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 马士英入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立刻就有一人出班大声反对道:“不可,我朝从没有勋臣入阁的先例。”

    这话一出,又站出来许多大臣纷纷附议。

    从永乐年间设立内阁到现在,大明朝确实没有一个勋臣入阁的例子。勋臣本来就是世代承袭,地位超然,不用干活朝廷还白养着。还想入阁,文官们肯定不会答应的。

    看到这么多人反对,魏国公徐弘基面色如常,一言不发,站回了班列中。

    倒是被提名到的诚意伯刘孔昭,这位大明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后人跳出来道:“既然我不能入阁,那马瑶草总有资格入阁吧。”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敢情在这等着呢,搞了半天这帮勋臣是为了马士英摇旗呐喊。

    马士英的心思几乎众臣皆知,但是就是没有人举荐他。一来是朝堂中的文官东林党人居多,他们故意忽略马士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马士英如今还挂着凤阳总督的牌子,算不上部堂大臣,资格上有点不够。

    马士英事前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早就暗中找了这些勋臣帮忙。这些人也知道马士英在新皇帝跟前立下了定策大功,受宠是必然的事情,自然也乐得赚这个人情。

    刘孔昭这话一出,马士英一下子紧张起来。耳朵听着周围的动静,眼睛紧紧的瞅着御阶之上皇帝的表情。

    他这一招也算是投石问路,一个是看众臣的反应,另外一个是看皇帝的反应。

    武英殿中的气氛忽然沉默下来,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反对,很有些怪异。

    文官们的态度很矛盾。在拥立潞王这件事情上,东林党人虽然有首倡之功,但是最后却是依靠马士英来一锤定音的。他们这一点上他们很不爽。

    马士英本来是支持福王的,但是福王一死,后来又和史可法商定拥立桂王,只是后来听说福王已死,手下四镇又拥立潞王,这才急急忙忙转舵,支持潞王。这种典型的投机行为被东林党人明显的视为无耻的摘果子行为。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若是关键时刻没有马士英的投机行为,潞王即位恐怕也没有那么顺利。而且马士英又谄媚道亲自跑到杭州去迎驾潞王,在新君面前卖好,得到新君的信任。

    现在天下人人皆知,凤阳总督马士英是定策第一大功臣。因此,怀着这样的纠结心态,在皇帝垂询内阁人选的时候,东林党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忽略马士英。但是如今勋臣提议马士英入阁,他们即使心中不爽,也不好当面反对。

    还有一点原因也不得不提。毕竟新皇帝是以较远的皇室宗支即位的,有点得位不正的意思。这拥立大功人人都清楚,但是却不能拿在面上来说。

    他们若是反对马士英入阁,那不仅是得罪了马士英,更是得罪了当今皇帝。没有人不知趣到新皇帝即位第二天就去得罪皇帝。

    心里既不爽马士英,但也不想得罪皇帝,所以只好闭嘴不言了。

    虽然文官们这边保持沉默,但是勋臣这边却没有这些顾忌。这些人都是世代相传的纨绔子弟,本来整天就知道在南京城里吃喝玩乐,秦淮河中走马章台,骨子里本来就是好事的主。如今有机会参与到国家铨选内阁大臣这样的大事中,自然乐得参与其中。

    隆平侯张拱日出班奏道:“臣也赞同马鹞草入阁!”

    接着又有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等人纷纷出班附议,赞同马士英入阁。

    虽然在朝廷大事上,这帮勋臣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却也不能阻止他们说话。

    这些人本就是无事生非,喜欢起哄架样子的主,一个站出来,很快几十个全都出班赞成马士英入阁。

    虽然他们说话不顶事,但是好歹几十个勋臣,也算是给马士英极大的壮了一把声势。

    看着这边闹哄哄的,文官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睛却也没有脾气。

    最后被崇祯钦点的南京守备勋臣,兼着五军都督府中都督,统领六万京营士兵的忻城伯赵之龙也站出来赞同马士英入阁。

    其他人的话可以被无视,但是作为南京三大守备大臣之一的赵之龙的意见就有些分量了。

    赵之龙一开口,又有好几个武官站出来支持马士英入阁。一来他们是跟潮流讨好马士英。而来马士英作为凤阳总督,手下管着十几万兵马,也算的上半个武将,所以武将心中感觉亲近些。当然,也有故意起哄跟东林党人过不去的意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