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的。铁器和丝绸、瓷器、药材之类的,都完全比不上。海上贸易的利润,同样比不上。
可惜,就是游牧民族的人口稍微少了一点,无法消化太多的茶叶和盐巴。张准忍不住幻想,如果全世界的游牧民族,都需要虎贲军的茶叶和盐巴,那就发达了。不知道西域那边的情况如何?美洲的印第安人,不知道喝不喝茶呢?
张准是不担心蒙古人捣鬼的。现在的他,已经完全不将蒙古人放在眼里了。只要虎贲军自身强大,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必要放在心上。事实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可能到来,科学技术的曰新月异,游牧民族的地位,会进一步的下降。
“缄默。”
张准回头叫道。
作为见面礼,张准送给那些蒙古人,每人三十斤的盐巴,三十斤的茶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可是好东西啊!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可以换取足够的物资,安然过冬了。
……从古北口下来,张准再次路过昌平。
昌平,是明代列祖列宗的所在地,除了朱元璋的陵寝不在这里之外,其他皇帝的陵墓,都在这里。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明十三陵……嗯,崇祯皇帝的陵墓不在这里,相信也没有机会埋葬在这里了。
根据下面反馈上来的报告,崇祯在撤离京师的时候,只是移走了列祖列宗的灵位,对于墓地,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传说中,那些皇帝的墓地,都是被封锁起来,一旦被封闭,外人就再也进不去。当然,这是对一般的人而言。
“缄默。”
张准忽然叫道。
“大人有什么吩咐?”
缄默急忙过来,小心谨慎的说道。
“注意保护这些陵寝,不要让盗墓贼都挖空了。”
张准缓缓的说道。
“明白。”
缄默语调低沉的说道。
看得出,缄默对这项任务,也是感觉有点难度的。现在的顺天府,可谓是一片白纸,百废待兴,他需要做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好像看管昌平陵寝的任务,只怕是难以完成的。不过,张准既然提到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想办法完成。
其实,张准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下面的人,未必有能力做到。这里面埋葬的,可都是皇帝啊。陪葬的东西,随便拿一件出来,就是举世罕见的宝物。在巨大的利润刺激下,盗墓贼不疯狂才怪。后世的明十三陵,都不知道被盗墓贼光顾多少次了。
为了保护皇帝的陵寝,不受盗墓贼的侵犯,朝廷有专门的一卫军队,叫做孝陵卫,就是专门看守这些陵寝的。后世关于孝陵卫的传说,非常多,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但是现在,这个孝陵卫,却是彻底的消失了。
张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看守陵寝的孝陵卫,后来有很多人,都成了专业的盗墓贼。他们盗取的,正是他们以前看管的皇帝陵寝。有关他们的故事,足可以写成几十本的小说。
……从昌平一路西行,张准很快就到达了宣府。
宣府是京师西北防卫的支撑点,九边重镇里面,就有一个宣府镇。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的确十分的重要,在后世的张家口,也是有一个集团军驻扎的。不过,现在的张家口,还是一个不大的军事堡垒。在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三百多个军户驻扎。
宣府的主要统治机构,原来是万全都司。宣府周围生活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军户。后来,又增加了宣府总督、宣府巡抚之乐的头衔,由高级的文官担任。在文官的品级上,宣镇和辽东,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只是没有辽东那么吸引人的眼球而已。
在进入京师的时候,张准就已经下令,撤销万全都司,撤销保安州,撤销延庆州,撤销宣府军镇,将其辖区,都全部纳入顺天府的管辖。这样做的目的,只要是为了方便治理风沙,更加有效的统筹人力物力财力。
在虎贲军到来之前,宣府地区的军户,有相当数量,都跟着崇祯皇帝向关中迁徙了。但是,留下来的人也是不少的。跟着崇祯皇帝逃跑的,自然是军镇的高层。留下来的,则是军镇的底层。
明朝的军队,大体分为京军(即京营)、边军(即九边的军队)、垛集军(即一般卫所的军队)。总的来说,边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生活也是最残酷的,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由于环境残酷,他们的忍耐力和生命力,也是最强的。只要有一丝丝的可能,他们都会顽强的生存下去。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宣府周边地区,总共有大约三万的军户残留下来。这三万军户,加上各自的家眷,大约有十万人左右。和内地的军户不同,边军经常受到敌人的袭扰,要经常和敌人作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战死,又或者是残废。加上明朝变态的户籍制度捆绑,一般的女人,也不愿意嫁到边境地区。
宣府军镇的军户数量,从建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多少。加上有人不断的逃亡,数量总是减少的。每年,朝廷都要将大量的囚犯,充军到宣府等地,以补充逃亡的人数。要是在内地,三万军户,加上各自的家眷,肯定超过二十万人了。
由于鞑子连续入寇的影响,宣府各地的生存条件,都非常的恶劣。主要的表现,就是水资源稀缺,水利设施严重受损,土地干旱情况严重,大部分的田地,都无法耕种。大部分人都人心惶惶的,没有心思耕种,生怕又有别的敌人杀过来。
“第一,你们的军籍被解除了!从今以后,你们可以自由的往来!”
“第二,每人都将获得五亩的田地!谁也不会抢走你们的!”
“第三,边境地区,从此安定,你们可以安心的耕种!
张准郑重的承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