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邵文睡完一觉醒来,全身又充满了干劲,将昨天的灰心丧气丢掉了脑后。
袁宝山说的情况,只是为他研制手工纺织机具增加了一些困难和约束,也能促使他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但这并不代表这条路就完全走不通。袁宝山也说了,只要研制的手工机具能够体现出比家庭副业所用的机具非常明显的效率优势,开手工棉纺织工场未必就不可行。
他一大早起来,便带着杨玉华去袁慧清家里蹭早饭。自从将自己弟弟妹妹送到袁慧清家寄养后,杨邵文为了图省事,和杨玉华三天两头过去蹭吃蹭喝。
来到袁慧清家,老爷子袁宝山也在,正坐在桌旁准备喝粥。身边坐着邵明、邵宽和香香等人,正将老爷子逗得哈哈大笑。袁慧清则在一旁给众人张罗碗筷、饭菜。
袁宝山是昨天在南丫镇呆的晚了,便在自己女儿家留宿一宿。
看见老爷子在,杨邵文有些不好意思。“袁老早啊!清姨做饭手艺很不错,我这人脸皮厚,就经常过来解解馋!”
“呵呵,小清一个人在家也太孤单。她昨天就跟我说,有你们这些小辈叨唠,她反而更加开心!”袁宝山来南丫镇,一个目的也是想看看袁慧清。自己女儿原本就寡居多年,相依为命的外孙女前几天也离家出走,他对女儿实在担心。如今看到她照顾着三个小孩,家里热闹喧嚣的样子,袁宝山反而放心不少。
“邵文,看你模样,精神比昨天好了不少啊?”
“嗯,一觉睡醒,我又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当初研制出手拉机后,也遇到不少推广的困难,但我们还是想出了家庭代工制的解决办法。所以啊,只要研制的机器设备足够出色,总归是有办法推广下去的。”
袁宝山听了后,感觉欣慰。“是嘛。我跟你说这些,根本的还是想让你在研制过程中少走点弯路,可不是来打击你的。我昨天在你的工场里看你研制珍妮机,倒是对我有了点启发,说不得还真能研制出比较先进的纺纱设备。”
“噢!”杨邵文来了兴致,袁宝山是个言之有物的人,他说有谱的事情,一定有很大的可行性。
“我的想法是结合你的珍妮机的部分结构,来改造我们古代的大纺车。”
“大纺车?”
杨邵文没见过,也没听谁说过。经袁宝山的解释,这个大纺车是元朝皇庆二年(1313)王祯所撰的《农书》上记载的纺纱机具。根据书籍记载,大纺车的传动是通过一个大竹筒,采用龙带式传动相仿的集体传动。它纺纱的锭子很多,达三十二枚之巨,生产力相比单锭纺车有显著增加。不过它们主要是用来纺麻和纺丝的,却从来没有在棉纺织中运用过。
至于为什么没有将大纺车多锭的技术运用到棉纺织中,主要是纺麻、纺丝与纺棉的加工过程中的差异导致。
蚕丝是长而连续的纤维,制造过程中麻烦的步骤是缫丝,也就是把单丝从蚕茧中抽出,绕于小轴上。纺的工作就是把单丝加以捻绞,使之坚紧。蚕丝经过缫丝的过程后,纺起来相对容易。苧麻是半长纤维,治麻最费时的工作是绩,麻经过绩以后,纺起来也很容易。
纺棉花则不同。棉纤维短,平时都是缠绕在一起,纺棉之前要先将棉花搓成细长的棉条。纺时从棉条中抽出纤维,使之成为细匀的纱线,然后利用纺轮的旋转,使得纱线捻绞,最后再把纺成之纱绕于纱锭上。从棉条中慢慢抽出纱来,这是棉纺工序中的独特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