处也只有重新搭建临时住房。
李权没有改变方针的意思,不管有没有住的,只要大家聚在一起,有什么想法也好快速传达。
两天时间,淮海郡几乎所有的幸存者都来到了淮城附近。一幢幢临时小屋绵延几百米,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相对高处。像是一条长龙,极为壮观。
一场海啸,淮海郡人口骤降三分之二,虽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离开淮海郡逃难去了,但这次打击对淮海郡而言也是相当严重的。加上一万五千海军,现在淮海郡的全部人口加起来应该不超过六万。
不管人多人少,终归是有了统筹安排。
一部分人焚尸,一部分人建房,一部分人捕鱼。
如此,生活倒是一天比一天好转。
可是,朝廷的援军一直没到。
算算时间,的确是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人一旦想着一件事情,时间就会过得很慢,总想着为什么还没来?
一方面是担心东洋忍者,一方面则是担心答应百姓的赈灾物资。
然而,生活在海边小城的淳朴百姓是可爱的,他们并没有期待朝廷给予帮助,眼见在李权的带领下一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