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至四十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选种、育种方法的改进,农作物复种制、连种制,农作物积肥、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也得到一定提高。在去年丰收的基础上,我相信今年一定也是丰调雨顺。

    魏臻已经开始重新修整关中的水利工程,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全线开工,只能是一段一段的修,我对他的要求也简单,修一处,造福一处,最后再连通起来。所以时间虽然不长,却也有数百倾田地受益了。

    而在宫中,我也开始大兴劳作之风,在历年节俭的基础上,我又提出除了两位太后,其他人都要做到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就算不愿意在御苑里种田养鱼,也要织绵纺纱。虽然说自古以来这种事极少,但既然连曹操的妃子们都能做日日织布,我却更没理由不行。此令一行,宫中小乱了一阵子,星彩率先支持我,而她的手下小太监黄皓更是做好做歹的支持。无奈我虽然禀持人都是会变的,不犯错就相当于没有错,可是每次见黄皓便不由想到他日后可能乱国,这种感觉不是很好,我当下打发他去太液池(昆明湖)里养鱼了。没有想到的是,这小子几个月之后,居然让整个皇宫都不用到外面买鱼了。虽说我的皇宫人不多,而且太液池的鱼最多的时候能供半个长城食用,但这才多长时间啊。这个小子!

    而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关中出现了翻车。我记得翻车是马均发明的,马均是扶风马氏,与马超同宗,在历史上,他曾改进绫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奉魏明帝之命制作指南车,于家作“翻车”(龙骨水车),当时人称他“巧思绝世”。我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可是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个人的踪迹, 在魏国,也没有他任职的消息。我想他是不是由于父亲提前取了长安而留在了关中,现下这翻车的出现,证明了我的观点。当下我下旨令新任扶风太守阎圃细细查找,沿着翻车的线索寻出这个马均来--无论他是不是已改名更姓。阎圃和我算是老熟人,早在我取汉中时,就与他相识,后来北定雍凉,我任命他为安定太守。此次李恢南下,我调任他为扶风太守,守着我也近一些。阎圃细查了几天,终于从一个工棚里把马均提了出来,马均以为自己曾在魏国任职的事败露了,吓得魂不附体,直到我亲自接见他,才渐渐缓了过来。然后我直接调他入尚书台任郎官,给左民尚书费祎当副手,左民尚书负责缮修功作、盐池园苑,相当于后世工部的前身。我对费祎说,全力支持马均,有什么巧思有什么妙策让他只管施展出来,花再多的钱也支持他去做。在历史上他不是曾经想发明一种连续发射的投石机,而且号称可以把先生的连弩效率提高五倍,结果因为没有人支持而半途而废么,我倒要看看他的能力。马均一步登天,自然是感激的不知如何是好,我却不听他的感激之辞,让他好好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职之事,拿成绩来见我。

    孔明曾说有消息河内司马也参与了季汉的商队,可是我进行检查的时候,却并没有发现其间痕迹。我不知道是孔明的消息有误,还是这些人太过狡猾了。不过,眼下的司马懿远不是那个击败了孔明,平定了辽东,声名震动天下的托孤重臣,他被曹丕猜疑下野,给曹丕下点套子让他发现自己的作用还来不及,怎会跑来此地与我为难,那岂不成了傻子。不过话又说回来,司马老狐狸是一个放长线吊大鱼的主儿,眼下他不与我为难,却也不见得不会悄悄在长安发展势力,进行破坏。正如我们也开始在洛阳等地布局一样。

    三月时,东吴派辅义中郎将吴郡张温到长安,来问我南中叛乱之事,他把南中之叛说得凶险无比,又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我心下暗笑,我这个舅舅分明还是对南中地区不死心,也难怪,他的交州紧邻南中,若一出兵,自然会分得些好处,捞些地盘儿。而他明知孔明在益州,主持大局,却还要舍近求远来找我,分明是知道孔明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计俩,想来长安蒙我一下,从中换捞取得些收益。所以我对张温的话也只哈哈大笑着一带而过,只问孙权的身体,孙登的婚事,却一句也不肯说起正题,只说再等等。等了一个多月,消息传来,张温知道南中已定,这才惭愧的离开。

