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水边,征辽隋军的帅帐中,人声鼎沸,虽说现在是冬天,但帐内的气氛好似三伏炎夏。
虽说高句丽国都近在眼前,可是因为之前杨承要求小心谨慎,所以现在就在讨论如何小心如何谨慎,若是遇上了高句丽施诡计,那么该如何应对。
喜静的杨承倒是不介意他们这般吵闹,他虽然见识要广与这个时代的人,真的要论起兵书什么的,估计在场所有人都没他看得多,但是他这说到底也就是纸上谈兵,打得仗还不超过两巴掌,杨承很清楚面前的人,恩,除了长孙无忌,所有人的实战经验都比他强,所以在他们的争论中,杨承也学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
若不是怀里正抱着一只小白虎,若不是顾忌到他“大隋军神”的面子,那杨承估计早就拿出本子开始记笔记了。
与此同时,高句丽王宫中也在进行争论。
高元御驾亲征,他没儿子,所以现在高句丽是由莫离支渊太祚和他的弟弟,也就是历史上的荣留王高建武共同处理朝政。
前来通报前方军情的人说的还比较婉转,只是说高元和姜以式以及其他的二十余万大军至今还没有回到辽东城。
但是谁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辽东虽然大,但是二十多万人也不是说消失那就能消失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被隋军击败了。
虽然有些不仁道,但是高建武和渊太祚他们心中都希望高元是被杀了,而不是被俘虏,前者的话,死了就死了,高句丽立马就可以推出来一位新王,但如果是后者,如果隋军将高元带到战场上,那对高句丽军队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等到隋军进入辽东这个消息入耳的时候,高句丽上上下下才清醒过来,他们才发现,在这之前自己压根就没做好一旦高元带兵入侵不成反而被隋军击败的准备,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从某方面来说,那个时候的高句丽酷似二战时期的霓虹,全国上下都觉得本国可以胜利,可以将天朝打败,可以建立起那传说中的大.东.亚.共.荣.圈,当时的霓虹并非没有清醒的人,但是他们清醒又有什么用,他们的力量太小了,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数士兵冲上战场而无能为力。
而隋军击败三十万大军,甚至可能俘虏了高元就好比后来米国在广岛长崎那里扔下的两颗原子弹,将所有人都惊醒了,他们终于才想起这次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那软趴趴的新罗和百济,而是总人口是他们十多倍的隋国。
说来也好笑,霓虹觉得自己可以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那好歹还有之前的甲午海战、日俄战争等等战争的胜利为基础,而高句丽觉得自己可以成功击败隋朝,他们的依据是——汉王杨谅起兵造反了。
恩,就这么简单,如此奇葩的思想回路……要是还能赢那绝对是老天不长眼。
而现在更加奇葩的是,消息已经传回来有五天了,他们也吵了有五天了,可直到现在他们都没能够吵出一个大方向。
何为大方向?就是到底应该出兵抵抗隋军还是应该派人去投降。
也有人提出说应该两面都兼顾,但是渊太祚一句反问送过去:“若是隋军知道我们一边想要投降,一边又在调兵遣将,你觉得他们还会接受我们的投降么?”
渊太祚他是支持投降的,他要比高建武年长不少,也比他见多识广,他很清楚,一旦在双方对阵的时候,隋军将高元拎出来的后果是什么,即便他们拎出来的不是真正的高元,也足以让高句丽人心生恐惧。
就算没有隋军不这么做,高句丽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全国上下不过五十万军队,高元带走了三十万,而成功回来的不过四万,就算他们咬咬牙强征壮丁,在人数上和隋军打成平手,可之后呢?
高元这次出征可是将五十万军队中的精兵全部带走了,剩下的那些战斗力就要落隋军好几个等级,更何况他还将国内大部分有过实战经验的将领带走了,而这些将领基本上——也没几个能回来,这么一来代表着什么?
即便他们有百万大军,但是却无人可以统领。
恩,也不能说是无人可以统领,高建武他便是一员武将,可问题是高建武他现在可以说是高句丽王室的金苗苗,谁敢让他领兵上阵?万一输了那高句丽王室不就彻底玩完了么,高句丽王室彻底玩完了那他们还玩什么?
只可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