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孚,字子宪,钜鹿人,年三十许,为袁尚主薄……”
“崔琰,字季珪,清河人,年三十许,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后从郑玄受学。()绍以为骑都尉……”
这不就是替曹操接待匈奴使臣的帅哥吗?
“崔林,字德儒,清河人,琰从弟,佐高干……”
“管统……”
“耿武……”
我看得有些头疼,忍不住抬起头抱怨:“文和先生你是把袁绍所有的县令级别的人选都列出来了吗?怎么会有这么多?”
贾诩摊手道:“怎么可能?只列出一些有名气的人物。”
我无奈地叹气,腾出手来揉了揉微微发胀的太阳穴,又向后翻了两页,跳过了这些毫无印象的有名文士,直接来到了武将的名单。
“麴义,年约三十许,本凉州人,善治步旅,屡为绍军陷阵先登。绍用之而不多与兵,其亲兵不满三千。性傲且矜,又因祖居西州,为中原士人所鄙。”
我忍不住自问:为什么每个势力总有那么一两个能力出众、战功赫赫但是却绝对不会被君主重用的将领?
“颜良,魏郡黎阳人,年三十余,勇猛无匹,尤善马战,性贪功急躁,骁将之属。治兵钜鹿,佐逢纪……”
“文丑,钜鹿人,年三十许,与颜良相善,勇猛不亚于良,性鲁莽。治兵渤海,佐袁尚攻青州……”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少有名焉。绍使其为督军司马,兼领乌桓突骑。治兵涿郡,助袁熙攻卢植……”
“乌桓突骑?”我弹了弹名单,问道,“有多少?”
“三五千吧,”贾诩答道,“不过军纪败坏,战力一般。”
“潘凤,中山人,韩馥擢为大将,善使大斧,有武力。”
我哈哈一笑,自顾自说道:“潘凤?还真有这货?”
“朱灵,清河人,原韩馥将,平叛军有功,善与士卒,下多乐之,绍以之为中护军,督大戟士。()”
中护军……那就是袁绍的亲卫部队了吧?
“大戟士?”对于这个兵种,我有些耳熟,“听起来好像很厉害。”
“就是以长戟为主要兵器的步军,”贾诩微微敛须,“我觉得这支部队虽然说得很厉害,但充其量也就是将士的身体更强壮罢了。而所谓的长戟,说实话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吕布那么精通。”
程昱也点头道:“早在赵国时,就听闻这支部队的名声,想来只是用来彰显袁绍的声势罢了。”
“长戟护卫……要知道,只有皇帝的禁卫军才会用这种武器吧。”王烈也插话。
我不再询问,伸手一摸名册,竟然还有四五页之厚,当即决定一目十行浏览下去。
其中有几个人在前世的各种游戏中倒是常常扮演酱油党的角色,比如蒋奇、蒋义渠、吕旷、吕翔、吕威璜、张南、焦触……
但更多的还是颇为陌生的人物——闵纯、李历、赵浮、程涣、朱汉、耿苞、季雍、郭祖、公孙犊、眭元进、韩莒子、赵睿、刘询、华彦、孔顺、夏昭、邓升、韩珩……
看到我飞快地翻着名册,贾诩从旁解释道:“后面的大多是部队中低级将领,因而不可能全部进行详细调查。”
“这已经够辛苦了。”我笑着点了点头,将这厚厚一本袁军花名册翻了过去。
虽然只是中低级将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至少我以后杀了敌将之后,是不是就可以昂首挺胸地说自己杀的不是原创人物了?
在我翻阅花名册的时候,王烈正参考着程昱和贾诩的意见对他的文章进行最后的修改。
看着老头子兴致勃勃地在纸张上圈圈画画,我脑海中忽然跳出了一个主意。
“你们说……”我也直言不讳,“我能不能向刘协上一道文表?”
两名大叔对视了一眼,程昱蹙眉道:“这还有什么意义?”
贾诩则换了个问题:“你想做些什么?”
“名义上依然尊奉刘协,应该会给我们带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