    四月,曹魏也忽然明白了人才的重要,重新恢复了太学,置博士,依汉制,设《五经》课试之法(史实如此)。

    五月,诸葛乔忽然送来消息,潼关的魏军有异常调动的迹象。自孔明走后,相府的知闻所就交到诸葛乔手中,虽然他是孔明的儿子,有任人唯亲的嫌疑,但他的才能和我对他的信任在那里,有这样的人才不用,那我才是笨。潼关主将还是郭淮,他的本事虽然不差,但是眼下我长安大将军就有四个,虽然都已上了年岁,可是哪一个都比他强的不是一点半点。我虽然不会轻敌,却也不至于害怕他。

    “陛下,曹魏此次调动,看来目标是我们了。”

    在历史上,这一年曹丕南下,进攻东吴,最后又一次大败而归。可是现在我离开较近,看样子他把目标重又转向我们了。想想也是,潼关在他们手中,想攻就攻,想守就守,虽然我们不在乎潼关,可是在他们眼里,这座关城还是了不得的关碍吧。

    “看来他这次是因为你父亲不在,想要欺负咱们一下,没办法,谁让人家家底厚实呢,咱们穷小子出身,小本经营,打草席卖草鞋,哪比不了人家太监的孙子呢?”

    诸葛乔笑了,我们两个在一起时,还是很轻松的。

    “柏松,你觉得曹丕是要举全国之力,报渭南之仇呢,还要是试探我们呢?”

    “这些年的仗打下来,曹丕的家底儿虽厚,也经不起渭南这样的大仗,我觉得,他试探的成分还是居多。”

    “你这样认为?”听诸葛乔说曹丕此次调动军队是试探,我心下不由有些不以为然。曹丕此人,在政治上应该说挺了不起的,他继位以来,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他又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图把用人权从大族名士手中收归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魏国统治。这些所做所为与我大多有近似之处,名字不一样,但实际差不多。而在文学上,我更是远远比不上他一个零头。但在军政上,虽不能说他志大才疏,却也是远远不及其父之万一。在历史上,他曾三次亲自统军伐吴,皆无功而还。而在这个世界里,他也一次败于渭南,两次败于东吴了。可是他却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不能把贼虏留给儿子,季汉和东吴这样强大,他自己灭不了,他的儿子岂不是要吃亏?尽管大臣劝他周文王把商纣留给武王来讨,这是大势所趋,他却不以为意。所以我虽然不怕曹丕,他继位以来在军事上的行动,与我一举平定雍凉简直没法比,但他只要一有举动,我还是相当重视的。

    “伯松,曹丕此人好大喜功,此时你父亲不在长安,南方叛乱初定,难保曹丕不生乘火打劫之心,你怎么肯定这是试探呢?”

    “陛下。臣不知曹丕是怎么想的,但却知道当前大势,无论魏汉还是吴,经这几年的大战,名将损失过多,百姓受损过重,都已经没有打大仗的心气儿了。郭淮是季汉手下败将,眼下贾诩已亡,司马懿被贬,陈群、董昭、曹真都曾被擒,名声大损,张郃战死,曹魏诸将提季汉而色变,所以臣以为,就算是曹丕有些想法,在群臣消极反对之下,也难以施行。所以臣以为,这肯定是试探。”

    想不到诸葛乔是从这个角度说的,这样来判断,却也有道理,看样子倒是我过于看重曹丕个人的想法了。毕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就算是我,没有大臣们的支持,也无法随意挑起战争。

    “那么,你认为此战若打,该在哪里开战好呢?”一直以来,我们季汉追求打仗都是要在自己事先设好的战场来开战,但凡这个目标达成的,就没有失败的,比如阳平关之战,比如渭南之战,皆是如此。

    “这次自然不能让敌人进入的过深,否则就会影响政局稳定,影响屯田和民生。所以,不能过了华山、黄河之线,御敌于国门之外。”

    “那么,谁为主将呢?”

