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是宋朝三大主力禁军之一,人数不少。
但是宋朝西北的边防线却很长,从黄河几字拐弯处的府州和麟州开始,一直到熙州,大致包含了后世陕、甘、宁三省,少说也有几千里的边防线。
要防御的对象就更多了,麟州和府州一带除了防备西夏,还要提防着辽国,附近还有横山诸羌。至于环庆路则是防御西夏前线,虽说去岁西夏刚刚经历了无定河大败,却依旧是一只实力不可小觑的狼,即便是受伤了,一样也能咬人。
尤其是宋朝对河湟吐蕃动兵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唇亡齿寒,河州与河湟是这样,河湟与西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河湟吐蕃在西夏背后侧翼,如果河湟地区为宋朝人所据有,会是什么后果?
到时候河湟高原与陕/西诸路就会像一把钳子一样包围西夏,完全钳制他们。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不过是被限制了发展而已。但是宋朝和西夏是天生的仇敌,宋朝一直有灭亡西夏,收复国土之心。
一旦形成这样的军事格局,宋朝人会坐失良机吗?从两翼一起对西夏发起攻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腹背受敌,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西夏是绝对不希望河湟被宋朝人占领的,毕竟以前河湟吐蕃偏向宋朝的时候,他们便十分恼火。要是真让宋朝人入主河湟,他们将永远沉浸在噩梦里,直到灭亡的那一天。
西夏人有可能插手!
那所谓的盟约根本起不了多大的约束作用,从动兵之初他们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必须要防备西夏人!故而环庆路,秦凤路都有大量军队驻防,根本不敢轻易调动,就是为了防备和震慑西夏,尤其是主将王韶不在的时候。就更需要小心翼翼了。
这种情况下,能够调到熙河前线的兵力也不过三万人而已!
而且汉人作战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分兵驻守,尤其是驻防城池。而吐蕃这样的草原民族却无所谓,翻身上马,何处都可以安家。这样一来,兵力还会有分散。机动兵力并不十分多。
按常理而言,这些兵力单纯对付河州吐蕃是足够了。但是木征就是避而不战,你又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河湟地区已经进入秋天,如果战争继续拖延到冬天,严寒对宋军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这一点,吐蕃人都占便宜许多。人家的体质肯定更耐寒。再者便是粮食运输,沿着渭水的地方还好说,可以部分借助水运,即便是陆运,地势也比较平坦,可是再往前可都是山区和高原了。宋军的粮草供给也颇有压力,王韶怎么能不着急呢?
林昭同样也很着急!
此战的胜败。除了对大宋的意义重大之外,对他更是如此。
获胜才会有声望和功劳,更为重要的是兵权。
怎么才能掌握兵权?至少目前自己前面有一个王韶,他会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没有了王韶,林昭才能顺利接掌一切!
可是该怎样排除这个障碍呢?
有三种方式:第一,杀了王韶,自己动手,或者借吐蕃人之手;第二。说服王韶,收为己用;第三,将王韶光明正大的调走!
林昭对王韶并无杀心,毕竟他当初帮助过自己。即便是有这个心,可想要谋杀一军主帅也是有难度的。毕竟主帅只要是运筹帷幄,并不直接上前线,这种这样下如何假手吐蕃敌人?如果自己下手。必定会引起赵顼的猜疑和天下人的不齿。林昭自然不会做这种冒险,而且得不偿失的事情。
至于说服王韶,林昭没有那个把握!此人虽说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可他对仁宗皇帝有多少忠诚和感恩呢?反倒是赵顼。这几年对王韶多有提拔,并且委以重任,单单是这份知遇之恩就让王韶很忠诚。事关重大,林昭不敢轻易冒险。
唯独可行的是第三种方式,光明正大的将王韶调走!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初期河州之战获得胜利,王韶返回汴京述职,并且接受皇帝的封赏才离开了。不过在那期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踏白城之战,宋军大败。以至于在河湟地区的诸多谋划全都付之东流,甚至对宋朝的国策与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了,这些都是另外的后话。
对林昭而言,至少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当然了,还可以辅助一些其他手段,这些林昭已经让明月宗在暗中安排了。只是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河州之战获胜的情况下,哪怕只是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
宋军很需要,王韶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