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婕萍的人绘出大婕萍的画像,宗人府也已经核对过,所有细节并没有差错,可以认定李烨就是高太后的外孙,这让高太后感到一丝安慰。
事情到现在当然没有完,作为高太后的外孙,李烨当然算是渤海国的皇亲国戚,要入宗人府玉蝶。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李烨身上,只要高太后与宗人府宗正说一声,事情便结束了,也没有拿到朝堂上的道理。
大玄锡的确有些为难了,大臣们一听李烨是高太后的外孙,攻打辽东半岛的事情就变成了皇家内部的事情,不敢插嘴讨论是否继续攻打辽东半岛。
大玄锡有些傻眼了,刚才气势汹汹的大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好像和尚打坐一样:“太后,李烨可是屠杀了渤海国二万将士,这件事情一定要给天下人有一个交代”,大玄锡依然不死心,李烨算起来是大玄锡的表弟,可是李烨已经触及到大玄锡的逆鳞,什么亲情血缘都没有大玄锡的脸面重要。
“不知者无罪,李烨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事出有因不能责怪李烨这个孩子,而且李烨赤手空拳为渤海国打下辽东半岛,不但没有过错而且大功于渤海国应该封赏才是,陛下你说呢”
高太后一下子把事情定了性,现在大玄锡再想反对就必须拿出更强硬的理由,比如李烨不是高太后的外孙,再比如李烨图谋不轨准备颠覆渤海国,不过这些话现在还不能说,大玄锡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满脑子都是李烨怎么会是自己的表弟。
大玄锡想先听听高太后到底是什么打算,然后再做计较:“太后,你说这件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高太后见大玄锡询问自己的意见,心中暗笑大玄锡这个蠢材不知道为自己造势,还向自己询问对策:“陛下,既然李烨是陛下的表弟,就不应该流落唐国,应该早日让李烨到渤海国来入宗人府……”。
大玄锡一听高太后的话,心中不快道:“李烨是唐国登州刺史,父亲也是唐国人,如何能入宗人府玉蝶”,只要是高太后赞成的事情,大玄锡想都不想就张嘴反对,对高太后抱着极大的戒心。
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内务的机构,管理着所有皇亲国戚,皇帝也是宗人府成员之一,而宗正就是皇族内部的族长,管理着皇家的内部事务。宗正大翰若负责记录家族成员脉络,向高太后和大玄锡施礼道:“大婕萍是皇太后爱女,所生子嗣自然要在宗人府记录在册,即使是李烨子嗣也要记录在案,不可有任何疏忽”。
这件事情不是大玄锡不想承认就行的,宗人府管理自然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就算大婕萍生的女儿的女儿也必须记录在宗人府中,至于俸禄、官职和地位就要看跟皇帝血缘的远近了,不是什么人都能从宗人府得到好处的。既然宗人府的宗正大翰若都承认了这件事情,大玄锡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李烨这个远房的表弟,国事就变成了家事,事情的发展就不由大玄锡控制了。
高太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确定李烨的身份,至于攻打辽东半岛的事情,渤海国死多少士兵的问题都不能放到朝堂上研究,就排除了支持窦家的一些大臣的意见。
高太后见大玄锡不说话,接着道:“虽然李烨是唐国的官员,但是李烨毕竟是本宫的外孙,渤海国的王子如何能流落他国而不加封赏,陛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大玄锡双眼空洞的望着前方,不想接高太后的话,生怕高太后又摆自己一刀:“本宫的爱女怎么说也是长公主,既然是长公主的孩子,小小年纪便能做到刺史的位置,说明才学和人品都没有问题,封一个辽东郡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高太后的话说的十分巧妙,李烨作为唐朝的官员,唐朝作为渤海国的宗主国,不可能去质疑唐朝廷选拔官员,所以李烨的人品和才学到底怎么样,就不好直面反对。至于李烨能不能成为辽东郡王还真不好说,要说封一个有名无实的郡王不是不可以,就是亲王都没有问题,大不了花点钱把李烨当成肥猪豢养起来,渤海国还能少了李烨一口饭吃不成。
可问题是李烨是唐国的官员,现在又占领了辽东半岛,封李烨一个辽东郡王,那就是承认了李烨在辽东半岛的统治地位,不再是什么有名无实混吃等死的郡王,不知道高太后到底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