    “陛下,这等大事,应由陛下与诸大人商议,非是我区区一个议郎所能置喙的,不过陛下既然垂问,我自然要答,我觉得,眼下我军绝顶勇将之多,已超过魏与吴任何一国。三将军,马将军、四将军和于将军四位大将军的才能,在当今无人可敌,只是他们年事已高,若还阵前杀敌,似有不妥,挂下名儿起个震慑作用还差不多。除这四位将军外,便是魏延将军、庞德将军、关平校尉、马岱校尉以及伯约了。魏延将军一直受先帝信任,在军中威望仅次于三将军和马将军,还在赵将军与于将军之上,若非父亲不喜欢他,而他在渭南之战初期犯下大错,只怕也已拜为大将军也说不定。但是魏将军为人过于高傲,目无余子,与过世的二将军颇有相似之处,但却不及二将军超逸绝伦,诚然,在当世,他依然算是一流将领。庞德将军一直随在马将军身边,他的本领之高世所仅见,不在五虎大将之下,而且其人胆大心细,破曹操,取长安,他功不可没;关平将军随二将军已久,当年与……与寇封将军随先帝东挡西杀,乃是季汉年轻一代中着屈一指的人物,相比之下,张苞关兴等人比他还差不少;而马岱的的枪术和箭法也是一流,当年与魏延初遇,一箭射中魏延手臂便足见他的本领。而伯约的本领,陛下深知,我也就不多说了。眼下关平与马岱皆在西凉,迎击郭淮之人,可在魏延、庞德与伯约三人中挑选。”

    “那么,魏延,庞德和伯约,该让谁来迎敌好呢?”这个诸葛乔,有话不一次性说完,还让我慢慢的挤。

    “这个,实在不是微臣所能言了。”

    魏延么,虽然有一定才能,却是个不进行压制就能反天的性子,虽然不一定是孔明说的反骨,但不好控制,居功自傲却是真的,作为年轻的君主,我自然不想让他这么早就立太多的功劳,他最少还能给我打二三十年的仗,若成尾大之势就不好了;庞德是马超一系,眼下西凉一脉在军中影响越来越大,也当加以控制,自然还是把功劳给姜维最好。可是姜维在北疆初有起色,虽与潼关相去不远,但一时调回,也有不妥。算了,还是庞德来对付郭淮吧,他正守着华阴渭南一线,改派旁人也不合适。虽然这又给马超增加了份量,但是马超也并不是不可控制的,何况对于庞德,他眼下还有多大影响力还在两可之间。作为帝王,平衡之道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不能不考虑到,不但要考虑现在,还要考虑未来。

    看来诸葛乔分析曹魏各部大臣不愿对季汉出兵是正确的,五月初我们就得到了潼关守军的异常调动,可直到六月,曹魏的军马还没有调动完毕。庞德还沉得住气,我临时调到庞德军中一心想要立功的关兴等人却急得抓耳挠腮,而张苞随着姜维,在北疆已立下不少功劳了。现在那个校尉的帽子又重新戴在了他的头上。不过张苞自从被我从校尉一巴掌打成小兵之后,性子沉稳了一些,不复原来那样冒失了。关兴与张苞岁数相当,自然经常存了比较的心思,他眼下与张苞虽然同为校尉,但他这个骑都尉与北军的校尉相比,却还差着行市。而与他在一起的庞会更是着急,他不敢去招自己的父亲,便天天逗弄关兴,咱们什么时候出兵啊,你去催催我爹爹好不好,咱们两个比姜维、张苞、王濬、李丰他们差么?我们一点也不差,就是机遇没赶上,这次好不容易要打仗了,可是曹魏却总是不动,难道咱们就这么等下去么?关兴也不敢去催庞德,庞德太严厉,就偷着给我写信,弄了不知什么血写血书,要求主动出战。

    我没想到关兴会这样有意思,而他和庞会成了好朋友更让我有些吃惊,而吃惊之后就是一点点辛酸和感慨。在历史上,二叔杀了庞德,而庞会则灭了关门全族!

