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折射率,可以在这个光线射入某种透明物质的点上做一条垂直于表面的线,在空气中的这段光线和垂线的夹角,与在透明物质中发生偏折的光线和垂线的夹角相比,就可以得到一个数值。根据这一数值,就可以形象地表示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不同物质中的偏折能力。不过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需要了解并用到这种能力的地方,所以可以先不理会。”
党爱国简单解释了一下折射率,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到了一些现代几何学的数学名词,而且暂时又看不出来计算折射率有什么用,所以他就没再深入地讲解。话说怎么教授数学是他很挠头的一个问题,因为大部分数学知识他都不清楚能够用在哪方面,所以只能一点点自己琢磨着将这些数学知识编成“应用题”了。
“下面我们讲一讲彩虹的成因。当下雨之后,空气中存在着许多微小的水珠。这些圆形的水珠,就起到了类似三棱镜的作用,将阳光二次折射,从而在天空中投射出了一道彩虹。简单地来画就是这样的。”
党爱国嘴里一边说着,手上一边在白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然后让光线按照之前三棱镜的样子,从左边射进去,发生了一些偏折,然后再从右边射出来,分散成七条单色光。
如果这里用彩色粉笔来画就更直观了,不过粉笔这东西现在还在试制中,同样在试制中的还有水泥。党爱国就知道这两种东西好像都是烧出石灰之后再制作的,但石灰可是会烧手的,粉笔却没那么烧手。他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只知道可能需要烧石灰,但要单论起烧石灰的技术,古代的工匠们比他还精通。
所以党爱国的作用,也就剩下了说说大概原理,提出一些设计思路和使用要求,教授一下“实验”这种相对有效率的方法,并指派一些文吏来记录实验数据了。至于最后的成品,还是需要那些工匠们不断按照党爱国的要求,寻找各种可能合用的材料,再寻找出正确的配比,一点点试验出能够使用的完成品。
等党爱国画完图示转过身来之后,看见这次举手的人多了几个,也许是魏延少年第一个吃螃蟹,让他们看到提问并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关系吧。党爱国瞅了一眼,这次举手的也是以后排的年轻武将居多,前面这些文士一个个还是像手上绑了大铁块一样,就是举不起来。正因为这样,所以举起手来的庞统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党爱国自然就点了他来提问。
“请问校长,空气中的水滴必定十分微小,才可浮于天际之上。但如此微小之水滴,如同三棱镜一般,将光线二次折射,不是只能形成一段微小的彩虹吗?无数的微小水滴,理应形成一片密密麻麻的彩色斑点才是。”
庞统这问题,果然马上把党爱国难住了,点他起来提问的党爱国真可谓是作茧自缚。不过如果在这里就败下阵来了,以后他再教授各种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可能就不会太往心里去了。如果可能的话,他真不想使用填鸭式的教育,强行命令他们必须把所有知识都背住。
“嗯……士元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研究科学就是要有这样勤于思考,能够找出问题,并勇于质疑的精神。至于为什么会是一条大彩虹,而不是一片片彩色斑点,这个本来是应该让你们自己去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判断这一解释是否真正符合客观现象和逻辑,并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党爱国没有先回答庞统的问题,而是不紧不慢地表扬了他。其实这个时间里,他的头脑中正飞速运转着,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不行的话,只能够像他说的那样,当作一个实践作业,由他来带着大家寻找答案了。虽然是这么打算的,不过幸好他也想出了一个可能正确的答案。
“不过因为这个原因利用现在的观测手段很难被证实,所以我就先直接给你们说明一下。我们所看到的一整块物体,虽然好像没有缝隙,但其实都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并没有紧凑在一起。而这些微粒,又是由某些更细小的微粒组成的,中间也是有缝隙的。
这些微粒我们统称为基本粒子,可以分为分子、原子、中子、质子、电子、光子等等,光也是一种粒子。这些小微粒,你们用眼睛根本看不见,得借助各种工具才能看见。在没有这些工具之前,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来证明它们的存在。所以我干脆就直接告诉你们未来的研究结果了,等以后制造出相应的工具之后,你们再去验证这个理论。”
在简单讲解了一点微观物理的概念之后,党爱国在困惑万分的众人们那表示无法接受的目光中转过身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