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千度左右,顺着滚轴快速运动的时候,辐射热量以及自身重量对承重轴承的压力非常大,且转动的轴承受热受压不均匀很容易磨损崩坏。特别是钢珠轴承的保持架最易断裂,而润滑用的特种油本身还不算太好,在高温下迅速焦化结晶,对于轴承磨损破坏很大,一旦损坏整个生产线都要停了更换。
陈晓奇见的多了自然能提出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建议,他给研究部门提出来研制自润滑轴承,以含铜、镍、钼之类的合金制造双套环自润滑轴承,便能大大改善这方面地恶劣状态,使生产效能大大提高。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轴承最好使用粉末冶金技术生产,他所见到的最好的一种是后世给航空航天生产喷气式发动机叶片的钢铁研究院的产品,当然在这时代想也别想,不过由此却衍生出来一门新的冶金技术研究,却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除此之外,便是生产线所用的润滑油也不可小看,工业生产上,任何一丝看似不起眼地东西都可能涉及到极其复杂的研究工作,多个部分协同才能得到一整个流畅的程序。这种要求在德国。在美国的汽车流水线等等都体现出来。而这时代的中国,就算弄来一条流水线也找不到那么多配合无间的熟练工。否则陈晓奇又何必辛辛苦苦花那么多钱办学校!
参观完了以冶金为主的生产厂,他们又转道化工区域,在这里,有一整套从炼油、石化到末端化工产品直接出现的生产线,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也基本建成,夸张一点说,前头火车将原油运进去,末端什么尼龙丝袜车胎脸盆化肥农药地都出来了,前前后后总计二十万人地巨大生产基地填满了一个山谷,他们乘车都得走好半天,规模之大另小克虏伯叹为观止!
这里才是陈晓奇引以自豪的重点,化工工业,一整套完善地化工工业体系,将是一个国家跨越时代的发动机,将石油化工做到全球领先是他在这个时代的愿望和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培育一个基础化工和各化工技术全面领先的庞大队伍,也是他野心勃勃想要做到的。而莱芜这个基地能够完全抛开美国人的影响,真正属于完全自主的产业,比什么都重要。有了钢铁和化工,那么一切源动力都不是问题!
小克虏伯看过那些规划整齐的厂房之后,指着那些冲天而起的压力罐、反应釜、管道烟囱之类的对陈晓奇说:“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创造了德国工业辉煌的鲁尔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工业将是第一推动力,我看到了您和您的团队希望所在。有这个巨大的基地,您将获得一切想要的东西!”
化工技术地先进程度将是在钢铁技术之后另一个巨大无比的工业推动源。这个目前还没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和发现到,因为精细化工这一巨大的宝藏还没有正式被挖掘出来,而掌握了这个钥匙的陈晓奇却仍在待价而沽,这一点,小克虏伯看得出来!
他虽然不是很了解化工,但是他知道化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他更知道陈晓奇出道以来在化工方面屡屡做出来的那些创新发明是有着多么大地推动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有更多的东西没有公布于众并不稀奇,谁都会将最好的东西留一手的。
他也看不出来这里的奥秘有多少,但是凭他的经验,却没有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看到一个如此完善的石油化工系统,一个从原始工艺到终端产品的完整生产体系,这说明陈氏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复杂工业的方方面面地技术,而带他来看的目的,自然是表现一些过硬地筹码。这是确凿无疑的。
因为想到了这些,他才这么说的。而陈晓奇对此也不否认,他笑着回答说:“相比起德国来。中国还落后的很,即使想找出一百万合格的技术工人都是那么的艰难,所以尽管我随时可以引进汽车流水线,却不敢那么做,因为我必须要忍受漫长的技术工人培养的过程,这一点想要弥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必须要想办法尽快地建立起人才培养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缺憾补上去,否则光凭我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不过若是能得到德国朋友的帮助,那就理想了很多啊!我觉得。一些好的东西,我们是可以共享的。”
小克虏伯听出来话中应有之意,不过没有马上正面回答,因为这些都可以等到以后再来解决,他作为这一次的考察首脑,重要的是摸清山东可以拿出来多大的筹码,而不是马上缔结合作,除非是只在他地权限范围内的那些东西。
他转过话头说:“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德国在石油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否则或许可以跟陈先生一起好好讨论一下这里面的奥秘了。”德国没有海外殖民地,也没地方搞免费或者廉价的石油,这是事实,一直到二战再次战败都没有改观。不过陈晓奇却呵呵一笑道:“德国有丰富的煤炭,而且据我所知德国还有非常先进的煤变油生产技术,或许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吧!或许有些东西我们能够共通,因为中国也是一个缺少石油但拥有丰富煤炭储量地国家呢!”
煤化工技术,后半段涉及到精细化工地跟石化差别不大,但是前半段却是有很多道道的。德国人在这方面可谓领先世界地。否则他们哪里来的底气挑战英法联军乃至整个世界?
不管作为那一个时空的人。陈晓奇都是相当佩服德国人的,没有石油。他们发明了煤变油技术,并以此来支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大战争。没有橡胶,他们发明了人造橡胶,以此来保证工业的使用和战争的需要,在2世纪上半叶,没有那一个国家比德国人的发明和技术更加的令人敬佩!这是一整个民族力量的体现!
听陈晓奇这么说,小克虏伯知道他肯定有所指,因此也不多说,任由其带着他们这个小小的访问团继续下面的参观,果不其然,陈晓奇将他带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工厂区内,在那里,他见到了某些熟悉的东西,煤变油设施。
陈晓奇指着一座比起不远处参天巨树一般的石化设施小了很多的建筑说道:“这里是我们的煤化工研究中心。我们已经建立了跟德国的费托合成法相似的试验机构,可以日处理煤炭一百吨,在此基础上,我们更研究了直接煤液化法、配煤液化技术、催化液化技术等等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时,从访问小队里面上前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德国人,他面目呆板没啥表情的问:“陈先生,你所说的这些技术有些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费托合成法自发明以来,已经被证实是极其有效的,而直接液化法也早已发明,不知道您所说的那些新技术又有什么优点呢?”
陈晓奇旁边的一位技术工人立刻用熟练的德语回答他:“我们的技术中有很多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就以直接液化技术来说,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降低,特别是压力,完全可以做到不需要那么苛刻的70mp压力就能进行,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优点呢?”
那个德国人听得眼神发亮,但是很克制的没有过多的追问,很礼貌的退下了。论煤变油技术,德国人真的是太牛叉了,世界上基本的两种液化法都是他们发明的,而且到半个世纪之后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不是超越,这就非常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