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一直到出发那天,我也没让张飞见父亲。我说父亲因二叔去世,终日恍忽,若见三叔,必会加重他的病情。对于我这个固执而孝顺的小孩儿,三叔也无可奈何。
四月一日,到达汉中。重回这个城市,我心中感慨无限,张鲁已不在了,但万幸汉中的繁华犹过从前。父亲为人虽然有些伪善,但他对百姓却是真心的,在三国时期的君王中,他是唯一没有乱杀过百姓,没有诛过旁人三族的。他治下的百姓,也从来没有不拥护他的。
走在街上,我与孔明边走边谈。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得到汉中,对于益州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汉中,因处于汉水中部而得名,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东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汉元年正月,霸王项羽封高祖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之地,都南郑,被称为“汉中王”。四月,高祖南达汉中,招纳贤才,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而后依韩信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三秦,称霸中原。萧何留驻汉中,发展农桑,收汉中、巴蜀之粮,供刘邦军用,保证了与楚争雄的胜利,汉中即成为汉朝最初得发祥地。
几百年之后,同样是四月,我来到这里,是不是什么巧合呢?
经过张鲁多年休养生息,加上从未遭战火之害,也没有曹操大规模移民的破坏,此时之汉中,比历史上孔明北征时空落落的汉中,简直要强之百倍。看得出,孔明对此时的汉中也是极为满意的。经过拜将坛,我笑着对孔明开个玩笑:“先生,请上坛。”孔明先生摇头道:“亮不敢做韩信。”我一愣,想到韩信后果不是很好,连忙陪笑道:“当然,先生不会是韩信,先生须是太公。”孔明道:“那少主呢?是武王?”我很认真的摇头:“父王可比文王,但我却不敢比武王。我年轻德薄,才能有限,统率百官,心中戚戚啊。”孔明道:“少主切莫如此说。众人皆愿主上英明,才能出众,少主万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我听着这话耳熟,想一想,才发觉这是另一个时空里,他在出师表中劝我的句子,心中好笑,也不知在那个时空,我是说了什么话才引起他这样的感慨。当下说道:“先生放心,禅虽不才,不敢自轻自践,自暴自弃,日后的大汉天下,还要我与先生去拯救呢。”与孔明对视一眼,发现孔明眼中很明白的写着孺子可教四个字。
回到府中,正见到一人头戴白巾伏于地上。孔明叹道:“法孝直故去了。”我吃了一惊,虽知法正身体不好,却没想到他会去的这样突然。果然,地上那人正是法正的儿子,他再拜起身,却从怀中取出一封遗折,交于我手。
我用发抖的双手打开来,上面细细密密的写满字迹,当先写着八个大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分明是取雍凉二州的攻略。遗折上字迹模模糊糊,歪歪扭扭,浑不似法正平日之严谨端方,字里行间夹杂着斑斑点点的暗色,那分明是咳溅上的血渍。这封遗折,是法正在病床上怎样的痛苦中理出来的?
我的眼圈发热,鼻子发酸,遗折看上去模糊一片。
由于在孔明身边,法正虽有绝世的才华,也并不醒目。甚至是我,也并没有给他以足够的重视,此刻回想,他的为人处事,他的战略思维,无不闪着烁烁的光芒,这样一个良师益友去世了,着实令人感叹。而他对大汉天日可表的忠心,也是永远值得人怀念的。
我把遗折交给孔明。孔明看后,叹道:“法孝直真忠臣也!”说罢伏下身,向着南方益州的方向拜了四拜,我也随在后面。法正之子连忙还礼。
起身后,我拉着法正之子的手:“孝直公遗嘱,某绝不敢忘,定奋起三军,平定雍凉,以慰尚书在天之灵!”
ps:周一一来,看看留大家的留言,下了一跳,居然有这许多朋友都在等着更新。耽误大家的时间,实在是罪过。我在司雨的几点声明里说了,尽量每周一至周五更新,周六周日休息。可能朋友们没看,在这里登一下,下次不要白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