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定安城的平静,京城里这两天天气突然阴沉了下来,整个朝堂都弥漫着一股让人烦躁不安地躁动气氛。
孙老爷子的告老折子递上去有几天了,朝廷众人对于国子监祭酒和内阁的人选争论不休。
成明帝面色一天比一天阴郁,几位尚书和内阁的丞相极有默契地谁也没先递话。
京城里的勋贵世家也集体保持了沉默。
崇安侯林致远在这当头突然生了疾病,连日缺了早朝。
诚意伯一个劲儿地感叹人老了,啰啰嗦嗦地念叨着儿子不成器,还想着求个恩典让儿子去国子监读两年书,对这国子监祭酒一职倒是念叨着说了几句话,至于内阁人员则闭口不谈。
卫国公家两位当家人在朝堂上一声不吭,卫国公卫清明在成明帝发话前就直截了当地说了自家出生低微,对这朝堂政事不便胡乱多言,半点也没准备参合这事。
温国公本想进言献策,见众人都在打哈哈,瞄了眼大皇子,心里咯噔一声,又不着痕迹地缩了回去,这事儿急不得,得先看看。
敬安侯向来对政事不热衷,这回也是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半个字也没多说。
至于西宁王,索性操着手一脸事不关己地看着热闹,偶尔冷哼一声,讽刺地笑笑,却是没吭声。
成明帝冷眼听着朝廷内众位重臣弯弯绕绕的话,眼神冰冷中带了几分嘲讽。
顾长文瞄着成明帝的脸色和跃跃欲试的大皇子。心里咯噔一声,大跨一步上前回道:“圣上容禀,臣有些拙见。”
成明帝面色冷冷地扯了扯嘴角,挥手示意顾长文说。
顾长文瞄了眼魏相波澜不惊的脸色,朝成明帝恭敬地弯腰行了礼,这才不紧不慢地分析道:“孙大人告老辞官,国子监祭酒和内阁的位置都空了出来。先不说内阁,国子监乃大秦人才汇聚之地,是国之重地。臣以为,这国子监祭酒一职还是先定下来为好。至于人选……”
顾长文顿了顿,余光扫过殿前的人,躬身继续道:“臣提议翰林院徐大学士。徐大人饱读诗书,才智卓绝,在教导后生上头也极有心得。臣记得。去年的榜眼就是出自徐大人门下。”
徐弘晏被顾长文一席话说得目瞪口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火怎么突然就烧到自己个头上来了!
“圣上,这不妥——”徐弘晏涨红了脸,急急地出声打断了顾长文的话,话音刚落,徐弘晏猛地瞥了眼另一边同样大声喊着“臣附议”的温国公。随后醒过神来,朝成明帝躬身弯腰行了礼。直起身子吸了口气,语气坚决地强调道:“回圣上,臣以为,顾大人的提议不妥。臣学识浅薄,腆为翰林院大学士,十余年却只教出一个学生,愧为人师表。正如顾大人所言。国子监乃人才汇聚之地,只是顾大人如此提议令臣惶恐。臣确实自知无法胜任国子监祭酒一职,还请圣上明鉴。”
陈弘正陈弘升陈弘宽几人闻言眼里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紧绷的身子松了下来。
陈弘道盯着陈弘晏笔直的背影,和几个兄弟眼里的松动,嘴角闪过一丝无力的苦笑,心里长长地叹了一声,陈家人这几年过得太安稳了。
三弟是翰林院大学士,任国子监祭酒倒也不为过,且陈家有人接了国子监的职,就不必搀和内阁的是非。他让几个兄弟在祠堂对着祖宗的牌位站了半个时辰,竟是一点用都没有!那一间祠堂都是祖宗的牌位!那是陈家百年的基业,他们要拿陈家的基业去博前程……简直是利欲熏心!
顾长文看了一脸坦然的陈弘晏一眼,笑道:“徐大人不必如此,圣上自有明断。”说着朝成明帝长揖着行了礼,这才倒退着站回了原位,余光瞥见成明帝眼里一闪而过的恼怒,顾长文在心里冷笑了一声,目光自然而然地扫过袁家两位大人。圣上中意袁丛山入内阁,顾家是圣上的臣子,自然要顺着圣上的心意说话,至于袁丛山能不能入了内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顾长文和顾长洲对视一眼,眼里的冷意弥漫,嘴角轻勾,抬头时却又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
“徐卿不必妄自菲薄。”成明帝的声音在大殿中传了开来,清清冷冷的,让人听出了一身寒气。“徐卿致仕多年,一心向学,性情耿直,十几年不移品节,朕深感欣慰。”
“臣汗颜。”陈弘晏面色僵硬,声音里带了些急切回道,“于学问一途,臣实在差他人多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