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知道,郭荣生命到了晚期,看人的眼光越发不准。历史上他相中了赵匡胤,后来就有了赵宋代周。在这个历史时空,赵匡胤早早被杀,郭荣又相中了董遵诲。
此时董遵诲虽然打过许多仗,可也只有三十来岁,却已经官居后周殿前司都指挥使,算是全国最精锐部队的二把手!这些年的东奔西讨,南征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董遵诲青云直上,到了这样显赫的位置。.
虽然对张永德不以为然,可为了安全起见,郭荣准备将张永德调离,然后任命董遵诲为殿前司都点检!从都指挥使一跃而成都点检,貌似只是升了一级,可是这一级却是咫尺天涯,影响甚大!想想,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了二把手的位置,一生都迈不过去。而董遵诲却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这么容易地翻过了这个门槛,实在是幸运至极!
郭荣的身体刚刚有所好转,就册封宣懿皇后胞妹符氏为继后,也算是对她的补偿。随后册封郭信(意哥儿)为晋王,权知开封府。在后周一朝,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标志着郭荣已经将郭信册封为储君!
郭荣趁着已调整好军权的有利时机,对京中官员也进行了一番调整。他任命范质、王溥二相,参知枢密院事;任命魏仁辅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衔;任命吴彦祚为枢密副使,辅佐魏仁辅处理枢密院事务。除此之外,郭荣还正是罢免张永德的都点检职位,封其为校检太尉。留奉朝请。至于董遵诲,则被郭荣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加校检太傅,兼忠武军节度使;而韩通也被郭荣任命为侍卫亲军马军都副指挥使,加校检太尉,兼任宋州节度使!
在忙活完这些调动之后,郭荣还正式下诏,命令有司挑选黄道吉日,为董遵诲和乐安公主完婚。
说起来。此时的乐安公主年岁已经不小,接近双十年纪的她在这早婚早育的古代已经是个异数。可谁让她命运不济,为父皇郭威守孝三年着实耽误了她的青春,所以就算嫁给了一个鳏夫(董遵诲前任妻子高桂英病死),众人也并没有多少意见。何况董遵诲如今也算是朝中高官,这亲事还是当年郭威与董宗本亲自定下的。拖了这么多年。也该为他们风光大办一次。
得到消息后,乐安公主可谓是心满意足,羞红了脸颊。随后在宫中符后的陪伴下,开始准备陪嫁物品。反正后周北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缴获了大笔的钱财,有实力有底气来办这件事。符后也愿意帮着乐安公主筹备这些事情,眼见着郭信将要继承大位。作为郭信亲姐姐的郭乐安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符后没有为郭荣生下个一儿半女,自然心中忐忑,在郭荣的暗示下,她也放下身段,使劲忙活起来。
而董遵诲得知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就去找那赵普商议。别看赵普只担任掌记一职,却已经经过了董遵诲的多重考验。成为了他真正的心腹,与王政忠等人一道。经营着董遵诲的隐秘势力。
董遵诲在说完情况之后,赵普立即对其表示了恭喜。随后低声说道:“陛下看来已经病入膏肓,这是在为他的身后事做准备。文臣上,选择了范质、王溥、魏仁辅三位丞相,让其三人相互牵制;军事上则选择了您和韩通,让您不能独掌军权!这样一来,即便新帝郭信智商存在一定问题,朝廷的军政大权却能保持相对的平衡,让群臣们相互牵制,谁也不能独掌大权!只要拖上几年,新帝能够诞下子嗣,在大家的相互制衡下,周朝就能延续下去。”
董遵诲连连点头表示同意,赵普又站起身来,悄悄走到门口,见四下无人,远处还有人在把守,于是放心地走了回来,低声对董遵诲问道:“将军,微臣想知道您的志向!如果只是做一名权臣,那您已经符合了大多数条件,您未来的夫人可是新帝的亲姐姐,有她配备,您终生无忧;可要是您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您可就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绝对不可大意!”
其实董遵诲这个人,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胸无大志、随波逐流。过去他只想活下去,只想混出个人模样,风风光光地返回随州,不为他们董家丢人。随着官职越来越大,手下人越来越多,董遵诲也想衣锦回乡,也想为投奔他的众将谋个好前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