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会唱,也会跟着哼哼几句。而且在碧州大大小小的青~楼花船中,也不知有多少清倌名~妓唱过。
可以说,《水调歌头》已经成了碧州的符号,因为它让碧州所有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秦绵,因为它让各地了解到碧州。《水调歌头》标志着碧州,秦绵却标志着《水调歌头》。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水调歌头是秦大家的作品,由她所著,由她所唱。
不管听过多少个版本,不管被谁唱得如何传神写意,但那都不是《水调歌头》真正的味道。
原汁原味的《水调歌头》只有去年中秋夜的观月桥上有过。可惜的是,观月桥上的昙花一现来得太突然,没注意到开始便已结束。就算有人听过一星半点,也在时间流逝中忘记了那味道是怎样的。
而现在,原汁原味的《水调歌头》终于开始了!作为碧州人,如果连原汁原味的《水调歌头》是怎样的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脸面?
所以,当秦绵的第一个音符开始,所有人都把耳朵竖了起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更是上天的眷顾。以前千金难得一见的秦大家现在却活生生地站在大家面前,毫无保留地展示着芳华。
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而他们的认真没有白费。
音转骄阳洒清清,词婉愁肠凄魂魂。
这是需要静听的凝心之音,词好曲绝嗓妙舞美技高,五绝于一身,当世无人能及!
这才是《水调歌头》!
好一个《水调歌头》!
不愧是出自秦大家之手!不愧标志碧州!
不知何时,一曲已毕。
晃神再顾时,荷塘又归平静,仿佛是夜风凄凄,月明星稀。
乍此时,独白再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现在,所有人都明白了,明白舞台后方为何会站着一个人。没人觉得反感,反而给人一种如梦初醒的震撼。
呼吸心跳……
久久无人开口……
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扩音的影响,甚至连伴奏都没有,只凭一口妙音清嗓却给所有人震慑心灵的震撼。安静的环境中像只有秦绵一人,柔柔的声音很小,却传得很远。
声音总会消散,远在江对岸和桥面上的百姓只能听到似有似无的声音,但这也足够让他们慢慢回味好久。
舞台下,人们内心的震撼无法施放,生怕影响到场面的安静,生怕错过秦大家说的一个字。强烈的震撼化作一股股热汗打湿了衣服。
……
……
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开场再合适不过的。
看着场下震撼的表情,李权很满意,悄悄地朝台上秦绵竖起了大拇指。秦绵悄悄地羞涩一笑,百媚尽生。
此时,李权的任务完美完成,悄悄地跟丫鬟们一起退到后台通道。
舞台上只剩下秦绵一人,她面前多了一盏古琴。
席地而坐,淡然微笑,神态自若。
又唱又跳的《水调歌头》都能完美演绎,相比之下,接下来要演绎的《青花瓷》自然要容易从容许多。
自弹自唱的方式对秦绵来说再熟悉不过。
于是,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歌声再起。观众心中再掀波澜……
和《水调歌头》一样,《青花瓷》也是大家广为传唱的歌曲,却无人听过秦绵的亲自演绎。加之秦绵精湛的琴技,就算没有伴舞,但《青花瓷》的意境亦被完美呈现。
所谓乐之道深矣,故工之善者,必得于心应于手,而不可述之言。听之善,亦必得于心而会于意,不可得而言。
音乐之意境本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全凭歌者能力,能掌控听众的心境,已证明秦绵在琴曲上的造诣已至大道。
如果说前面造势全是李权一手策划,《水调歌头》《青花瓷》是假借李权之手的吹捧,那现在的琴曲结合便全靠秦绵自己的能力。“大家”的称号当之无愧,天下扬名自在情理之中。
一曲《水调歌头》已将众人心神震慑,又一曲《青花瓷》更让人心驰神往。
场下寂静无声,连曲子已毕也不知道。
那散布各处准备捣乱的人早已忘记了自己来此的目的,也成为了秦大家最忠实的听众。
这是秦绵的见面演唱会,设计中的曲目只有三首。前两首都是大家熟悉的歌曲,而它们都已表演完毕,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
秦绵也知道是重头戏了!
她深吸一口气,起身。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解开了自己的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