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都被叫到了衙门。
施工人员那叫一个怨啊!他们拼死拼活地干了这么久,工钱没拿到多少反而被人说偷工减料。在衙门口,当时都火了,说要是再冤枉他们,碧州余下的那些桥梁他们都不建了。
一时间,衙门简直炸开了锅,相互间吵闹不停,谁也不服谁。
李权急急忙忙赶回来却要承受众人的怨气。
李权公职期间不在衙门肯定让人不爽。别人不敢说他什么,那萧老可不把一个知府看在眼里,冷嘲热讽道:
“咱们的知府大人可真是忙啊。公职期间还要外出体察民情,当真让人佩服。”
来得匆忙,官服都没穿齐整,头上官帽有些歪。面对这样的讽刺,李权只能尴尬地笑笑:“实在不好意思,方才途经秦桥发现桥梁断裂,在那里误了片刻。”
“途经?我看是在对岸听那靡靡之音吧?脸上还有水渍,莫不是刚从碧江里爬出来?”
李权懒得跟个老家伙废话,看着公堂上的三方人。
一方是死者家属,一方是萧老,一方是施工人员。
死者家属说是萧老设计有问题,萧老说是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施工人员也说是萧老设计有问题。
乍一看,有两方人都说桥梁的设计上有问题。萧老年事已高,又只有一个人,哪儿经得住周围众人轮番轰炸?险些当场被气死,当场就说要上奏皇上。
这些都是他们的一面之词,要定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将萧老和施工人员暂时看守起来。
问题又来了。
萧老是皇帝钦点的匠人,把他关押起来不是打皇帝的脸?
萧老不能关,施工人员自然也不能关,不能让他们寒心,碧州还有好几座桥等着他们建呢!
思来想去,李权决定亲自带着三方人去断桥上看看。
这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至少是最公平的做法。
……
……
再回秦桥边上,桥上已无一人,但桥两岸和江边还站满了百姓。
有些是看热闹的,但更多的是跟自己亲人分别焦急寻找的。还有一部分是去对岸看了演唱会没来得及上,桥就断了。
桥断了没法走到对岸,只能从江面上摆渡过来。
江面上已无挣扎的百姓,但江水依旧不知疲倦地流着,比往常似乎还凶猛些许。竹筏之类的小船都不敢入水。
江面上摆渡的船家忙得不可开交,大大小小的船只像一片片落叶在江面上抗击着水的力量。
江上的船足够多,但跟滞留在对岸的百姓比起来实在太少,就算没只船都满载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夜幕之前将所有人送回城北。
四处都很混乱,可以看见多处滞留百姓跟摆渡船夫争论价格的情况。
相比之下,断桥倒像是一片宁静的乐土。
要检查自然要先到断桥处看看。
死者家属不愿上桥,他们是最相信桥质量有问题的人。而萧老和一群施工人员却是不信,相互指责完全是因为找不到推脱的借口。
他们毫不犹豫,说上就上。
李权对水是怕了,上这样的断桥多少有些担心。但看到连接对岸的三分之一桥梁并没有出现二次塌陷的情况,心中安心的了不少。
道理很简单,刚才桥上的挤着无数人都没有塌陷,现在他们这几个人上去更不应该出现问题。而且面前的这一面桥还连接着中央桥墩,应该更加稳定才是。
一行人平稳地到了中央桥墩支撑的桥面上,在往外两步就是断裂处。
站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到江水拍打桥墩的沉闷轰鸣。但桥面依旧纹丝不动,需要十几人合抱桥墩像定海神针一样静静伫立着。
江水溅得很高,就算站在五米高的桥面上,依旧能感受到江水的凉爽。
萧老捋了捋胡子,别看年过七旬,但身子骨硬朗得很,站在自己设计的桥上他很是得意,不屑撇着李权:
“看到没?老夫设计的桥就是这么稳当。就这根桥墩便可经受江水千年冲击,万年不朽。桥身断裂绝对不是设计的问题!”
施工员工也开始四处察看,胆大的都跑到了断裂处细细观察,只可惜没什么发现。
但是,施工人员却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没有偷工减料。
秦桥今日一直保持着满员拥堵的状态,一直都好好的,为什么偏偏在人员疏散的时候出现问题?而且在桥面断裂之后,对面凸出三分之一桥面没了承重点,还坚持到百姓全部撤离桥面。说明那绝不是桥的材料有问题。
这是很有力的证据,既能说明桥的材料没问题,也能说明桥的设计没问题。
萧老和施工人员笑了,可李权怎么都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