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短的在陕县生活了数代,长的生活了十几代,如今才刚刚太平十数年,至多搬迁到本县平原地区,却不愿出县,自然造成地少人多的局面。
这种情况,朝庭其实已有记载,并将之区分为狭乡,宽乡,所谓狭乡,就是指地少人多之地。而宽乡则是人少地多之地,并不具体指一乡一县,原则上,朝庭鼓励狭乡民众往宽乡迁移。
只是地方官的积极性却不高,因为大隋是按户口划分等级,上郡、中郡、下郡、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达到多少户为上县,多少户为中县,多少户为下县,宽乡的县令自然希望别县的人口能到自己治下,狭乡的县令却明知本县地少人多,也不愿民众出走,因为这要影响自己的政绩。
“原来如此。”杨勇听得恍然大悟,难怪自己付给修建仁寿宫和洛阳的工匠最低工钱每月都有四百文,远胜这里拉纤为生,这些人也不离开这里,一方面是他们故土难离,一方面县令也不鼓励,只是这样下去,随着天下太平,狭乡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最后变得越来越穷。
按照狭乡宽乡的区分,其实京城也快成为狭乡,单单京城一地就承载了上百万的人口,即使是丰年粮食也需要外运,若是遭灾,尤其是去年那样的大灾,若不是早早就将京城的数十万人口迁到洛阳筑城,恐怕京城就要发生饿死人或者举家逃荒之事。
关中虽然有四关之固,其实还是不适合为都,洛阳离大兴不过一千余里,可是若要将洛阳的物质运往京城,损耗便是惊人,以后就是开凿了大运河,依然改变不了关中的劣势,难怪唐之后,中国再也没有以关中为都,杨勇可不想等到关中成一片荒漠再行迁都。
“吕爱卿,回京之后,你向户部要一下统计,看看全国有多少狭乡,如果有必要,朝庭应当强令迁移一部分狭乡百姓前往宽乡才是。”杨勇吩咐道。
“是,微臣遵令。”吕沐霖点头应道。
黄平听得一脸苦色,陕县现在是中县,人口有五万多,地不过十数万亩,若是朝庭当真下令迁去数万人,陕县至少要变成中下县,甚至下县,他这个县令就要降级了,刚才只顾着一时口快,却没有想到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吕沐霖拍了拍黄县令的肩膀:“你放心,若是朝庭真要下迁乡令,必定不会因为迁乡减少人口而降低官员品级,对做的好的地方官还会另有升迁。”
“真的?”黄平顿时松了一口气,用眼向太子瞄去,只是太子却没有什么表示,让黄平心中还是七上八下。
杨勇自然不需要向一个小知县解释,目光重新朝那些纤夫看去,此刻船只行进的地方水势稍为平缓,纤夫们的号子变成了唱歌:“谁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里有几十几支船?几十几个船工呀把船搬?我晓得:天下的黄河有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里有九十九条船,九十九个船工呀把船来搬。”
他们虽然辛苦,但歌声中还是带着欢快之意,杨勇听得点头:“吩咐下去,过了三门峡,每人赏十文。”
“是。”很快,杨勇的命令就由噪门大的士兵传到了岸上,岸上的歌声并没有停歇,只是唱完最后一句,近千人突然来了一句:“谢大人赏。”声音整齐有力,好象是经过多次训练。
“夫君,你看前面,好大的石头。”云媚儿兴奋的指着河中的大石道。
杨勇抬眼看去,只见前面一块大石高达二丈有余,耸立在黄河中央,将河道分成两股,上面河水奔腾而下,惊涛骇浪般向巨石冲刷,巨石自巍然屹立,如怒狮雄踞,仿佛自亘古以来,巨石便存在河中央。
“殿下,这块巨石相传仍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仍是黄河的中流砥柱,又叫朝我来。”黄平在旁边解说。
“既然是中流砥柱,为何又叫朝我来。”云媚儿在旁边大感兴趣的问道。
“回侧妃娘娘,这是一个乡俚传说,传说有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纵身跳进波涛,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等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老艄公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从此,船工都把这块岩石叫朝我来。”
杨勇皱眉道:“这块岩石耸立中央,若是船撞上去后岂不是粉身碎骨,又如何为船导航?”
“殿下有所不知,正因为岩石耸立中央,挡住了水流,船只驶过来时只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砥柱前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航道,避开明岛暗礁,殿下请看,上面的船只根本不用避开砥柱。”
杨勇抬头看去,正好有一艘船从上游而来,只见这艘船直冲向砥柱撞去,只是还离数米时,一个回浪打来,船只刚好避开,直接驶向下游,看似惊险万分,事实上却毫发无伤。
“果然是中流砥柱朝我来。”杨勇赞道,没想到这个岩石还有这个作用,心中暗自想道,谁又会是东宫的中流砥柱?
东宫,元清儿刚刚从皇宫回来,马上吩咐家令将帐本呈上来处理,这些天,独孤氏的心情经常烦闷不已,元清儿几乎每日都要进宫相陪,元清儿自然知道皇后烦闷的原因是什么,只是此事非是她身为儿媳能解决,只有多陪独孤氏聊天解闷。
杏儿从外面走了进来,将元清儿手上的帐本夺了下来,心疼的道:“小姐,你这些天憔悴多了,不如向母后请几天假,或者将东宫的事暂且放下?”
两人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即使是杏儿嫁给太子之后,对元清儿依然以主仆相称。
元清儿揉了揉额头,疲惫的道:“母后正要人陪,怎么可能不去,东宫的事更不能丢下,否则太子回来,东宫一团遭,本宫如何对得起太子?”
“可是若太子回来,见到小姐这个样子,岂不是更遭?”
“不会,太子再过十几天就回来了,到时本宫自然就轻松了。”元清儿说完,重新捡起桌子上的帐本看起来。
杏儿无奈,只得坐在一旁陪着元清儿,她虽然是太子侧妃,只是即不能代替元清儿进宫陪皇后,又不会理清帐本,眼见元清儿日见憔悴,只能干着急。
元清儿正看帐本时,突然眼睛花了起来,接着是一阵头晕目眩,向后倒去,好在杏儿眼急手快,伸手一托才没有让元清儿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