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开始没日没夜的默记论语,走着路也背,吃着饭也背。锦华看着弟弟如此投入,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苍天不负苦心人。结果还真让他全都背熟了,随便曾氏挑哪一章,都背的十分流利,丝毫不差。曾氏高兴的合不拢嘴,自然是准了。
锦年从张大川家回来时还提回两盏灯笼来,样式一模一样。虽然只是普通的六角宫灯,也没做任何装饰,但却扎的极为结实,糊的灯笼纸也是上好的,雪白雪白的,点起蜡烛来很是明亮,平时晚上用来照路也是很实用的。
锦年笑道,“大川哥手巧的很,做了不少要去庙会上卖的。这是送给我们家的两盏,上面都留着白呢,自己可以往上头题字呢。”
曾氏见了果然喜欢,兴致也来了,赶紧磨墨洗手,琢磨着在上头题写几个灯谜。锦年便把其中一盏递给了母亲,又把另一盏提了起来塞给姐姐。
锦华把灯笼提着,却把锦年给拉到了自己屋里。曾氏手里提着笔专心想灯谜,也不管他们姐弟俩的小动作。
“这灯笼是谁做的啊?我瞧着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锦年嘿嘿笑着,一挑大拇指,“姐你真乃当时女诸葛啊,料事如神。”跟他姐锦年一向是没有隐瞒的,便老老实实交代,“咱娘手里那个是大川哥做的,你手里这个,嘿嘿,是我做的。”
锦年心里有点打鼓,生怕他姐发现他的小心思。他下意识的就是不想把大川哥做的灯笼给姐姐,反而把自己做的一个舀了回来。
在他心里,大川哥和曾表哥的地位还真不一样。虽然上次他擅自把荷包送出去确实犯了个天大的错误,他确实深刻反思过了,自己有点太鲁莽了,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私心里确实对曾表哥心存敬意和孺慕,觉得只有像表哥这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才配得上姐姐那样的人物。
至于大川哥,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好吧。
锦华不知道他心里这些小九九,一听这话大喜,顿时来了兴趣,提过灯笼来反复地看,“行啊弟弟,小手挺巧啊,我看你做的不比大川哥的差!”
锦年高兴的眉开眼笑,完了又低声嘱咐姐姐,“你可别告诉咱娘和咱爹,否则他们得打死我!”一副怕怕的样子。
“这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做点东西么,又不偷又不抢的!”
锦年反驳道,“关键是我帮着大川哥做了不少让他去买。不但如此,大川哥还,这样卖白灯笼不赚钱,一个只能卖四五个大钱,所以呢,让我挑了一些写上了灯谜,这样价钱就能卖的贵上差不多一倍呢!”
锦华只能又一次感叹,有些人就是天生就有做生意的头脑。
为了安全考虑,本来没什么兴趣的二爷也亲自护送,因此是全家一起去看灯。大房那边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种热闹,因此就占了那辆骡车,还得拉上五爷爷去赶车。
没办法,二爷便又去订了刘大成的小驴车。
曾氏还贴心的想把曾尚才也叫上,叹道,“这孩子只知道苦读,半刻也不得闲,真是可怜!有这么个机会松散松散也好啊。”
没想到曾尚才却坚辞不受,一个劲儿的强调自己不能松懈,还是以学习为要。
锦华当然知道他为什么推辞,童生试在即,处处都需要钱,赶灯会自然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她心知肚明,却不点破,更加不会去打圆场,只是很感兴趣的看着他被热情的曾氏迫的头上直冒汗。
那人一向淡定,爱装,爱玩深沉,这样出糗的机会实在难得一见,果断围观之。
锦华正满脸笑意的看好戏,没成想曾尚才却一下转过头来,蹙着眉问道,“表妹怎么如此高兴啊?可否出来让愚兄也高兴高兴?”
锦华忙脸色一素,正儿八经的答道,“我就要去看灯,自然高兴了!我觉着,所有的人去看灯都会高兴的。可是,为什么只有表哥起去看灯却不高兴呢?!”还十分不解的摇了摇头。
一句话成功的让曾尚才黑了脸,锦华方施施然走开了。
果然,只要你不好受,我就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