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小人物创造的奇迹
1645年,剃头令传到了江阴,江阴这个时候属于常州府管辖。江阴这个地方,只是个小县城,用现在的话说最多算是三线城市,在农业社会,这个地方土地比较肥沃,粮食产量比较高。人民比较富裕,人富了之后,就喜欢搞点其他活动,因此,这个地方教育搞得相当不错。
而且这个地方人还不是死读书,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还出了徐霞客这样搞业余活动搞出很大名堂的人。
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当这个地方的县令方亨提出要全城剃头之后,江阴的群众共推了几个在民间比较有号召力的人,就向方亨提出,能不能不剃头?
当然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想到要走上造反这条路,毕竟这也不是闹着玩的,人但凡觉得能过得下去,谁也不会去干刀口上舔血的事情。
这个方亨也是从别的地方才来江阴上任的,也不太了解江阴这个地方的民风,估计是有点官僚主义。自己的命令竟然没人听?于是他就对代表们破口大骂。
代表们都算是地方上有影响的人,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给你面子,于是反唇相讥:“汝是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方亨语塞,无言以对。
两天之后的闰六月初一早晨,方亨再次接到常州府要求严格执行剃发令的公文。这份公文中,顺治的圣旨归纳起来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常州府的命令迅速传遍全城,老百姓非常愤怒。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毛主席语。
于是一批平常比较喜欢舞刀弄棍的,好打抱不平的年轻人携带兵器,鼓动群众到县衙找方亨理论。
事实证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开始的时候方亨还强作镇定,命令衙役收缴兵器。
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普通老百姓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有明朝的搞党争的官吏不太明白,为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争来争去),双方产生了争执。
由于老百姓人多势众。方亨害怕了,假装答应众人向上司请求免予剃发,暗中搞小动作,派人给常州太守送信,并嘱守备“多杀树威”。
送信也是需要技巧的,方亨的运气实在不太好,这信竟然被当地的人给截了下来。
敢耍两面派!而且还让人来“多杀树威”?江阴人民非常愤怒,这简直是不给人活路啊,既然不给人活路,那索性反了算了。
既然决定造反,那么首先要把可能当奸细的人抓起来,方亨当然是首当其冲。
其次要推选一个领袖,江阴人推选了陈明遇。
陈明遇,浙江上虞人,时任江阴典史(公安局长,正科级干部),由于当官的最小的也是正处级的县官,所以他属于不入流的吏。
老百姓是很有眼光的,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皇帝不一定知道(大家都很会装),当官的不一定知道(即使知道,要是没站对队伍也没用),对在底层当官的官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陈明遇这个人比较厚道,与人为善,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当老百姓把拒剃抗清的领导重任交付他,他主持了几方面的工作:奖励忠勇之士;处死方亨及其家人,以绝内应;树立口号:“大明中兴”;?同时严查城中奸细,宣布有能检举、抓获奸细的人,赏银五十两。
陈明遇的几个措施,有效地杜绝了堡垒从内部攻破的可能性。
江阴造反的消息传开以后,常州府认为就是很简单的暴民作乱,派了三百个人镇压,他们简直太看不起人了。。。。自然这三百个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个时候在南京的满清贵族才注意到这是个事啊,这确实是个事,之后的两个多月,这个事情将让他们痛苦不堪。
意识到这是个事之后,清贝勒、大将博洛派了降将刘良佐率领十万重兵包围江阴城
按照正常的想法,一个小县城,而且是孤城,总共男女老少加起来也不到10万人,周围一马平川,除了靠着长江,其他三面也没有任何天险。属于没兵,没地盘。派个300人去平乱,确实少一点。派十万重兵,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嘛。
正常一点的人,遇到这种情况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投降。
刘良佐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就写了封招降的书信,用箭射进江阴城。
但是江阴的老百姓显然不是清政府认为的正常人,陈明遇很干脆回了封信,—如果清政府坚持剃发,“纵百万临城,江阴死守之志已决,断不苟且求生也”。
历史将会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将天下震动。派过来的十万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历史是公平的,清军,你在进军江南的时候几乎没有抵抗,即使是史可法,也不过抵抗了一天。现在,你将会遇到你的第一个对手。这个对手将比史可法要让人痛苦得多。
搞点文职工作,陈明遇是比较在行的。但是真正打仗,不是靠嘴说说就行的,陈明遇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比较有限的,自己不行,但是有人行。碰巧这个人陈明遇还很熟悉,他正是陈明遇的前任——阎应元。
这个阎应元此时正好赋闲在家。陈明遇之所以推荐阎应元,并不是他一拍脑袋,真实情况是这个阎应元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
阎应元,字丽亨,汉族,北京通县人。这个人实在是个小人物,小到历史上对于他的出生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江阴因为靠着长江,离出海口也比较近,经常受到海盗的骚扰。他在当江阴公安局局长的时候,有个海盗叫顾三麻子,因为江阴比较有钱,又一次率领全部家当几百艘海盗船,准备跑到江阴来抢劫。事先得到消息的阎应元率领当地的民兵,打退了顾三麻子的进攻,顾三麻子损失惨重,鉴于阎应元实在太猛,以后再也不敢跑到江阴来抢劫。
当然因为阎应元是个不起眼的人,对于这件事情,当时的大明仅仅把他升到广东英德当了个主簿。因为道路阻塞,也没法去上任,不得不暂时住在江阴城外。阎应元终将证明自己的才能将不输于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名将。我认为,江阴保卫战绝对可以列于古代十大防御战之列。
当陈明遇派人找到阎应元时,阎应元爽快地说:“如果你们听我的安排,我就同意。”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阎应元率家丁40人,在闻讯赶来相助的几千名乡兵的帮助下,杀进孤城江阴。
作为抗清义军总指挥,阎应元不负众望地显露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谋略。
阎应元挑选年轻力壮的士民和原有的民军,重新进行整编,命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把总汪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他自己守北门。此外,他还和陈明遇总督四门,昼夜巡守。
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刘良佐发现对方竟然不投降,派遣士兵向阎应元的北门发动了进攻,清军日夜攻打,阎应元亲自在城上指挥战斗,身先士卒。在阎应元的鼓舞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