    终于,到了七月,从洛阳来了监军,郭淮被逼无奈,从潼关出动人马,可是才与汉军交战,他们转身便走,气得关兴和庞会在后面又跳又骂。

    庞德见状,只是冷笑,令关兴和庞会退兵。也不出战,整日让军兵在阵前解甲而眠,不停的大骂郭淮无能,骂曹丕胆子小。

    城中的监军哪里受得这个,当即逼着郭淮出战。郭淮心底大骂监军笨蛋,口上却不敢说出,汉军的戏演的真实,这样简单一个戏码骗过了城里所有人,他左右推辞而不得,只好再一次打算同样演一场戏,让监军看看自己也敢和季汉交战就算了。

    主意打得挺好,可惜在实战中满不是那么回事。他要求进攻速度要慢,要留给汉军重整军营进行反击的时间,要留着七分力假做拼杀一场,要喊声大,鼓声响,刀枪举得高,血汗留得少。可惜战场不象他想的那样简单,才一出城,季汉军队就慌了,旗帜乱丢营盘大乱,魏军前锋收不住,只好冲进汉营里去了。郭淮这下子骑虎难下,心里骂娘,行动上却不敢再退缩,干脆一下子端了汉营。本想这下可以喘口气,有个交待了,可是城上监军见魏军出战如风卷残云,这个没经过战阵而又好大喜功的太监早不知道东南西北,以为郭淮畏敌如虎,根本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将领。还不如自己把指挥权拿过来的好。当下直接到营中,再令郭淮前进。

    这样汉军一退再退,郭淮连取了七座营帐,前进了百余里。这下子郭淮把自己吓着了,整天觉得脖子后面冒凉气,觉得汉军的钢刀就要砍过来,看着那个意犹未足,似乎打算就这样一直攻下长安的监军,恨不得一刀杀了他。实在没办法了,郭淮一狠心,自己吃了点巴豆,当时就“病”倒了。监军看他拉得不成人形,也没有办法,同意了他驻兵的打算。此时庞德果然卷地而来。于是同样的剧情重演,只不要主角转换,变成了是魏退汉进。关兴和庞会象两头小老虎一样,猛冲猛打,把憋了几个月的力量都使了出来。饶是郭淮才能出众,在魏国也算首屈一指的大将,用尽全力,使尽心机,才算把这场失败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丢了大量的辎重,保证主要部队和将领全须全尾的逃回潼关。

    这下子监军不敢再乱指挥了。现在他与郭淮坐上了一条船,如果真实情况报上去,两人谁也好不了。郭淮又做足了工夫,两人一起给曹丕写表章,把季汉的军队夸上了天,恨不得夸成当年的渭南,然后重点描写郭淮和监军如何大胜不骄,小败不馁,力抗强敌,终于保证潼关不失。文中隐约提起,当年陈群司马懿这样的高手都胜不了季汉,他们能做到互有胜负,使季汉倍受打击,已是极不容易了。

    消息传到长安,我不由大笑,大笑之后又有些奇怪,这算是一场什么样的仗,就算是曹魏群臣不愿打仗,也不至于会差到这般地步。何况曹丕之能,怎么会派出这样一个无能的监军?我让人把这个监军的来历好好打听一番。结果到了七月,消息传回,这个监军与那个嚣张的郭皇后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且另一个消息同时传来,司马懿被重新启用了!

    我一拍桌案,站起身来,恨,曹丕和我都被司马懿骗了。虽然我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法,但肯定的是,他一定插手其间了,否则,以渭南之战前先生的离间之计和渭南之战时曹丕对他的怀疑,他怎么可能还轻易翻盘。

    不过,汉魏在潼关一线争斗的同时,我悄悄的对河东下手了。

    说实话,我是极有自知之明的。以我的本事,论起兴兵打仗,或许不下于曹丕,论起诗词歌赋,我还要望风而逃。若和司马懿正面做对手,十个我加起来,也不见得胜得过他。当然,先生曾说我总是太过看轻自己,我绝不是自己认识的那样不堪。但是,我也不想和他做对手,不但是我,在这个时代,能与之相比的,除了先生,大约只有东吴那个由于父亲没有伐吴而还没有被孙权重用的陆逊了吧。其次至于李严等人,相差难以里计。想来以他的本事,既然能被曹丕重新启用,肯定他要想办法证实他的能力。而眼下孔明不在,季汉自然会是他的目标。看起来,事情要麻烦了。

