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这些人离开燕山,到各地传授技术,这些平民所带来的各种技术都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前列。
无论是耕种、冶炼、加工还是渔牧,凌云想把经济先搞上去。
因为领土过于庞大,各项花费太多,凌云的经济非常拮据,只靠开采铜矿和收敛金钱必然难以为继。
而且凌云不清楚升为九锡将军之后,游戏系统会不会还能使用,如果到时候不行了,那现在不把经济基础打好,肯定又是天下大乱。
民乱则天下乱,民不聊生则民乱,所以民生工作是重点中的重点。
这段时间,凌云又招揽了一些人才,通过考核,全部任用在政务方面。而且凌云制订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尽量减少阶级分化带来的不量影响。
在政务管理上,凌云重用管宁等从辽东过来的人,让他们人尽其才。
经过五个多月的治理,后方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农林牧副渔大幅度发展,市场体系逐渐形成。百姓安居乐业,凌云治下的领地与其他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也有很多正在逐渐完善的地方,但凌云不能等了。
因为冀州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见凌云久不进攻,遣曹仁、于禁领大军攻打徐州。
先前曹操发文与徐州牧陶谦,令其率兵前来冀州抵御凌云。冀州离徐州较远,暂时波及不到徐州。
陶谦出于多方考虑拒绝了曹操的请求,因此曹操出兵讨伐。
一方面是为了得到一条退路,另一方面想用武力取得徐州之兵,用以抵抗凌云。
凌云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曾经占领过徐州,按历史上的时间,曹操也是在这两年进攻徐州,并且屠杀了数十万徐州百姓。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屠杀。
凌云不确定,现在历史已经改写,大屠杀会不会发生,但他不能去赌,因为那关系到数十万百姓的安危。
因而凌云在安定了后方之后,调兵遣将,并伐魏郡。
凌云共派出二路人马,第一路由赵云率领,领军二十万,其中铁甲军五万。第二路人马由太史慈率领,领军二十万。二人分南北两路同时进攻魏郡。
两路大军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开进魏郡,迅速攻取县城。
袁绍在魏郡有兵马十五万,这是袁绍最后的兵马。曹操在魏郡布置了十万大军,以一郡之地养活二十多万大军,魏郡百姓苦不堪言。
凌云大军的到来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十几日间,兵锋所指,攻城掠地,整个魏郡尽落凌云之手。
袁绍根本挡不住太史慈的人马,曹操也挡不住赵云的大军。
面对洪水般的大军,袁绍不得不放弃冀州,随曹操进入兖州地界。
至此,凌云收复冀州全境,再生一级,成为四锡将军。
凌云自领幽、并、冀三州州牧,手下将领均有封赏,一时之间,成为天下最强,领土最多的一大诸侯。
更让凌云兴奋的是,在收复冀州之战中,凌云擒获一人。此人是曹操的谋士满宠。
满宠其人,凌云非常清楚,是曹操帐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能现在的满宠刚刚投靠曹操不久,并未得到重用,因而满宠大志不得施展,所以在凌云一番劝降之后,满宠欣然答应投在凌云帐下。
三国时代的人才,凌云大多心生崇敬之心,无论是在前世,还是现在。能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传奇的人,就值得敬佩。当然,吕布这样的人除外,他留下的除了传奇之外还有笑柄,这样的人生画卷总是以败笔而告终。
凌云现在时常想着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但凌云知道诸葛亮此时只有十四岁,换句话说还没成人,总不能把人家小诸葛也拉过来吧。
至于风雏庞统,凌云也非常渴望。
即使大业已定,凌云也同样需要卧龙、凤雏这样的人才。创业难,守业更难,人才永远都是最珍贵的。
可能一个人才都能决定一个时代的兴衰,都能决定一个朝代的兴亡。
凌云知道这个道理,而且知道的很深,所以他非常渴望人才。
对赵云如此,对太史慈如此,对徐晃如此,对张辽、高顺亦如此。
如果吕布能真心归顺,凌云当然也愿意重用吕布,但狼子野心,凌云信不着他。
甚至关于、张飞这样的英雄,凌云只能望其兴叹。
正是因为这样的英雄太过忠义,所以凌云才无法收取他们。因为他们太忠于刘备了,以至于他们眼中只有刘备,而连袁绍都没有。
经过冀州之战,凌云再次见识到了刘备敏锐的判断力和趋吉避凶的能力。
在冀州将要丢掉之前,刘备向袁绍请令,出去筹措粮草。袁绍不疑有他,令其速去速回。
不料刘备带着两位兄弟,借此机会,带领本部五千人马,逃向荆州,投奔刘表去了。
刘备的这五千人马,一直没有参与到与凌云的正面战争之中,每当袁绍调遣刘备的时候,留备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凌云听到了这一消息,略一沉吟,历史又被提前了,只是不知刘备在荆州会得到怎样的待遇,会不会提前请出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