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种事情是严惩不贷的。
科举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相对公平的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方式。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在这一选拔机制面前,基本上能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这一点希望都不给老百姓,对国家的稳定是很不利的。
但是,由于清朝初年的特殊情况,顺治在处理这两起重大案件的时候,还考虑到了政治需要。
从政治的角度看,由于当时南方人(主要是江浙一带人)投降的很多,在朝廷中的势力太大,而且在平定江南的过程中,南方人很不合作,所以顺治非常希望狠狠打击江南一带的士子。而对于北方人,顺治希望能网开一面。
反映到这两起案件上,顺治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而当时身为刑部尚书的图海,不太能理解顺治的心意。
科场作弊的主要责任人——考官,那当时是要被砍头的。不过,对于北闱,一些从犯,顺治表示,于心不忍,就网开一面,只是革职流放,从宽发落。
图海看到顺治对于北闱的“判例”,接下来发生的江南闱科场案,他以为也是按照北闱的规矩来。就上了一份奏折,表示,主考官斩首,其他人员革职。
结果这一次,顺治一反常态,他说“若不重加惩治,何以警戒将来!”于是大开杀戒。
而图海本人,更是莫名其妙地被顺治本人定性为“包庇罪犯”,受到了革职留用的惩罚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让图海同志直接滚蛋了。
事情是这样的,二等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家奴陈保发生了斗殴事件,事后,陈保控告阿拉那抽刀想砍人。刑部就按照正常程序,处理了阿拉那。
顺治一下子就发飙了,图海平时得理不让人,早就让好强争胜的顺治老大不悦,憋了一肚子气。这次处罚二等侍卫阿拉那更冒犯了他的尊严,顺治把图海直接打发给议政王大臣会议,让他们给图海定罪。
议政王那群人老油条,自然按照顺治的意思,给图海定了个“负恩溺职,应论绞”的罪名。顺治出了口气之后非常爽,他做了个高姿态,“图海情罪重大,本当依议正法,但念其任用有年,姑免死,革职,家产籍没”。
就这样,在十五位大学士中已名列第三的图海,陡然间丢官抄家,一落千丈了。
就这样过了两年,按照顺治的性格,要让顺治改变自己所说的话,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图海在顺治有生之年,想东山再起,难度很大。更何况,狗改不了吃屎,要指望图海以后不顶撞自己,那是不太现实的。
不过顺治倒是没有忘了图海,就在顺治快挂的时候,他留了遗言:“图海情罪冤屈欲改未及,遇有满洲都统缺补用。”
正是这次旨意,改变了图海同志的一生。如果没有这次转折,图海同志在历史上虽然不能算是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也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人。
图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不过图海军事生涯的起点,并不值得赞扬。在图海开始打仗的时候,南明政权、大西、大顺农民军以及各地各阶层的抗清斗争势力,几乎全部被镇压下去。就只剩下夔东十三家,作为副统帅的图海,采取长期围困、绝其粮道的策略,成功剿灭了李来亨。
图海算是从李来亨的尸体上爬起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图海,所谓两军交战各位其主。
班师回朝的图海因此得到了升官的机会,再一次平步青云。由于图海文武双全,这在满洲人里面并不多见,因此又得到了康熙的重用。
康熙九年(1670年),被封为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大学士里面排名第二(仅次于在除鳌拜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索额图)。
虽然图海再一次当上了大官,不过这哥们的性格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坚持自己意见的图海。
因此,在撤藩辩论会上,他强烈反对康熙撤藩,因此康熙对他很不高兴。
老板不高兴,自然图海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虽然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但是图海还是没有学会如何当官。不过要说图海确实是个实在人,虽然老板不待见自己,让自己搞幕后工作,别人出风头,自己只能背黑锅,不过图海同志还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甚至还顺便平定了一次叛乱——当然这个不是吴三桂而是发生在京城的一起叛乱。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