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认不清形势的法军将领,英国人就把最后通牒递到了法国人手上。
船漏又遇顶头风,此时法国海军灵魂人物达尔朗上将正在旅途之中,让·苏尔将军无法联系到他,拿不出个应对措施。
让·苏尔倒是成功地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法国海军总部。怎料,海军总部的官员们全是一群老愤青,愤怒的老愤青们向官兵发出号召:“地中海所有法国海军部队进入备战状态!”
这样一来,战争就不可免了。
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的对峙了整整半天时间。直到下午4时46分,英国舰队司令——萨默维尔中将接到了一封丘吉尔亲自发来的警告:“尽快解决问题,否则你将应付法国援军。”
5时15分,萨默维尔中将向法舰“敦刻尔克号”发出最后一封警告:如果5时30分前,你们仍不接受我方任何一项建议,我方只能将你们的军舰击沉!
令人惊诧的是,骄傲的让苏尔将军依旧选择了沉默。此刻这位法军将领的表现简直是无法评价。英国人都把话说的这么直接了,他还是无动于衷。这位自以为是的将军以为,英国人的做法不过是一场军事示。威罢了。他压根就不相信英国人会对自己开炮射击。当他的下属提出先发制人,率先开火时,这位将军回答说:“不行!”
事情到了这一步,法国海军想输的体面一点都不可能。
下午5时30分整,英国旗舰“胡德号”打响了第一炮,大口径炮弹(15英寸)如雨点般的砸进港口。同时,从“皇家方舟号”起飞的攻击机,不断地俯冲下来,向法舰投掷致命的鱼雷——战斗,总归还是打响了。
战斗进行到10分钟,奥兰港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被击沉的油轮扩散出大批燃油,使得海面都在燃烧。首先被英军击沉的是旗舰“布列塔尼号。”英国人几乎把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在这艘庞大的战列舰上,法国人也从最开始的迷茫转化为愤怒,“布列塔尼号”在被鱼雷击沉的那一瞬间,仍在开炮还击,舰上1130名官兵随该舰沉入海中,这些落水的法国人不肯接受英国人的救援,面对英国人伸过来的援助之手,许多法国人坚决的回答到:“不,宁肯被淹死,也不会接受背叛者的救援!”
大批的法国战舰被封死在军港中,有的被迫自沉,有的为了避免被击沉冲上海滩。
一切都和历史上差不多,法国战舰除了少量逃出,大多数被击沉。不过战斗进入尾声时,发生了一点点不同。
起因在于,当初李广发个电报把护送黎塞留战列舰的三艘法国超级驱逐舰支应到了地中海潜伏--时间是两周。法国人很听话,真的关机两周,在地中海找了个偏僻海岸晒了两周太阳。
事情就是这么巧,七月三日,正是两周时间到期。解除无线电静默的法国海军正好收到了海军部的增援命令。结果法国这三艘超级驱逐舰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战斗的结果,法军一艘驱逐舰战沉,英军损失一艘重巡洋舰,胡德号战列舰也被击中一枚鱼雷。
这场战斗的一个后果是,激怒了法国人。一群无能的家伙愤怒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李广很期待。
消息传到李广的战列舰上,法军俘虏们总算表现出一丝血性。冉。阿让上校向李广提出要求,海抗军应该释放法**人。对此上校的解释是,法国人和中国人不是敌人,法国现在有敌人了,他们要为国,为法国海军而战。
冉。阿让上校提出这个要求,自然是有所依仗的。李广和冉。阿让很快就谈妥了条件。
没有办法啊,冉。阿让舰长对于这艘战列舰太清楚底细了。这艘巨舰横穿大西洋之后燃料不多,肯定是到达不了乌拉圭的。
海抗军一群菜鸟驾驶这艘战舰,无论是在南美洲哪个国家补充给养都不安全,被人吞了都不是不可能。李广肯定一点,自己敢抢了法国人,遇上巴西这样的国家,真敢抢了海抗军。目前的海抗军弱点实在太严重,说白了就是根本不敢打仗。鸟粪船和自由轮甚至连一颗子弹都承受不起。
就这样,双方各取所需,条件谈拢的非常快。冉阿让上校和法属圭亚那总督是老熟人。
冉阿让轻松说服了法属圭亚那总督,海抗军释放俘虏,法属殖民地提供一艘油轮和一艘补给船。
经过这次补给,海抗军就能顺利到达乌拉圭。李广对于到手的这两艘补给船很满意,尤其是那艘两千五百吨补给船,本来就是为军用设计,动力以及船体设计都相当的合理。李广认为,海抗军很有必要参考一下这艘补给船的舱室设计。随着海抗军的壮大,这种专业补给船对于海抗军来说必不可少。
稍微不满意的是,冉阿让上校在法军中威信挺高的,最后释放俘虏的时候还卷走了十几个已经签订合同的法军俘虏。李广对此没有强求,还是相当大度的放走了那些法国人,临走承诺,法国人移民乌拉圭条件优惠。
其实在李广看来,法国人虽然有着一种古怪的不合时宜的骄傲,但是做朋友还是相当不错的。
(本章节资料太多,有照抄网络上的。不算本人的劳动成果,读者请包涵,如果要感谢的话,感谢某些不知名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