    一个出色的战略家,他的作用在战场上是永远不能低估的,更何况,他还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只要他被单独任命为一方统兵的将帅,那他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再难克制的他住。想想他在历史上曾经做过什么,八日破新城,百日克辽东,五丈原之战,生生把先生拖死。虽说先生以一州之力而攻九州之地,又翻山越岭而来后勤供应困难,存在着巨大的劣势。但天底下能让先生这样的奇才无计可施的,也独此一人而己。如今先生不在,若要我来应付他,那简直是太困难了。何况我的主要精力是建设,而不是战争。所以,我要乘他才刚刚恢复官职,对他进行打击,让他远离权力中心,或且远离季汉战场,一个人的才华再高,如果他没有舞台,他的才华也等于零。

    曹丕,老兄啊,他骗过了咱们两个,对付他还得咱两个动手才成。虽然原来你一直视司马懿为心腹,但渭南之后,你应该对他有所芥蒂了才是,嗯,那我想想,怎么再给你加一把火,你好好配合我一下,如何?

    不过,上次算计是司马懿没有防备,而且有先生亲自主持,我这次的计策也不知成不成,还得做两手准备。长安这边倒是不用怕,虽然司马懿挺牛的一个人,但以他一人对付我季汉四大将军,而我军又处于强势,只怕也是力有不及,更何况还有李严和廖立可以在关键的时候顶上去。不过上庸那边的安危就难保,我这个大哥寇封的本事有限,再加上对我的忠心也不见得有多少,莫被他偷袭了去。要不还调诸葛乔去帮他?

    说起来,在季汉,我手下的兵将大多是武人,从四位大将军以下,到李严、廖立,满朝文武,在经济上能独挡一面的只有一个刘巴还拿得出手。可是他这两年身体也变得差了。在历史上,似乎他已经去世了,但是不知是因为眼下季汉发展较快,他心情好呢,还是因为季汉的医术发展快,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反正他还在朝堂上挺活跃的,时不时和我吵一架,脸红脖子粗的指责我一番。若是理民的人才多一些就好了。若再有一个身体健康的刘巴样的人物,我派他去蜀中换回先生,让先生主持大局,我才不怕任何人。或者让我恢复几年,你曹魏不找我的麻烦,我还要主动找你的麻烦呢,真以为我拿不下潼关不成?

    可是眼下,我还得以大局为重啊,以季汉的国力,眼下还不能与曹魏进行全面开战,否则必会重演当年六出岐山,九伐中原的悲剧,就算先期有些胜利,最终也会因国家经济破产而惨败。利用五年以上的时间修养生息,然后等实力强大后再东征,这是我与孔明的共同主张,也是我们压制军方,不同意攻取潼关的原因。

    诸葛乔被我再次派到上庸。这次我任命他代理上庸太守,而寇封则调任南郑太守。南郑是汉中最富的一个郡,但不在前线,也就不直接插手军务,他算是略微有所提升,但从军队里解脱出来。寇封会不会不满?我不知道,但他若是个明白人,就该知道我能这样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曹丕是如何对待曹彰等人的,他也不是没有看到。我平常经常讽刺曹丕,但是在心里,我有时还是很同情他的,天家没有骨肉,曹丕虽然对自己的几个兄弟不好,但他的天下没有乱,而司马氏当权,分封诸王,结果马上出现了八王之乱,把好端端一个国家打的七零八落,这才造成五胡乱华数百年的动荡。我其实也想对我的兄弟们好,而且我每次到后宫,吴氏和孙氏便经常和我说起曹丕的坏话,意思是让我对自己的兄弟们好些。其实我对他们已不错了,有能力的,便让他去发挥,比如寇封;能力差的便封一小块土地养起来,比如刘铭;不知道怎么样的,便进行培养,比如刘永和刘理。我希望宗族里出些能人,却也不想他们对我的位置造成影响。我不想做郑庄公,把天下交给不乘其职的人去打理,酿成大乱再来收拾残局,最后弄个诛弟囚母的结果,又是什么好名声?还好,眼下寇封还是让我放心的。或者再过些年,让他重上战场独挡一面也未可知。总之,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巩固了上庸之后,我让北疆的姜维尽量收缩防线,不要主动进攻了,这样当长安方向出现问题时,他可以及时返回。

