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正式同意俄国对一个小国的无端进攻。而这个同德国关系密切的小国,主要靠了1918年德国正规军的干涉,才向苏联争得了作为一个非共产*家的独立。这是叫希特?勒哑叭吃黄连,可是他硬着头皮吞了下去。德国驻外使团和德国的报刊电台都奉到严格训令,要支持俄国的侵略行动,不得对芬兰人表示丝毫同情。幸亏林威建议了希特?勒,要求以党卫军的名义派出志愿兵,才使得一直对芬兰有好感的国防军军官们,没有闹起来。
大概就是这件事使得墨索里尼感到忍不住了,因为意大利各地所爆发的反德示威使他穷于应付。总而言之,1940年1月3日,新年刚过,他就给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倾吐了压在他心头的话。这是墨索里尼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希特?勒这样坦白、这样直率地提出了尖锐逆耳的忠告。
他说,他深信德国即使有意大利的帮助也永远不能“使英法屈膝,甚至不能将它们拆伙。如果认为有这种可能,那就是自欺欺人。美国绝不会听任民主国家完全失败”。因此,既然希特?勒的东部边疆现在已经巩固下来了,是否还有必要为了战败英法“而去孤注一掷地冒险,连本国的政权也不顾,并且把德国几代人的精华都牺牲掉”?
墨索里尼说,如果德国允许“一个纯粹由波兰人构成的、安分守己的和解除武装的波兰存在”,就能得到和平。他又说:“除非你已经下了无可更改的决心,非把战争进行到底不可,否则我认为波兰国家的建立……将是解决战争的一个因素,并且是奠定和平的一个充分条件。”
“但是墨索里尼最关切的还是德国同俄国的交易。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坐收战争之利。但是我,作为一个天生的革命家要告诉你,你不能为了某个政治策略上的一时需要而长久地牺牲你的革命原则……我也有责任通知你,你同莫斯科的关系再进一步,就将在意大利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响……
墨索里尼的这封信不仅警告希特?勒,意德关系已经恶化,并且还击中了一个要害:元首同苏俄的蜜月已经开始使双方都感到不安了。希特?勒同苏俄的勾搭,使他得以发动战争,灭亡了波兰。此外他还得到了一些别的好处。例如,缴获的文件暴露了一项封锁得极严的战时秘密:苏联在北冰洋、黑海和太平洋等地提供港口,让德国进口迫切需要的原料,这些原料不通过这些港口就会因英国的封锁而无法进口。
英国在海洋上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只要他想封锁德国所需要的原料,它就完全可以做到,所以德国就必须要找到一个不被封锁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要敢于挑战英国人的权威,找遍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比苏联更适合的选择了。
所以在德国没有彻底解决英法的时候,和苏联就必须搞好关系,哪怕就算是希特?勒死了,换成林威,也绝对会这么做的。所以墨索里尼的劝告,对希特?勒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现在的德国对苏联的依赖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双方谈判的主动权,苏联明显要比德国多得多。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莫洛托夫在1939年11月10日甚至答应,所有这些货物在俄国铁路上的过境运费一概由苏联政府负担。苏联政府允许德国船舰[包括潜水艇在内]在摩尔曼斯克东边的北冰洋港口帖里别尔卡进行修理和添加燃料——莫洛托夫认为摩尔曼斯克“还不够偏僻”,帖里别尔卡则“较为妥当,因为它更偏远,没有外国船只进出”。
1939年整个秋天和初冬,莫斯科和柏林双方一直在谈判增加两国贸易事宜,到10月底,苏联日经向德国提供了为数可观的原料,特别是谷物和石油,但是德国方面还要更多的原料。不过德国人渐渐发现,苏联不仅在政治方面而且在经济方面,讨价还价起来也是一个精明厉害的对手。11月1日,戈林元帅、雷德尔海军元帅和凯特尔上将“分别”向德国外交部提出了抗议,说俄国对德国战争物资要求得大多了。一个月后,凯特尔又向威兹萨克抱怨说,俄国对德国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制造军火的机器设备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越来越不讲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