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熊灿与杨一仁激烈交锋,互相一步步退让,最终选择了卢氏县。当然,双方都有各自的打算,熊灿认为,卢氏县四周尽是崇山峻岭,只需派一旅之师扼守山口,张献忠与罗汝才就翻不起多大的风浪,他不至于每天为头上的脑袋坐卧不安。对杨一仁而言,只要张献忠、罗汝才造反,熊灿就吃不了兜着走,虽然手的筹码分量有所减轻,但并非不能接受。
既然彼此都对卢氏满意,达成一致就成了必然之事。双方在敲定了诸多细节之处后,杨一仁秘密离开了禹州,望武昌而去。
待杨一仁离开之后,熊灿立即拜访李绍翼,向李绍翼通报了试图招降张献忠、罗汝才一事。显然,熊灿不仅仅局限于在安置地一事上做章,分一份功劳给李绍翼、与李绍翼共同承担招降张献忠、罗汝才的风险,也是他的算计之一。
熊灿大言不惭,铿锵道:“……荆州军久战兵疲、粮草不济,对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力有不逮。欲彻底解决河南之贼寇,现在应该改变方略,以招抚纳降为上。如果能顺利招降张献忠和罗汝才,不仅能解决朝廷的心腹之患,对本督和李大人而言,也是奇功一件……”
李绍翼初闻之下,惊愕万分,瞪大双眼,一直盯着熊灿,直把熊灿盯得不好意思,方才叹了口气,道:“是招降,还是围剿,岂是大人与本官说了算?如果本官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林纯鸿的主意吧?林纯鸿在河南坐拥精兵,不思除贼务尽,却打算拿着贼寇做筹码,挟持朝廷,着实可恶!”
李绍翼身为杨嗣昌心腹,知悉的秘辛比熊灿多,对大势显然看得比熊灿深远。熊灿还未意识到林纯鸿除了推出代理人外,还有向朝廷谋求更多好处的用意,而李绍翼倒是一眼就看出了其的蹊跷。
熊灿老脸涨得通红,强辩道:“无论谁提出的主意,本督只看到了招降贼寇对朝廷的好处,其余诸事,本督一概不理。”
李绍翼的脑子急速运转,寻思着如何从这事,既不让林纯鸿牵着鼻子走,又让杨嗣昌和他得到好处。最终,李绍翼决定,不如一边让熊灿先操纵此事,一边上报朝廷,让杨嗣昌从大局着眼,来决定此事该如何应对。
李绍翼拱手道:“六省之军务,大人一力主之,该采用何策,自然由大人上奏朝廷,然后行之。不过,本官认为,招降贼寇利国利民,大人大可以未雨绸缪,若朝廷同意,大人自然可以尽力促成此事,建不世之功业。即便朝廷最终不同意,大人大不了接着派兵攻打贼寇即是,损失不了什么。”
李绍翼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绝不参合此事,但也不反对熊灿招降贼寇。熊灿微觉失望,与李绍翼闲聊数刻之后,便告辞而去。
当天晚上,从禹州城一前一后飞出了两骑,一骑携带着熊灿的奏章,一骑携带着李绍翼写给杨嗣昌的密信。
(啰嗦一句:在别处看了章节后,回到纵横点击一下收藏,投几张红票,这个要求应该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