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
林鸿飞这话一出口,所有的记者,连同领导,全都坐不住了。(//
90年代初,记者还是一个比较专业和敬业的群体,虽然来的记者很多并不是航空方面的记者,但为了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来之前大家还是恶补了一番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相关知识,自然知道核心机的重要性,共和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之所以不行,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机不行,而核心机的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能够承受高温、高压、高离心力的一系列苛刻的使用条件。
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能生产核心机,但却没办法生产高技术含量的核心机,就整体技术含量而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还相当于国际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技术水平,但一下子提高200摄氏度,若是其他几分方面的性能也能够实现这种程度的跨越,这几乎等于一步就迈入了国际80年代初的技术水准……这可是要了亲命了!
也难怪林鸿飞刚刚这么自信,敢放出如此狂言。
“为了做到在保证叶片性能和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叶片的重量,我们采取了超塑成形加扩散焊接工艺。”说到这,林鸿飞举起这个还不没有巴掌大的叶片对准了摄像机。
现场的摄像师是位特意从央视调过来的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摄影师,最近几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摄影师当中,他就是其中一位,此刻看到林鸿飞的这个动作,镜头立刻对准了林鸿飞手中的叶片,同时进行放大。
“这就是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的涡轮叶片的构造吗?”看着旁边大型投影幕布上投射出来的呈压扁了w形状的叶片内部结构,有记者低声喃喃的道,他们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叶片内部结构是这样的。
虽然他们看不出来这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涡轮叶片和其他合金制造而成的涡轮叶片有什么区别,但只是这个动作。就让大家下意识的相信了林鸿飞的话:如果不是真的,林鸿飞怎么可能这么堂而皇之的展示给大家看?
无形之中,林鸿飞这个底气十足的动作,立刻让大家对认为他的话可信度很高,倒是那些外国媒体的记者们,脸色变得难看了不少,他们彼此之间隐晦的交换着眼神: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啊。(百度搜索:,看小说最快更新)
“至于这个……”林鸿飞放下手中那个巴掌大的核心机高压涡轮叶片。拿起一个比林鸿飞的胳膊还要长几分的硕大叶片,叶片似乎有些重,林鸿飞需要用两只手才能平稳的拿好,“这是我们目前能够生产、并且掌握了技艺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前段叶片,也就是大家做民航飞机的时候,可以看到的发动机的风扇叶片。这个叶片的尺寸是80厘米,可以用来制造涵道比在4.8到5.8之间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这是制造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风扇叶片?林鸿飞透露出来的这个信息,又是引来一片低低的惊呼声。
众所周知的,我们从英国引进的斯贝mk202军用发动机的涵道比只有0.62,但当今使用最广的、以v2500系列和cfm56—5b系列为代表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涵道比都超过了4.5,即便是大型运输机上面使用的大推力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也多数在4.5以上……就算是小涵道比的前苏联d—30k系列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也是2,但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生产的最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只有1.74,嗯,还是已经下马的涡扇6甲。
但是现在,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生产涵道比在5左右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能力?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记者们顿时就激动了。
“是的,从技术实现的难度上来说。已经不大了,”面对新华社记者用激动的语气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林鸿飞笑着点头,“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掌握了涵道比为2的俄罗斯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的d—30k系列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生产和制造技术,主要的核心难题已经没有多少,我看过公司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进度表,仿制的d—30和d—30k系列发动机大约在86年年初就能够完成样机的制造工作。更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有望在10年内拿出工程样机。”
“哗……”
林鸿飞这话一出口,现场的记者们先是一愣,继而泪流满面的疯狂的拍手,很多记者们的手都拍红了。可他们却仿佛浑然不觉,一边疯狂的流泪,一边拼命的拍手,仿佛只有有这种方式才能够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激动。
是的,他们确实激动,他们也有理由这么激动,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