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项梁以勇武自诩,但经过了这一战之后,总算是明白秦军的强捍,因此傲气也大大消退,同时也才明白,代军是多么不容易,因为代军数次战胜秦军,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胜利,可不是这一战这样名议上的胜利。因此也不得不佩服高原,训练出来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
高原笑了一笑,道:“各位太过奖了,其实我们代军也并不比楚魏军强,以前能够赢几次秦军,也都是各有原因,像今天一战,如果换了代军出战,结果也未必会比楚魏军好。我并不是要扫大家的兴致,只不过是想提醒大家,绝不能因为今天一战,就骄傲自满,低估了秦军。”
项栋也连连点头,道:“武安君说的是,我们绝不能大意,轻视了秦军。”
高原又道:“好了,不管怎样,这一战己经结束了,不过我们的任务是守住大梁,和秦军拼消耗,并不是要立刻击败秦军,如果毎战必迎,那就正好中了秦军的圈套,因此从此以后,我们将以守城为主,尽可能不要出击,和秦军打野外战。”
众人也齐声道:“我等当谨尊武安君之命。”
高原点了点头,道:“很好,不过我想经过了这一战之后,秦军也不会再来进攻大梁,因为大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如果强攻大梁,只会徒曾伤亡,我估计秦军下一步就会大举进攻荥口,夺入鸿沟的水源,然后以水灌大梁,因此明天我就动身去荥口,一来是防御秦军;二来也是视察荥口的防御工事,我不在大梁的时候,政务方面由安城君和子房先生付责,而军务方面,就由项大夫主管。”
项栋听了,赶忙出列,道:“武安君,这样重大的责任,在下恐怕是承担不起,还是请武安君收回成命,另选他人吧。”
其实项栋说的这番话并不是客气之谈,而是出于真心,因为现在高原己经成为整个大梁城的主心骨,一但他离开大梁城,会出现什么情况,谁都不敢保证。因此项栋也不敢轻易的答应带替高原在大梁城中驻守。
鲁仁杰也出列道:“是啊,依在下来看,荥口不过是弹丸之地,那边有袁将军和苏将军主持大局,应该无忧,武安君还是在大梁坐镇为好。”
高原摆了摆手,道:“项大夫不必妄自菲薄了,除了你之外,确实沒有人能够担任这样的重任,因此你就不要再推辞了。鲁将军也不用多劝,荥口虽小,但却关系到大梁的存亡,那边虽然有袁将军和苏将军,但我不亲自去看一看,我也不放心,何况秦军未必会来进攻大梁,而且我也随时都会赶回大梁。”
项栋听了,也就不好再推辞了,只好道:“既然武安君这样说了,那么在下也只有免为其难,尊命武安君之命,不过武安君离开大梁之后,大梁城中应该怎样布置,还请武安君明示。”
高原笑道:“其实守住大梁并不难,只要小心防守,不要轻易出战,以大梁的防御力,完全可以挡住秦军,当然,秦军也许还会在详攻大梁,出动小股军队和秦军打几仗也可以,但规模不要大,兵力绝不要超过三千,就当是拿秦军来练练手屺。”
项栋点了点头,道:“是,在下当谨尊武安君之命。”
高原道:“好吧,希望各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守住大梁城。”
众人再次齐声道:“在下当谨尊武安君之命。”
布置好了大梁城的事情之后,高原又招见魏増和张良,嘱咐了他们一番,让他们在处置政务之余,也不能放松对魏国这些世族大臣的提防。然后才带领着蕃勇军从大梁出发,赶奔荥口。
出城之后,一行人马沿着鸿沟的南岸行走,高原也特意观察了鸿沟的情况。
鸿沟并没有留到后世,因为鸿沟连通的是黄河,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汉朝的时候,鸿沟的淤塞己经十分严重,汉朝曾多次组织人力物力清治黄河及鸿沟,但到了东汉末年,国力下降、战乱不断,国家再也无力清理鸿沟,因此汉朝以后鸿沟水运逐渐湮废。
这个时候,鸿沟已经运行了一百余年,虽然还能引水航运,但河道己经大大抬高,水流量只有刚开凿时的一半左右,因此秦国如果要利用鸿沟水灌大梁,不仅要扩大鸿沟的引水口,而且还要淸理鸿沟的水道,并加高鸿沟的堤岸,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而自己只要守住荥口,就可以断决秦军的水攻之计。
另外,鸿沟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