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藏在东牟山行宫的刺客在逃脱无望的情况下,全部选择了自杀,这并没有出乎李烨的意料,就算这些刺客被李烨活捉,李烨相信也从他们口中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不过弘国诚却给李烨带来了一些有用的情报,那些偷袭军营的刺客与偷袭李烨的刺客并不是一群人,偷袭李烨的刺客属于那些豪门官宦之家豢养的死士,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惊人,稍不留神就容易被他们得手。
而偷袭军营的刺客明显是生活在山中的山民,不论从装备和武器上来看,都不如偷袭李烨这伙刺客装备精良、组织严密。通过对受伤的山民审问,弘国诚惊讶的发现这些山民都是来至西京和中京山中的猎户,而这些受伤的猎户竟然一口同声的回答,有人告诉他们,东牟山小镇外有一群人,随身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准备回上京。
这样的结果让李烨啼笑皆非,可是弘国诚并不以为然:“郡王殿下有所不知,这些山中的猎户平时都是老实巴交的山民,可是一旦发现有合适的肥羊,也会客串一下强盗,以前在中京就发现过许多类似的事情,山中的猎户假扮强盗偷袭过路的商贾,得手后便躲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官府一般很难将其抓获”。
西晋时期,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无动于衷。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烨只好苦笑了事,这并不是说李烨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而是清楚的知道这些山中的猎户是被别人利用了,蛊惑他们来偷袭李烨,用来牵制小镇外的护卫,计划的周密程度绝不是一般人可以策划的,背后必然有窦家的身影,可是李烨却无从查起。
李烨以受惊过度为由,赖在东牟山不走,静静的等待这渤海国朝廷的反应,看看渤海国国王大玄锡会如何处理此事。
大玄锡还能这么处理这件事情,除了让中京官员严查刺客外,再就是装聋作哑糊稀泥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大玄锡倒不是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根本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情,窦福和被大玄锡叫到御书房中,气急败坏道:“这就是你做的好事,为什么不把李烨杀死一了百了,现在好了整个渤海国都知道这件事情是你做的,你现在怎么解释”。
要是能把李烨杀掉,还用得着大玄锡说吗?在朝堂上虽然没有人把这件事情指向窦福和,但是所有官员都知道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人是谁,既然李烨已经把这件事情低调处理了,没有人会跳出来公开的指责窦家,大玄锡当然也不会在朝堂上为难窦家。因为出现了这件事情,大玄锡不得不做出一种姿态,让禁军前往东牟山护送李烨回京,用以表示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毫不知情。
大玄锡虽然在朝堂上装聋作哑,并不是表示大玄锡就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和谁是幕后主使,一回到御书房便开始对窦福和大发雷霆,其实大玄锡很希望窦福和能将李烨杀死,可是窦福和却把事情办砸了,大玄锡能不怒气冲天吗?
窦福和对李烨遇刺的整件事情的经过了如指掌,二百名死士就是窦福和让窦广政带在身边的,不过窦福和并没有要求窦广政一定要刺杀李烨,原因很简单,李烨的护卫实在太多了,多到要准备军队对付李烨。窦福和能走到今天的地位,原因之一就是胆大心细,从自己的女儿嫁给大玄锡那一天起,就在与一切窦家的反对势力争斗。高家倒了,皇太后也老了,其他家族根本不是窦家的对手,自己的女儿牢牢的抓住了大玄锡的心,一朝权力在手让窦福和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可是窦福和一直没有松懈过,朝堂上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渤海国大玄锡的权威还在,容不得窦福和胡来。从皇太后口中说出李烨的那一天起,窦福和就明白皇太后依然不死心,还想又朝一日重掌朝中大权,这是窦福和无论如何都不会容许的。
窦福和非常想除掉皇太后这个外援,可是行事却不得不小心谨慎,不论是李烨的实力,还是李烨的身份都让窦福和感到无从下口。现在窦福和能够指挥的军队,只有西京鸭绿府、长岭府、扶余府三州共计七万军队,其中二万军队在泊汋城战役中灰飞烟灭了,如今只剩下不到五万军队。这些军队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