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九章 学费问题(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百八十九章学费问题(下

    而且柯振还记得,自己小时,当时正统的大学国立大学每年约30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约为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银圆。那时一个典型的工人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450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平均约为22银圆。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5―10%,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的平均工资。般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虽然只能是国立大学,或上免费的师范院校,但还真没听说过有谁因孩子上不起学而自杀。

    难道说建国近百年,实行改革开放也已经有几十年的正统,反而还不如当初了吗?难道这个社会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后退吗?

    柯振不仅问林夕:“小师叔,你这个办法真的可以保证让贫困学生都上得起大学吗?”

    林夕也叹口气道:“不能。这个办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学生上学的难度而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的统一改革。”

    自从3996年正统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以来,全国高校的学费真的可以说是实现在跨越式的发展,从开始时的“免费的午餐”一下子涨过了2元,这些年更是涨到了过万。

    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是按照现在城镇及农村人民的收入来说,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地纯收入;在一些贫困县更是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当初是因为正统经济下滑,为拉动经济增长,有关部门及经济学家提出:如果高校招生量增加一倍,新增学生一律实行自费且每年支付学费一万元,那么,高校每年可多收学费200亿元。生在校消费也将达到40亿元,总额超过240亿元。加上相应带动产生的间接支出,这240亿元可以拉动近亿元左右的投资和最终消费。这才引发了高校扩招、学费涨价。

    当时甚至有人还说: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在原则上,其办学经费只能来自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好像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来自“人民群众自身”,而是政府下出的金蛋!这些高人对大学扩招、涨价所作的结果预测透露了他们地“教育产业观”。据他们预测,在当时因老百姓缺乏消费热情而导致的通货紧缩经济形势下,扩招、涨价可以拉动人民群众地教育消费。“消费”二字明明白白告诉人们。鼓吹者眼里,接受教育、寒窗苦读跟上商店购物没什么两样:“欲购者买单”。直白的干脆说高等教育是教育消费中的“高档品”,不属国家保护价,应与市场接轨。既与市场接轨,价格随供求关系波动当然天经地义。

    那些对政策有影响力的经济学界人士无视百姓收入偏低、社会保障差、国家对教育投入过低的国情,睁着眼睛说瞎话。对于老百姓缺乏消费热情,他们不从国民普遍收入不高和社会保障严重缺位的基本事实出发,去寻找解除消费后顾之忧的良策。却一个劲把眼睛盯在老百姓很不充盈地钱袋子上,惊呼各级银行中私人存款“高达五万个亿”。其实这五万个亿分摊到十几亿人头上,还不足四千元。

    再说,正统贫富悬殊巨大,这五万个亿存款中大部分是占人口比例极小的富豪们的,普通百姓没有几个钱。这点常识帐,不是经济学家也算得出来,偏偏某些经济学家就不懂似的,提出以涨学费来拉动“教育消费”,对本来就忧虑于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普通百姓雪上加霜。即使对于所谓“拉动消费”,大涨学费也是馊主意,任何钱不多但又想让子女上学的家庭从此会把钱袋子捂得更紧。实际是,自从学费暴涨后,老百姓更不敢花钱,甚至小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