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恐有不妥。太尉大人息怒,司空大人因求见皇上心切,才口不择言。高允已劝说司空、司徒二位大人回府,这就与太尉大人别过。”
乙浑转怒为喜道:“中书令大人所言极是,太后娘娘慧眼,才明言让乙浑与中书令大人共理朝纲。中书令大人,那请回吧,乙浑恕不远送。”
中书令高允赶紧拉着司徒刘尼和司空和其奴,与乙浑道别,离开了禁宫。之后数日,三人犹不死心,天天欲伺机面见太后与皇帝。怎奈禁宫值更的宿卫之士,除李奕外,尽皆换上了乙浑的心腹之人,无法进得禁宫。
这一日,朝堂之上,众臣正商议之间,忽一太监奉旨而至。众臣跪地接旨,却都心下生疑:太后与皇帝久不理朝政,怎么会突然命太监奉旨而出,又不亲身而至?
太监宣旨,言乙浑处理朝政有方,太后与皇上都深信之,兼之先帝遗诏曰:乙浑忠勇,可重用之!故颁皇帝诏,命乙浑仍居三公之首,任太尉之职,兼任丞相之职。
乙浑跪地谢恩,众皆哗然。殿中尚书拓跋郁,于文成帝时,被封公爵,掌皇宫内外禁军,为人忠勇耿直。
拓跋郁大声嚷道:“我大魏自立国以来,就不设丞相一职,而令三公互相制约。今皇上何故突设丞相一职?设丞相之事,太过重大,何以如此唐突?本官欲求见皇上,请皇上当面示之!”
乙浑大怒,然见群臣皆有激愤之情,一时倒也不便发作。安远将军贾秀见状,出班道:“诸位大人,车骑大将军、太尉、太原王乙浑久随先帝,深得先帝信任,为我大魏立下不世功勋。当今皇上继位以来,正值三王谋反,亦多亏太尉大人力定乾坤。皇上居丧、太后养伤,令中书令大人会同三公总理朝政。”
“这三月以来,我大魏朝纲不乱,此皆四位大人之功也。然遇国之大事,四位大人若有不同意见,恐怕争执而贻误。若请示太后娘娘,则误太后娘娘静心养伤;若求见皇上,则又误皇上居丧之孝心。”
“故卑职以为,必是皇上与太后娘娘商议,以太尉大人忠勇多谋,足以断国之大事。故皇上才颁旨,令太尉大人领丞相事,总揽朝纲,以兴我大魏!”
他话音刚落,便俯身而跪道:“微臣安远将军贾秀,奉圣旨,唯丞相乙浑大人之命是瞻,尽忠大魏!”
朝臣之中,大多数人见乙浑专权,其他三位顾命大臣皆不能与之抗衡。又知乙浑矫诏杀尚书杨保平、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三人满门,更兼力阻中书令高允、司徒刘尼与司空和其奴面圣,皆对乙浑畏惧有加。
朝堂之上,片刻的静默之后,即有许多人随着安远将军贾秀,跪地磕头奉旨。高允等人,见大势已去,不禁仰天长叹。
乙浑洋洋得意,从宣旨太监手中接过圣旨,遍示群臣。遂以丞相命,当庭宣布人事安排,尽削中书令高允、司徒刘尼与司空和其奴之权,独揽大权于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