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3-18
君王后的临终遗言,引起了后人无数的猜测。也许确实是君王后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想不清楚了,也许是君王后其实脑子清醒得很,之所以不说是另有隐情。不过人已死去,再怎么猜测也无法改变什么了。
不久,齐国为君王后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以君王后的地位和她对齐国作出的贡献,理应得到尊重。
于此同时,韩国的使者黯然离开齐国,回去报告韩王:国葬期间,齐国不宜出兵。齐国乃是大国,若是齐国肯出兵,必是一大助力。不过对此韩国也不感到意外,以前各国受到秦国攻击,齐国也从来不出兵相助。
等出使齐国的使者回来之后,出使燕国的使者也回来了,传来的消息是燕国将派出精兵两万,前来相助。
蓟城燕国朝堂上,群臣正议论纷纷。姬丹告诉韩国使者时只说燕国要出兵相助,并没有说明谁带兵,但是等韩国使者走后,姬丹宣布自己要亲自带兵远征。
“大王,臣有本奏!”
上来说话的是御史大夫章顺,姬丹也知道他一定会出来说话。自从入朝参政以来,章顺知无不言,从不避讳,姬丹也欣赏他这样的性格。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训如此,姬丹也不敢不听。
“章爱卿请讲!”
“这次秦国攻伐韩国,大王出兵相助本来无可厚非,只是大王乃是千乘之君,身份高贵,去韩国只需遣一员上将前往即可,何须大王亲征?”说到这里,章顺顿了顿继续说道:“况且国中连年征战,很多政务需要大王料理,岂可离国而去?”
姬丹没有说话,看了看殿下大臣,问道:“众爱卿是否也如此看?”
“臣以为章大人所言有理。”荀达上来说道:“若是周天子尚在,天子下诏,大王自当亲征,但是韩国乃是诸侯国,按礼大王不必亲征。”
“隗彦,你呢?”姬丹见隗彦一言不发,问道。
隗彦想了想,说道:“秦国乃是虎狼之国,世代蚕食中原大国。今日虽然只是攻打韩国,说不定他日便要攻打我大燕。七年前秦国攻下了洛阳,灭了周朝,杀了周郝王,将九鼎迁入咸阳。此仇天下人共有之,大王理应亲征,一则助韩王守住成皋,另外也应该对秦国兴师问罪,为周郝王报仇。”
“嗯!”
姬丹一面微微点头,一面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姬丹决意出兵,因为姬丹知道如果任由秦国这样发展下去,早晚要吞并天下,自己也只有一个被杀的下场。姬丹是穿越而来,自然知道厉害。但是隗彦则不同,他总能从道义上去找理由,然后应用到治国上来。
“隗爱卿所言正合孤意,此事就这么定了,孤领兵亲征,就在成皋打败秦军。”
此事议定,接着,姬丹转向王廉,问道:“王廉,上次孤命你会同大学士刘烨、叶华,在蓟城内办理学堂,不知办得怎么样了?”
“回大王,”王廉上来奏道:“臣等在蓟城已经办起了第三所学堂,从士大夫家庭中招收了三十几名学童。接下来准备办第四所。”
姬丹皱皱眉,说道:“有没有从平民中招收的?”
“嗯,暂时还没有。”王廉说道:“平民的孩子都不愿意上学,宁可在家里找点活干,补贴家用。”
“哦,这是为何?”
“回大王,”排在文臣末位的刘烨上来,奏道:“平民的孩子即使识字也没什么用,家里又没有钱财家产需要打理。所以对他们来说,还是干点活,挣点钱比较实在。”
自从上次刘烨、叶华两人上朝被朝臣议论之后,姬丹便不再让他们上朝了。后来两人推荐了王磊、陈林、钱铁三人,在大清河三角洲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姬丹便给了他们一个名额,让刘烨上朝,位列九卿之后。
“胡说!”姬丹有点生气,说道:“读书怎么能没用?学而优则士,只有有了学识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学而优则士?大王,这是怎么个说法?”王廉问道。
“就是,就是…”
姬丹突然想起一事,没有再说下去。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学而优则士是科举制度诞生之后的事情。要真说起来,这个事情还真怪不了那些平民,没有前途,谁愿意去浪费时间读书啊?看来,给平民们开一条上进的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姬丹如此想道。
当然,姬丹心中的上进之路不是传统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虽然对底层平民开辟了一条上进之路,但是局限性也很明显,这些人去做官了之后就不再为百姓谋福利了。姬丹要的是能切切实实提高国家实力的人,才能在争霸天下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