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胸怀坦荡,他曾对人说过:“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
现在朝堂上这个局势,他与魏仁浦合则两利,分则会被董遵诲各个击破,失去了所有的话语权。考虑到这个问题,范质先对董遵诲称谢,而后主动说自己修正刑统时事务繁多,对繁杂重复的国家律令并没有修改彻底,导致现在判决轻重无据,有些官吏更趁此徇私舞弊!有介于此,范质主动请求朝廷派人对大周刑统进行详定。
魏仁浦也认识到自己举动的不妥,赶紧出言附和。但是大家此时已经看清楚他的态度,他的亡羊补牢之举反而弄巧成拙。
倒是董遵诲见范质意志坚定,便也改变立场,同意重修刑统,不过董遵诲也向朝廷说明,编纂的总负责人必须由范质承担,要不然对范质实在是不公。对此,群臣全都附议。
于是郭信下诏,命范质、苏晓、张希护、奚屿等参照唐律,在《大周刑统》的基础上重加详定。在范质的精心指挥下,不久便定稿出书,共三十卷。
卷一至卷六名例律,二十四门五十七条;卷七至卷八名卫禁律,四门三十三条;卷九至卷十一为职制律,二十二门五十九条;卷十二至卷十四户为婚律,二十五门四十六条;卷十五为厩库律,十一门二十八条;卷十六为擅兴律,九门二十四条;卷十七至卷二十为贼盗律,二十四门五十四条;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为斗讼律,二十六门六条;卷二十五为诈伪律,十门二十七条;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为杂律,二十六门六十二条;卷二十八为捕亡律,五门十八条;卷二十九、卷三十为断狱律,十七门三十四条。
成书之后,在董遵诲的建议下,皇帝郭信下令刻版摹印,颁行全国。可以说修书之事不但没有影响董遵诲与范质之间的关系,反而弥补了两人此前的某些争端。
当然里外不是人的魏仁浦,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魏仁浦虽然这次弄巧成拙,却依旧保持住自己的宰相风范,一如既往地在朝堂上与董遵诲相争。虽然有些个不识时务,但多少也显示了他的执着。
这一日,户部郎中沈义伦自吴越归朝,在朝堂上进行例行述职。就在大家听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沈义伦突然拜倒在地,对皇帝叩首说道:“陛下,微臣北返之时,眼看着淮南等地再度发生饥荒,扬州等地更是有多人饿死。百姓们家无存粮,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当地官衙根本就没有粮食接济,而驻军营中却屯粮甚多。微臣请求陛下恩准,将各郡所储军粮暂时借贷给百姓,让他们度过饥荒。至于其中的缺口,只要等到秋收时让百姓归还新米就是,完全可以弥补!”
虽是向皇帝恳请,但沈义伦的眼睛却一直盯着董遵诲等人,他也知道皇帝智商有问题,一切军政大事全都依仗董遵诲等人处理。果然,就见郭信打了个呵欠,对他说道:“爱卿所言之事着宋王等人商议就是,朕稍后自会用玺,退朝!”
郭信懒洋洋离开朝堂,继续去后宫完成他生儿育女的责任以及他打木工的个人爱好,而董遵诲等人也围坐在一起,紧急讨论此事。
作为魂穿的现代人,对于赈灾之事董遵诲倒是十分赞同。而且在讨伐李重进的时候董遵诲就发现,当地百姓因为频遭战乱几无家当,别说耕地里的牛,就连刨地也只能用费时费力的木锄!以这样的耕种水平,再遇上天灾,百姓们哪里还活得下去?!
这段时间,董遵诲所赞同的,就是魏仁浦所竭力反对的。魏仁浦立即反驳道:董帅心地虽好,可如果开仓赈济后再遇到水旱灾害,饥民到时候根本无力还粮,不仅不能填补军粮上的缺口,还依旧需要官府赈济。如果出了这样的事情,谁又能承担这个责任?!
魏仁浦所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范质、王溥也有些个犹豫。这时特批与会的沈义伦慷慨陈词,认为国家开仓济民,可感召和气,立志事稔,不用忧虑水旱!
位卑未敢忘忧国,沈义伦的一番言辞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在随后的表决中,就连起先反对放粮的魏仁浦都投了赞同票,以全票通过放粮的决议!
随后,经董遵诲提议,群臣投票赞同:在各州县设立义仓,朝廷在两税之外,每石另输一斗贮藏,以备荒年。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