    再次,我让孟达出使洛阳。和董昭上次来季汉的说法一样,为了天下苍生,两家合好,不动刀兵,要上门去拜访司马懿,要让曹丕知道,是季汉怕了司马懿才主动求和的。要向曹丕建议,让司马懿重新统领军马。总之,让要曹丕知道季汉非常关注司马懿这个人,司马懿的确是一个人才,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才,一个可比武帝曹操的人才。

    离间是必须的,但不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认为曹丕是无法不重视的,那就是,以曹丕的才华,敢重用曹操这样一个人么?!

    只要他心存疑虑,我就不用担心司马懿会成为潼关的主帅。

    然后我下令给魏延、庞德等人,从现在开始,不许打任何的胜仗。有便宜不吃,有利益要让,有一个人走路摔伤,要告诉曹魏,我们被伏击损失了一百人;有两个人吃坏东西拉肚子,要告诉曹魏,我们军中流行疫病无力作战。要主动帮着司马懿宣传他的能力,最好是宣传司马懿只要到了潼关,刘禅立刻就投降,到洛阳当个安乐公。要极为明显的主动示弱,这种示弱做得过分一些,让敌方和己方都认定这是一个玩笑或阴谋,而不会影响己方的士气,造成敌方误解来进攻。要让敌人整天疑神疑鬼不敢乱动。前线越乱,前线和后方就会越安定,这个计策就算对司马懿不管用,但对曹丕我还是有信心。

    我的心智不算是太杰出,但什么东西想的多了,参谋的多了,征求意见多了,自然就会很完善,或许李严等人每一个都比不上孔明,但三个臭禆将,顶个诸葛亮,何况是这些文武。更重要的是,作为帝王,我可以调用的资源要多得多,一条计策两条计策不管用,多了自然会有效果的。毕竟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还及不上我对孔明的信任。若是这许多计策再管不了用,那我还是直接把孔明调回,我自己去成都来的划算。很简单,若是那样,说明我不但比不上司马懿,连曹丕也都比不了了。

    孟达在邺城很受欢迎,曹丕久知孟达文采风流,自然是倾心结交,甚至同乘车辇。孟达被感动的受不了,回来时告诉我,他差一点就投降曹丕了,曹丕的文采太好了。我说你既喜欢,过两年我把曹丕捉了,天天让他陪着你读书写诗。

    魏延听从我的号令,先把蒲津渡口让了出来,接着便天天向对岸说,我现在坏了,军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你们过来接收我吧,我到时保证投降。对岸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驸马都尉赵俨莫名其妙,不敢出兵。

    赵俨其人,也算是曹操主要谋士之一,在此时受重用程度还在司马懿之上,但他的长处不是斩将夺旗、引军征战、谋略兵法,而是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把心思不齐的各部人员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河东,我曾对这个赵俨进行过细致的调查,发现他和我们季汉还有着另外一笔帐。二叔从荆州北伐时,赵俨是作为曹仁军的参军身份参战的。当时曹仁军完全被围困无法与援军协力作战,而徐晃率领的援军多为新兵不足以独自和关羽对抗,所以徐晃按兵不动等其它援军,众将便呵责徐晃,要他尽快攻击二叔。这时赵俨一席话说服众人,先设法告知曹仁军援军将至的消息,等徐商、吕建率领的援军到来之后再一鼓作气夹击关羽,从而取胜。纵观曹操时代赵俨的所作所为,这一件算是最突出的功绩了,唯有这一次赵俨是通过自己的才干影响了一场重要战役的进程,如果没有赵俨来说服众将安心等待援军,徐晃听从众将发动进攻也难以取胜,不听众将则很有可能会重蹈他在汉水惨败覆辙。总而言之,赵俨有其独特的办事能力,却并不是一个将才,更不是帅才。他是个好的谋士,好的组织人员,却很难独挡一面。

    对他的这些了解,在一点点推动我,让我想办法朝着河东伸手。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