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李烨从来就不想推卸责任,也无法逃避,因为自己已经开始慢慢的融入到这个时代中。如果不能奋起搏击,那么只能随波逐流,就像鲁迅说过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许只有面对真正的巨大压力的时候,人才会突然的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来吧,让风暴来的更猛烈一些,只有经历过风暴的洗礼,才能看见雨后的彩虹”。
起义军没有让李烨失望,就在三天后,尚让带着五万起义军来到了太平镇,换走了已经病入膏肓的林言。林言走了,手下的军队和将领却没有离开,全部归尚让统领,现在太平镇的起义军达到了六万人。
林言的突然生病,让一直想东进偷袭沂水县的尚让看见了机会,王仙芝也想借机提高自己在起义军中的威望,黄巢突然的沉默并没有引起王仙芝和尚让的怀疑。六万起义军对阵三千官军,这本来就是狮子和野兔之间的博弈,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斗在太平镇的上空悄悄的蔓延开来。
临沂城中的宋威,难得给李烨送来了一批粮草,足足够三千士兵吃上半个月。押粮官是刘鄩,李烨的老朋友,看见李烨的时候却没有丝毫的笑容:“李帅,能行吗”,这是刘鄩看见李烨的第一句话,这也是发自刘鄩内心的忧虑和担心。
刘鄩是李烨的朋友,但不是李烨的同盟,出于对李烨的关心,也是出于对这场战斗的担心,李烨已经很感激刘鄩。李烨带着刘鄩来到沂河岸边,指着对面连绵不绝的起义军大营道:“刘兄请看,整整六万起义军,你说能行吗”。
刘鄩能说什么,痛斥宋威,骂宋威无耻,不能也不会,只好劝解道:“李帅,事可为而不为,谓之懦夫;事不可为而强为,谓之蠢汉。如今敌强我弱,李帅应该保存实力,以图将来”。
“没用的,某已经签下军令状,如果放弃太平镇,则整个沂州不保,这个罪名某担不起”
李烨故作悲痛的道:“自古男儿流血不流泪,马革裹尸又有何惧,虽然起义军有六万之众,但是想从太平镇过去,除非踏在某的尸体上”。
见李烨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刘鄩也无话可说便问道:“李帅,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起义军人数虽众,但是武器装备不精,而且缺少粮食给养,只要拖住起义军数月,便可不战而胜”。
刘鄩讲的没有错,按照正常的情况,给李烨一万人马,借助沂河水,可以把三十万起义军拖到冬天,到时起义军就会因为缺少粮草,被迫退出沂州。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宋威不会给李烨机会,起义军也不会放过消灭李烨的时机,拖住起义军几个月谈何容易。
“刘兄,现在已经五月了,你觉得某能拖住起义军几个月的时间吗”
李烨惨笑的看着刘鄩,心头涌起无限的悲凉道:“马上就要到夏收的季节,起义军的粮草至少可以支撑到七八月份,到时就是秋粮收获的季节,起义军难道会不知道这个问题”。李烨说的也是实情,费县也是沂州的产粮大县,临沂周围也到处都是粮食,只要起义军不头脑发热,在沂州筹集一些粮草还不是什么问题。
而且沂水县就是一个巨大的粮仓,一旦起义军占领了沂水县,不要说一年,就是二三年的粮草都解决了。如果不在起义军立足未稳之际消灭,一旦起义军狗急跳墙,首先倒霉的就是李烨,所以说粮草是起义军的软肋,时间是李烨的软肋。
听到李烨谈到粮草,刘鄩眼睛一亮道:“李帅,听说费县是起义军的粮草大营,如果能有一支人马偷袭费县,把费县城中的粮草烧毁,到时起义军无粮可吃,起义军必败”。
见自己终于把刘鄩的话题引到费县的粮草上,李烨痛苦道:“刘兄此计甚妙,起义军的粮草多在费县,只要焚毁费县官仓中的粮草,起义军不出一月必败。可是现在某手中无兵可用,不然某轻率一支人马从后方偷袭费县,到时必然一战定胜负”。
李烨随着刘鄩的话题往下讲,好像这个主意就是从刘鄩口中讲出来的,听的刘鄩大为赞同道:“李帅也感觉此计甚妙,某这就回城与王指挥使商量,到时再一起劝说宋相出兵偷袭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