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六月八日。
海抗军和日军的第一场战斗是在下午的五点左右发生的。此时距离日军登陆开始已经整整十七个小时。
海抗军在清晨才接到消息,日军登陆,第一支部队才开始整装出击。
从五点到下午五点海抗军一个野战营十二个小时内,奔袭一百二十公里,速度足够快。
锡兰有公路,但是这个公路的概念和后世完全不同,不过是一些土石道路,沿途的桥梁大多是一些木质的小桥。在经过了长达近月的热带暴雨的肆虐之后,行进之困难可想而知。
即便是如此,海抗军也没有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地。倒不是海抗军战士行军拖沓,而是情况发生了变化。
----------
在清晨时,海抗军唐港卫戍司令鲍刚是被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的。
几个月来,海抗军的三个陆军团长:苏青受命进驻了缅甸密支那,一战成名。杨维武在马达加斯加攻城略地,为海唐国开疆拓土。而鲍刚带领的海抗军最精锐的部队却在锡兰。
说李广不重视鲍刚,完全是扯淡。在三个团长中,李广对鲍刚最为重视。原因很有点不客观,尽管李广都不肯定自己的军事思想是不是正确,但是鲍刚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也是三个团长中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反倒和李广的军事思想最为接近。
捞不到作战机会,中下层官兵或许还有怨言,但是鲍刚作为海抗军唐港卫戍司令深知他的任务重要性。
李广在出兵太平洋之前,给鲍刚留下的命令很简单:看好家。
家是什么?家就是温暖巢,泊船的岸。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港湾。
在海唐国,在海抗军中。没有人把石像岛当家。那里孤悬海外只是一个基地。没有人把乌拉圭当家,那里目前为止还只是他乡。而锡兰唐港,这是海抗军上下心目中最接近家的一个地方。
不是因为海抗军在这里投资,不是因为海抗军在这里驻扎,而是因为这里距离中华最近,这里是海抗军能够和国内取得联系的关键节点,这里是海抗军抗日的前沿。
看家。这一命令意味着鲍刚承担的是海抗军三个陆军团长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深感责任重大,在这几个月中,鲍刚干脆就住在了司令部中。
鲍刚起身时,值班参谋已经在接电话。用的是英语。
鲍刚问道:“什么事?”
“小鬼子登陆了,在拜地克罗。”
参谋还在和英国方面联络。鲍刚已经下达了第一条命令,“拉响防空警报”。
昨夜还是大雨,现在却是晴朗的天空。鲍刚透过窗户向外望去。
很快,防空警报已经在唐港各部拉响。
在这几十秒的时间里。鲍刚已经下达了三四条命令。
大战将至,鲍刚显得胸有成竹。下达命令有条不紊。
日军登陆地点。拜地克罗,鲍刚很清楚。这个港口在英国的亭可马里军港和海抗军的军港唐港之间,北距亭可马里一百公里出头,南距唐港两百公里左右。
在这三百多公里的区域内,英军仅仅两个营的英国正规军。英军步兵营1000余人,由4个步兵连(连部和3个排)和1个有6个排的营部连组成。其他的武装主要是大约四个营的英印军。
海抗军的总参谋部现在虽然在马达加斯加。但是曾经作出了许多作战方案,如果是应对日军在拜地克罗登陆,海抗军有相当完善的应对方案。而且这些方案,可谓是面面俱到。并且经过了多次的图上演习。
鲍刚身为最高指挥官,他久经沙场,深知一点,无论如何完备的作战方案,都不可能应对战场突发状况。
第一时间,鲍刚派出了野战第一营,向北挺进。至于挺进到什么位置,鲍刚暂时没有最后决定,但是针对日军的登陆战,无论是在海滩阻击日军的进攻,还是加强唐港的防御,都需要海抗军向北派出部队。
如果是国内华军的通讯水平,鲍刚绝对是不敢这样没有具体目标,就直接派出部队的。不过海抗军一个野战营不仅配备有电报机,还有大功率无线电,战场无线电话,随时可以在指挥部调整部队的行进方向。
-----
五点不到,天色刚刚放亮,日军的第一波空袭就飞临了唐港。一顿狂轰乱炸之后,丢掉了四架战机灰溜溜的飞走。
在海抗军早已严阵以待的防空部队的严密防御之下,日军的这波空袭给海抗军造成的损失了了,至于对海抗军机场的打击,更是一无所获,海抗军的飞机已经起飞半个多小时了,机场上空空如也。
六点不到,海抗军沿着海岸线搜索的几架飞机就陆续发现了三支日军登陆部队。令空军飞行员无奈的是,海抗军总共只有六架战机,无论是水上侦察机还是战斗机或者俯冲轰炸机都只有两架。仅仅给日军造成了一点伤亡,并不能阻止日军的强行登陆。
此时日军已经开始登陆六个小时,而英军到了这个时候,也只知道日军的第一个登陆地点。
三个登陆地点陆续被标注在指挥部的沙盘上,鲍刚立刻就感到了危机。
日军竟然是分三路登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