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43章 无须理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恼。

    ……

    ……

    弘治六年,刘大夏治理黄河,采取遏制北流、分流入淮的策略,于黄河北岸筑太行堤,自河南胙城至徐州长一千余里,阻黄河北决,迫使南行。在黄陵岗以下,疏浚贾鲁旧河,分泄部分黄水出徐州会泗河,使得黄河主流继续由涡河和颍河入淮,经洪泽湖、云梯关入黄海。

    此时河南归德府和山东兖州府多以黄河为界,所以沈溪所部渡过黄河,便正式进入河南地界。

    此时马中锡统率的西路军势如破竹,接连扫荡北直隶广平府、大名府内叛军残余,没费什么力气便自卫辉府进入河南境内,目前已推进至郑州以南的新郑。日前马中锡派人前来传信,说是贼寇希望跟朝廷讲和,提出一系列接受招安的条件,透露出他们不想恋战、准备回乡务农的想法。

    沈溪升帐议事时将此事告知军中上下,将领们听了都很不忿。

    虽说沈溪跟朱厚照定下的策略,是以招抚为主,军事行动为辅,但对于一般将领来说,这次追随沈溪南下,当然希望在平叛战争中有所建树,如果就这么把贼寇招抚,等于说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人,贼寇穷凶极恶,早已习惯劫掠为生,现在他们迫于形势接受朝廷招安,谁知将来何时会反叛?”胡嵩跃激动地说道。

    在这问题上京营跟边军的立场完全一致,在场所有将领全都出言附和。

    宋书道:“大人,咱出兵以来只跟贼人打了一仗,此时贸然谈招安,只怕养虎为患。”

    中军大帐内鼓噪声响成一片,所有将领都爆发了,一个个浑然不顾这是在沈溪面前,直接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完全未顾忌这是否是他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沈溪一抬手,大帐内立即安静下来,但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躁动不已,没人愿意就这么休兵。

    沈溪道:“你们顾虑什么,本官很清楚,你们中很多人希望靠杀贼建功,本官没有阻拦你们进取,但也要看清楚形势。”

    仍旧没人说话。

    沈溪再道:“一切都要顾全大局,此番南下并非只是为了平中原之乱,西南之地还有土司叛乱,沿海也有倭寇作祟,本官会带你们一步步平定,后面有大把立功的机会。”

    刘序苦着脸道:“沈大人,这不一样吧?杀倭寇还有土司,能跟平中原叛军相比吗?”

    沈溪打量刘序,问道:“有何不同?难道消灭中原地方盗寇,你们的功劳会更大?你们是军人,要听从号令,而不是在这种关系大局的问题上自作主张!”

    当在场之人发现沈溪脸色阴冷,不敢再发表见地,都知道沈溪这会儿动怒了。

    连平时话很多的唐寅都站在沈溪身旁,默不做声,好像事情已盖棺定论,也就没有人出言顶撞,好像招安之策就此定下。

    沈溪再道:“不过……贼寇提出招安,在本官看来只是缓兵之计,他们想寻找我们各路人马的破绽,找到突破口。不过他们中大多数人不过是普通百姓,罪不至死,本官不会赶尽杀绝,现在要等朝廷进一步指示……接下来两日,我们先进兵归德府城,几时再出兵,等候命令!”

    “是,大人!”在场将领全都领命,虽然心中有些想法,却轮不到他们来干涉沈溪乃至皇帝的决定。

    ……

    ……

    招安之事,并非沈溪主导。

    叛军不敢直接投降沈溪,便找一向对叛军宽厚的马中锡,由马中锡跟朝廷谈,但显然这是欺负马中锡过于仁慈,叛军有很大可能一边假意归降,一边转移人马,伺机跟朝廷兵马决战。

    谁都不会觉得自己一定弱人一等!

    叛军在中原兴风作浪,连曾领军平定中原响马有功的胡琏此番都折戟沉沙,贼寇想当然地觉得他们的人马比朝廷军队更为精锐,此时谈招安,更像是敷衍和推搪,必须要在战场上以绝对优势让贼寇胆寒,招安才具备可行性。

    升帐议事结束,兵马原地驻扎。

    归德府周边未有大批贼寇活动的迹象,沈溪基本没有考虑遭遇夜袭的可能,但军中准备工作非常完备,唐寅到中军大帐时,沈溪仍旧拿着地图,不过这次没有写写画画,只是在看着什么。

    “沈尚书,营防已布置好,明日一早动身,中午左右便可抵达归德府城城……已提前派人去商丘县城通知地方官员,让他们做好迎接大军入城的准备。”唐寅道。

    沈溪点了点头:“很好。估摸再有几天,河南巡抚胡琏便会带领兵过来跟我们汇合。”

    唐寅道:“真要先休兵,等候朝廷招安的御旨下来?现在咱们到了河南境内,这里是中原叛乱的重灾区,周围有好几个县城为叛军占据,就这么放任不管的话,就怕平民百姓要遭殃。”

    说话间,唐寅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想要劝说沈溪领兵继续跟叛军交战,跟军中将校的态度无异。

    沈溪笑了笑,问道:“怎么,伯虎兄也觉得自己军功太少,要靠这一战来为自己积攒功劳?”

