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话应该不会是刘玄策说出来的才对啊。
“传闻酆都有几个好地方,路引过桥鬼门关,五云洞前饿水场,十殿阎罗鬼面判,判你入狱十八层。这几个地方可全都要好好的逛上一逛才是。”刘玄策笑着说道。
我皱了皱眉,看着他。
“所谓的路引,长三尺、宽二尺,以粗纸印成的一张通行照,上面印着“普天之下必备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天”,上面印着阎罗王的图像,下方印有“酆都天子”“酆都城隍”和“酆都县府”三个大印。相传人死之后,要到阴间去报到的幽灵就得手持这张阎罗王所发的通行护照,在经过看守鬼门关的小鬼检查过后,才得以进入阴曹地府。你别以为这东西只是传说,酆都大街上好些地方都是有卖的,一些来旅游的都会觉得好奇而买回去给自己家老人备着,真不是开玩笑的。”
刘玄策看着我,笑着说道。
我翻了个白眼:“真是有够无聊的了,这世界上阴差多得是,阎王教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别说有什么通行证,就是丹书铁券,该死不也得死,该下去也是不耽误。”
刘玄策摇了摇头,也不解释:“有了路引,自然就要过这奈何桥跟鬼门关了,奈何桥本叫通仙桥,是明朝的蜀献王所建。原意是说走过这座桥就可以得道成仙。可是,后来这座桥就被改成了奈河桥。”
我挑了挑眉毛,这奈河是地狱中的河名,在《宣室志》中有一段关于奈河的记载:“董观行十馀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於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大概意思也就是说,这奈河是一条来自地狱充满腥味流着血水的河流。
而顾名思义,这奈何桥就是在奈河之上的一座桥,。传闻这座桥又窄又险,凡是恶人的鬼魂经过这座桥,都会掉到奈河中,被河中恶鬼毒虫吃掉。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有言:“铜蛇铁狗任争食,永堕奈河无出路。”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反之如果生前是善人,则可顺利通过这座桥,转世为人。
而鬼门关则是说人死了之后,在进阴曹地府之前,必须先经过一座阴森恐怖把守严密的关口,这关口就是鬼门关了。
而在鬼门关之后,就是五云洞,五云洞位于三仙楼的东边,深不见底。据说这里是成仙的阴长生炼丹之处,也有人说是阴曹地府的入口。
许多来到五云洞的香客,都会到五云洞的入口处焚烧纸钱,然后丢入洞中。因为洞很深,每当香客们将纸钱丢进洞中,一阵阵地风吹来,把纸钱吹得瑟瑟有声,一旁的山僧就会告诉你这是“恶鬼抢钱”。
至于“五云洞前饿水场,十殿阎罗鬼面判,判你入狱十八层。”的饿水场,说的就是水陆道场,所谓水陆道场渡饿鬼,最早是起源于印度的,根据佛书所云:“阿难曾经在夜里梦见饿鬼向他要东西吃,于是阿难就设水陆道场,布施食物以救渡饿鬼。”
这些地方并非是神话传说之中的子虚乌有,而是酆都鬼城里面的特色建筑,但凡是去过当地的人们都会朝着要去玩上一番,因为这确实很有意思,只不过有些人觉得有意思,而有些人则是觉得“有意思”。
我跟刘玄策就是属于后者。
万物有灵,但凡是人死之后,人便有灵,灵就是所谓的魂魄也就是鬼魂。有些鬼魂或许浑浑噩噩万事不清,但是有些鬼魂就张牙舞爪灵智颇高,这酆都之所以被称之为鬼城,不是仅仅因为一本《聊斋志异》或者几本神话典籍,而是确确实实的……有鬼之城。
“这城市里面的集阴地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多的城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城市里面大大小小的,会有十座之多。”我跟刘玄策在街上走着,开口说道。
刘玄策笑了笑:“十座?其实这丰都本身就是一个集阴地,你所看见的只是迷障而已,等到午夜过后,街上无人的时候你再出来看看,我保管你一丝阳气都察觉不出来。”
“不过这地方姬姑娘若是来的恐怕会受益匪浅,说不能一跃还能成为鬼仙之躯,到时候过春雷的把握就又大了几分。”刘玄策想了想,继续道。
我挑了挑眉毛,对于这个问题很是冷静的保持不言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