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宣泰九年秋
京城从来就是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自然也是文人墨士聚集谈天说地的中心,恰逢朝廷开科取士,必然一时之间,士子们趋之若骛,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一堂。
“当今圣上开明,集思广益,京城民风淳朴,能与各位在此相聚,实是在下的荣幸。”
“有幸识得天下才子,有幸在此谈古论今,纵横国是,在下莫不开怀。”
“几位兄台都说得是,咱们啊,就谈,就论,这国家大事,本就是天下人的大事,能够畅谈,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集思楼高谈阔论的文人中,不乏如此张狂之徒,但,好象是习惯了一般,附和的众人也不以为意,反而,精彩之处,更是频频拍掌。
“各位,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本是朝廷求贤若渴的善举,但是,如果被居心叵测的小人利用了,那就成了公开的卖官鬻爵了。”一位身着杏色缎袍的男子一语惊人。
众人纷纷侧目。
“伍公子,虽然这集思楼是可以随意发表言论的地方,但……这话可不能乱说啊。”旁边的人似有意提醒道。
“刘兄,鄙人也只是评论而已。你我都不是官场中人,又怎能知道这官场中事?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不明了其中道理,这如何迷,又如何清呢?那又做何乱说之语啊!自秦代以来,这卖官鬻爵之行为就屡见不爽,这“捐纳”更是成了风行之事。督学之门,形同商贾。如果现在的官场真成了这样,那我们又为何要在此大谈国事?不如用这些时间去赚取些银两,也可保我们的仕途畅顺。”杏袍男子挥挥扇子,颇有些意味。“当今圣上圣明,之前就已经大力推举清廉之道,这是万民之福。这种不齿的行为,在各位登上仕途之后,可否也能继续坚持?这是国家中兴之道,各位可有想过此理?”
“原来如此,伍公子,你向来都是语不惊人誓不休,想不到这次,说起这为官不能之道,倒也点得透彻。”刚才提醒的人回应道。
“各位很快就会成为官场中人,自当好好反思不是?”
“是是是,这十年的圣贤书,可没有把道理说得明显,总得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伍公子,刚才你说不是官场中人不懂得官场中事,莫非,你就是……”有人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众人齐刷刷,头全转了过来。
“你们看我这样象当官的吗?别说我现在不当官,就是将来我也不当。永远做个旁观者,才能弄得清,不至于会迷啊。”被称为伍公子的男子说完,大笑一声,拿起茶杯抿了口茶,挥着扇子,悠然自得。
众人顿时一脸愕然。既而都大笑。
“想不到伍公子竟是如此豁达,十年寒窗,不就为了一朝功名吗?如果伍公子不走仕途,那苦读诗书,为哪般?”
“为了明史,明理,明事。”
众人一下子,倒是有些懵。只能讪讪地笑着。
正当众人都不置可否时,楼上的雅座,却有了动静。
“伍公子的一番为官不能为之说,倒是让在下佩服,但读书不为仕途,那在下就不敢恭维了。”
轻踏木板的声音传来,楼梯上,缓缓走下一个身着白色锦袍,手执折扇,头带玉冠,气度明显不凡的年轻男子。男子一来,众人都无不惊叹。瞧这人的衣着气质,肯定是非富即贵,但他身上,散发出来威严的气势,却让人不寒而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