    “沈尚书莫要言笑。”

    唐寅面色有些尴尬,“叛军猖獗一时,河南地方被他们践踏得不成样子,这里距离中都凤阳不远,如果咱什么都不做,驻步不前的话,朝廷恐怕会有人说三道四,影响沈尚书的清誉。”

    沈溪笑着摇摇头:“不会,朝廷现在是谢于乔主事,他会压下所有对我不利的言论,因为招安之议正是他一力主张,他总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唐寅皱眉:“谢阁老跟沈尚书之间素有嫌隙,此番一定会站招安的立场?朝廷各路大军都到了河南和山东腹地,不趁机将叛军消灭的话,日后恐再难寻觅如此良机……还不如全歼敌军,来个一了百了,图个耳根清静。”

    沈溪放下手中的地图,神色轻松,“如果朝廷决心以武力解决问题,自然会有圣旨到来,否则我们只能按照出征前制定的战略,暂时留驻商丘隔岸观火……总归几天内便会有消息传来,不需你我担心。”

    说到这里,沈溪站起身来:“时候不早,你我该回去歇着了,明日抵达归德府城,正好可以整顿一下兵马,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

    ……

    ……

    京城内,有关马中锡上奏招安的奏疏到了内阁,谢迁作为首辅大学士第一时间得知此事。

    内阁四位辅政大学士都在文渊阁,谢迁坐在当首的位置,梁储、杨廷和一左一右看着谢迁,等候指示。

    至于靳贵,则在旁边靠窗的位置埋头处理公文,没有参与这次讨论。

    “……各路人马齐聚中原,此前只爆发小规模交战,马侍郎那一路兵马虽然号称势如破竹,但其实只是清缴零星叛军,加起来恐怕连五百人的战果都没有,叛军主力一直保持克制……”

    杨廷和对中原的形势非常清楚,见到谢迁在看奏疏,便在旁做出解释。

    谢迁看了很久,将奏疏合上,抬头道:“沈之厚那边没消息传来?”

    杨廷和摇头:“之前他向陛下上过密折,具体内容不知,对于招安还没表态,只是听说他已率领人马进入河南,这会儿已过黄河,叛军主力已退缩至汝宁府、南阳府和汝州之地,更接近马侍郎所部。”

    谢迁有些不耐烦,摆摆手道:“从一开始就准备跟叛军讲和之人,有何脸面主持招抚大计?中原贼寇数十万,马天禄对其毫无威慑力,所以他才会从一开始便主张招安吧?”

    显然谢迁对马中锡打从心眼儿里瞧不起。

    马中锡领兵出征,却迟迟不跟叛军交兵,期间跟叛军头目各种互动,现在连招安之事,也是叛军主动向马中锡提出来,让谢迁觉得马中锡此人不仅能力不行,还越俎代庖。

    你马中锡不过是朝廷临时派去平乱的,又不是各路兵马统帅,为了突显存在居然越过沈溪这个上司,一手主导招安之事,难道朝廷是由你做主的么?

    梁储见谢迁态度不善,不由道:“现在是等之厚的意思,还是跟司礼监那边打招呼?最好能直接面圣,向陛下提出平乱之策。”

    “面圣……还是算了。”

    谢迁底气稍显不足,“让司礼监的人去跟陛下提吧,陛下多半要听从沈之厚的建议,这一战老夫答应让沈之厚自由发挥,不想多加干涉!就是这平乱之事……”

    谢迁似要提什么,却欲言又止。

    梁储识相地没有问,杨廷和却坚持问道:“谢阁老在担心什么?”

    谢迁摇头,故意跳过这话题,继续道:“老夫的意思,是在票拟上别提太过尖锐的意见,建议走一步看一步,叛军主力尚未消灭,如此便接受招安太过草率,还不如等交兵后有了结果再定。”

    杨廷和无法理解:“到那时,怕是叛军不会轻易接受招安,朝廷兵马也会进一步出击,双方水火不容……总而言之,现在不谈,以后便没机会了。”

    谢迁未置可否,梁储则开解道:“谢老的考虑也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现在谈招安的确为时尚早,介夫别勉强,咱就按谢老的意思来,至于前线具体事项,之厚会有分寸的。”

    “他……”

    杨廷和对沈溪一直心存偏见,但现在谢迁和梁储都这么说,他作为下级,只能叹了口气,接受现实。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