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地和她说过话,这回是什么事?纵使心里有一千个疑问,她还是深呼吸了下,冷静,凡事要保持绝对的冷静。
跟着戴老师来到办公室,戴老师放下了书,找个个椅子对她说:“坐吧。”然后自己坐在年华对面。
这是,审问?年华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只能端庄地坐在椅子上。
办公室里只有两厢沉默,过了一会儿传来一阵细细碎碎的声音,戴老师从他的书中拿出一个信封,递到年华面前,“这封信是老师的一个上京朋友给你的,你看下。”
年华接过,静静来着,戴老师只是无声注视着她,眼里慢慢激动起来……
信里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中视打算买下年华的小品《不差钱》,会支付一笔丰厚的金额。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中视啊!这是相当于后世的央视这样等级的!中视每年主持着华国的春晚,在国内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年华抬眼抑制不住欣喜,毕竟《不差钱》是够格的,后世它也曾上了春晚。
只是,中视怎么会知道她的小品呢?果见戴老师也是满脸笑意,甚至于脸上的眼镜都能折射出亮光一闪,戴老师将事情大致对她说了。
关于自己的学生也就是他们班上的副班长能写出这样的小品,戴老师无疑是自豪加兴奋的。正好前些日子去了一趟上京,一个在中视工作的朋友抱怨现在中视的节目缺少一个好的小品,导演很严格,很多小品都被咔咔砍了下来。而且中视的节目一向是提前很久经过重重筛选、彩排定下来的,但是这眼瞅着只剩几个月了,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小品,导演甚至想要在被刷下来的节目中拉一个上来。
那时戴老师只是一说:“我给你看一个小品,我们班的副班长写的,我真是从来没有看过那样好的小品。”
朋友惊疑:“你的同窗副班长还是学生副班长?”
戴老师哈哈一笑:“这回真不是我吹,我们现在班上的学生。”
戴老师当初在学校珍藏了那段小品的视频,八十年代的水平,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些模糊,场面上熙熙攘攘的怪吵人。
朋友看后当场叫绝:“天才!天才啊!老戴,你这学生将来必有出息!这个能否借我,我拿回去给我们导演看看!”
朋友像导演举荐了这部小品,导演激动万分,那模样真像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般震撼不已。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这样有深意的小品,看来他们都老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年华忍不住汗颜,感情这是件好事,戴老师刚开始为何表现得那样吓人。
“戴老师,中视的水平标准都是值得信赖的,能被他们看上是我的荣幸。”
年华说得不骄不躁,万分谦虚,戴老师满意点点头,“这是关于你,关于我们班级,学校的大事情,老师觉得一定要慎重,你回家最好跟家长认真沟通沟通。信上也留了联系方式,其他的都交给你了。”
“谢谢戴老师了。”年华站起身深深鞠了个躬。这是有必要的,要不是戴老师的误打误撞,中视也不能注意到她,能把好的作品展现给世人,让全国民众都能分享它,给予教化和启迪,这才是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发挥的价值。(未完待续)<!--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