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三万五千余军队,这一批军队应该怎样处理;第四是代郡的重装骑兵己经组建起来,一共训练了三千骑军,那么这一批军队是怎样处理,是单独编制成一军,还是分散到其他军队中去。
其实众官员们都知道,赵轩要辞去武安军团主将的职务,这是早己是确定好了的事情,而且连继任者也早就定好了,就是姜桓武,只是因为年初要救援魏国,才暂时搁置了下来。现在魏国的战事结束了,当然可以实施了。
而且在这两次援魏的战斗中,姜桓武统领的蕃勇军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秦军最不愿在战场上遇见的代军,而且姜桓武本人的武艺超群,每一次出击,都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也深得军心,让他接任赵轩,出任武安军团的主将,也是顺理成章,无人有反对意见。因此高原也接受了赵轩的辞职,并正式任命姜桓武,担任武安军团的主将。
出战魏国的各军损失,当然要进行补充,不过补充的方式也都各不相同,背嵬军是对团队协作要求极高的军队,个人的战斗力反到是其次,不过背嵬军本身就预备了足够的后备士兵,因此背嵬军的补充直接从自己的后备士兵中选择;而胜捷军是全步兵军,补充的士兵将从带回代郡中的魏兵当中,进行则优选拔。
而蕃勇军的补充则和其他两军都不同,因为蕃勇军是代军中的一支重要军队,而且姜桓武出任了武安军团的主将之后,蕃勇军的正将位置也空了出来,还需要重新任命新的正将;因此高原决定将蕃勇军的编制扩大到八千人,并分成左右两军,分别由阿燃史乞沫和波洛克两人出任两军的主将,而补充的人员从归附的游牧民族中进行选拔。这一次剿灭马贼,归附的游牧民族出动了四千多兵力,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有足够的兵源供应。
从魏国带回来的魏军除了补充其他各军之外,其他人全都转为普通百姓,指定地点安置组成村落,开荒屯田。其实怎样处理这一批军队,高原的心里也颇为纠结,因为这批军队经过了大梁之战的历练,战斗力并不弱,只要稍加训练,适应代军的战术,絶对能够成为合格的军队。因此高原非常希望将这批军队保留下来,编制成正式的军队。
但现在代军的数量己经超过了代郡人口的负荷能力,如果把这三万五千多军队编制成正式军队,那么代郡的负担将进一步増加,尽管代郡有很大的商业收入,也难以承担。因此高原不得不将这批军队解散,转变成百姓。
不过代郡的村庄都是按五什编制,一但到了战时,就可以马上编制成军队作战。而这一批士兵虽然转变成百姓,但也并不是没有再成为军队的机会。等将来如果占领了赵燕之地,自己的地域扩大,可以养得起更多的军队时候,再进一步扩军也不迟。
魏兵们对这样的安排也并没有异议,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百姓转化而来,而且代郡给他们安排住所,发给农具,种孑,并且在开荒的前几年,还有免税前优惠,因此再成为百姓也没什么不好的。
而最后一点,就是新组建而成的三千重甲骑军,高原也并没有将他们单独整编成一军的想法,因为高原清楚,重甲骑军是一个优点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兵种,在战场上的冲击威力和对后勤保障的需要同样巨大,因此在绝大多数的战场环境中,重甲骑军都不能单独作战,必须带着大量的辅助人员才行。
一般来说,一个重甲骑兵至少要配备三匹战马和二名辅助人员,因为重甲骑兵不可能穿着重甲行军,因此在进入战场前,重甲骑兵和战马都是不穿戴盔甲的,盔甲武器另甴其他马匹驮运,以保持人马的体力。而在作战之前,为了尽快给自己和战马穿挂好盔甲,就需要有辅助人员的帮助才行。同时有时候还需要辅助人员拖住敌人,为重甲骑兵的准备争取时间。另外在重甲骑军出战之后,还要有人看守剩余的马匹和装配,而在必要的时候,辅助人员还需要和重甲骑军协同作战。
高原的想法是,将这三千重甲骑兵分成两队,分别编入两个骑兵军中,这样一来,毎一个重甲骑兵就将有三名以上的辅助人员,不仅可以保障重甲骑兵的后勤保障,同时在战场上,他们还能够和重甲骑军进行协同作战,更好的发挥重甲骑军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