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府好雅兴,这茶一喝便能让人神清气爽,好茶”,李烨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道。
“那里,让李典军见笑了,这是东海县一些商人送来的新茶,让某品尝一下,李典军要是喜欢某让人给你带些”,欧阳县令现在还不知道,新茶就是李烨最先搞出来。古代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闫道良的新茶在市场上销售的十分火爆,县城里的商人早就盯上了闫道良的茶庄,很快便有人模仿出新茶的制作方法了。
虽然有些商人掌握了部分制茶工艺,但是闫道良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先机,并且在市场赢得了不少声誉,短时间内很难有人可以撼动闫道良在新茶市场上的地位。其他商人能做的无非就是低价进行促销,不过闫道良早就把东海县周围的茶园给买下来了,所以其他新茶对闫道良的冲击不大。
“那就先谢谢明府了”,欧阳县令喝的虽然也不是什么好茶,但是李烨还是送上一个大大的马屁。一旁的张天成在心里不由得鄙视李烨,这个烂茶李烨在家都不喝,全部塞进枕头里当作废物利用了。
“李典军客气了,李典军为难民不辞辛苦的奔波才是某学习的榜样,上个月朝廷已经批复吾等的要求,同意在海州建立东海民团,不想李典军外出购粮去了,这是回复的奏折,还有陛下给李典军的一封亲笔信,李典军先看看”,欧阳县令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递给李烨。
李烨把李儇的信塞进袖子里,等有时间再看,先打开奏折翻看了一遍,奏折上先表扬了一下东海县的官员打击海盗的事情,对于为民请命建立海上民团的事情表示同意,最后让东海县把民团的人员名单呈送到朝廷云云。
李烨可不是自创的民间地方武装,地方民团力量是在八世纪以来的特定基础上(例如在安禄山侵略河北以后)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对地方民团的需要迅速增长,因为在地方上的盗匪和散兵游勇不断增长的威胁下被迫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民团早在860年镇压裘甫之乱时就已经被使用过。
“不知明府可有什么人选”,海上民团是李烨提出来的,钱和人都是李烨提供,李烨之所以多此一问只是想探探欧阳县令的口风。
欧阳县令淡淡的一笑,心里感觉李烨就是上道,什么事情都做的滴水不漏,难怪能在皇帝面前混的如此风光,看来自己以后的前程说不定还要靠李烨扶持。想到这里欧阳县令有些不好意思道:“某有一个远房侄子,平时喜欢舞枪弄棒,也没有什么出息,以前在牙帐中做一个什长,李典军你看是不是可以给某的侄子谋求一个位子”。
朝廷在奏折里给东海县海上民团的官职是下镇将一名,副下镇将两名,其余自行招募,就是说除了三名镇将朝廷承认外其他的人都没有官职。
“海上民团正好却一名副镇将,不知道明府的侄子是否愿意屈尊”,本来李烨考虑三名镇将的职位正好给严力、丁强和速拉丁,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半路打劫的,李烨心里恨的痒痒的。
“李典军太客气了,某带那不争气的侄儿先谢谢李典军了”,欧阳县令感觉跟李烨打交道就是舒坦,什么事情李烨一点就透,原本想好的理由全部用不着,根本不用自己多费口舌。
“明府客气了,不过海上风大浪急,不如令侄就在东海县为海上民团采买一些物品,也免得受海上颠簸之苦,如何?”,李烨可不希望自己的队伍里****一个钉子,欧阳县令的侄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跟着李烨就行了。
老谋深算的欧阳县令如何听不出来李烨的意思,反正自己也没有想让自己的侄子到海上闯荡,只要能有一个官身就可以了,那些拼杀的事情还是让海上民团其他人去做吧!“这多不好意思,某想让侄儿到海上锻炼一下,也好日后有一个发展”,欧阳县令表面上还故作矜持道。
“为海上民团采买物品,也是一种锻炼,以后有什么功劳自然是少不了令侄的”,欧阳县令是怕以后没有了功劳,分他一份又何妨,只要不给李烨添乱就可以了。
欧阳县令摸着胡须,洋洋得意道:“那怎么好意思呢?以后某侄儿还要靠李典军多多提拔”。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