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压力
赵政策心里一乐,还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这个电话来得实在是太及时了。
赵政策和邓巧巧相识的时间虽然不长,却是那种很是心灵相通的人。邓巧巧身上的那股正气,也是赵政策最欣赏的。妩媚中透露着蓬勃英气,法庭上义正词严的邓巧巧给了赵政策很深的印象。
吃过了晚饭,赵政策就拨通了邓巧巧的电话。
“巧巧你好,我是赵政策。”赵政策乐呵呵地说。
“人家知道是你啦。”邓巧巧娇声说道,“看来我不打电话过去,你是不会打电话过来的,都把老朋友都忘记了。”
赵政策大汗,自己和邓巧巧啥时候变成老朋友了。可赵政策嘴上却说着:“巧巧真是和我心有灵犀一点通,你不打电话给我,我今天晚上也会打电话给你。”
“骗人。”邓巧巧娇笑着,“早就忘记了人家吧,家里有个漂亮女孩子,乐不思蜀了吧。”
“别乱说。”赵政策赶紧说,“是保姆,来照顾小龙和小不点的。”
“赵大哥,什么时候来京城玩啊,我给你介绍几个朋友。”邓巧巧倒也没有多纠缠,直接转换了话题,“都是和你一样的青年才俊,对你有好处。”
“呵呵,我什么时候成了青年才俊啊,愧不敢当。”赵政策就打趣道,“不过,有机会我一定来京城见识见识,到时候,可别说不认识我这个山沟里出来的野人啊。”
“赵大哥,你最近在西衡县的动静很大哦,京城里都在传闻西衡县的改革。”邓巧巧突然转换了话题,“我爷爷说你的这个改革思路很创新,但有些过于激进,能不能成功很难说。”
“不会吧。”赵政策大吃了一惊,这事情衡北市的领导捂还来不及呢,应该不会往上面捅的,还真是怪事情,“我这可是个小小的县罢了,不至于惊动京城里的人吧。”
“是这样的,重工业部下属一家公司想购买你们西衡县华丽金属厂一批闲置资产。可这家公司把款汇至衡北市人民银行,却被如数退回。理由是西衡县现在已经没有一家国营企业,提防上当。”邓巧巧清脆的声音解释着,可赵政策却是听着很不是滋味。
这也难怪,在公有制存在了三十几年里,什么时候出了这种事情?
“赵大哥,你还在听吗?”邓巧巧半天没有听到赵政策的声音,就嘀咕了一声。
“嗯,在呢。”赵政策这才回过神来。
“嘻嘻,社科院的那些专家们给你们西衡县的改革,取了个特殊的名称,叫‘西衡现象’”。邓巧巧笑嘻嘻地说,“赵大哥,你也别火,有不少专家还是挺支持你们西衡县的这种改革的。我认识一个社会学者,他就对你们西衡县出现的那种弃政从商热很感兴趣。”
“这位学者是怎么评价的?”赵政策就来了兴趣。
“他认为啊。”邓巧巧的语速开始放慢,估计也是在回忆着什么,“对于我们这个从古至今,官本位思想至上的国度来说,西衡现象有十分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但改革是一个使旧的权力系统被迫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在传统与新生的价值观念之中做出选择,而这必然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赵政策略微沉吟了几秒钟,就苦笑了一声:“巧巧,这个社会学者就是你爷爷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才传来了邓巧巧的叹息声音:“赵大哥,你的思维方式真的与众不同。”
事实上,赵政策感觉是很灵敏的。西衡县的弃政从商热,不仅受到了西衡县内一些人的抗拒,也让相邻的几个县市很多人如临大敌。
据传闻,就是衡北市的很多领导都明里暗里封锁这些消息。有些领导甚至在公开场合告诫:对西衡县的改革要做到不听,不传,不信。
对于赵政策这样的改革者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既然已经决定做这个改革先锋,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准备好了要承受这样的压力。
但这种压力仍然会使赵政策从内心深处觉察到刺骨的寒冷,这就是时时刻刻包围着自己的这个庞大的官僚体制的默然,嘲弄,或者不露声色。
事实上,西衡县的干部们内心也不叫好。这也难怪,凭什么别的县的干部就可以躺在社会主义温暖的福利襁褓中,而我们早早被推进市场经济的狂风暴雨中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