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演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对于埃文-贝尔来说,是一次挑战,但他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埃文-贝尔对于角色内心的理解,对于表情、动作、心态的把握,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角色身上的忧郁、懵懂、专注、胆怯等各种情绪,都被埃文-贝尔处理得十分清晰生动。一切表演行云流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笔下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就这样完全地降临到了埃文-贝尔的身上。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让埃文-贝尔热血沸腾,主要是因为角色对于味道的偏执,因为自身没有味道而被人们忽略——在没有味道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发现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存在,角色对于世界跌跌撞撞的探索,全部都是在内心完成的。不同于“致命身份”人格分裂的学科,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身上心理学的范畴更多也更细。研究一个连环杀手的心理,这对于任何一个心理学家——特别是犯罪心理学家来说,都是一门庞大的课题。要知道,犯罪心理学就是一门学科,埃文-贝尔大学修了两个学期的课,结果在写毕业论文时,依旧需要大量查阅资料。所以,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是埃文-贝尔将自己心理学领域兴趣淋漓尽致发挥的一次机会。
埃文-贝尔十分热衷于揣摩这个角色,揣摩他的生活、他的环境、他的状态对于他的心态、举动、意识的多方面影响,这就好像在写一篇论文的感觉。埃文-贝尔乐此不疲。
所以,在片场,达斯汀-霍夫曼、艾伦-克里曼、伯纳德-艾辛格等人就经常可以看到,埃文-贝尔表演结束之后,坐在监视器前面观察自己的表演,然后自言自语地批判//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自己、分析自己,重新寻求更加合适的方式去呈现。要不是泰迪-贝尔再三保证。埃文-贝尔不会精神分裂,伯纳德-艾辛格都要考虑是否应该请一个心理医生过来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埃文-贝尔呈现出来的表演,让达斯汀-霍夫曼、艾伦-克里曼这样的老戏骨都感叹。那甚至不能算是表演,因为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没有任何雕琢的迹象,彷佛眼前这个人就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他的一举一动就应该如此。
结束了“断背山”的拍摄之后,埃文-贝尔已经有近十个月没有感受到演戏的这种挑战快感了,杰克-斯派洛船长已经驾轻就熟。无法再激发埃文-贝尔的肾上腺素了。而幸运的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又再次让埃文-贝尔爱上了表演。
表演方面的一马平川,也使得埃文-贝尔能够在导演的位置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导演的位置和演员完全不同,虽然埃文-贝尔以前就知道这一点,但是这次却不一样,上一刻埃文-贝尔还是演员在镜头面前进行表演,下一刻他就必须坐在监视器面前用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表演,而且还要观察整个场景、画面、角度、光线的配合。镜头的走动轨迹、上一场戏和下一场戏的连接转场。这是两个十分不同的领域,埃文-贝尔必须在不同的角色上完成转换。
在刚开始拍摄的第一个星期,埃文-贝尔着实有些手忙脚乱。还好,有伯纳德-艾辛格的帮助,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克里曼也帮了不少忙,让埃文-贝尔总算是在新的位置上逐渐适应了下来。但是要寻求导演和演员两个不同位置之间的平衡,依旧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埃文-贝尔很努力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香水”的拍摄几乎耗尽了埃文-贝尔所有的精力,他甚至连晚饭吃的是什么都没有精力去观察了。还好,泰迪-贝尔总算是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否则埃文-贝尔能否坚持下来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第一次同时担任制片、导演、演员,就遇到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剧组。就遇到了一个如此高难的的剧本,就遇到了欧美合作的作品,埃文-贝尔也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倒霉。
跌跌撞撞地从七月底走到了八月份,夏天的尾巴已经摇摇晃晃地在眼前越来越远,而“香水”的拍摄也进入了埃文-贝尔的节奏。
埃文-贝尔此时站在一个小广场的正中央,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一千人的城市广场。四周被居民房所包围,土黄色的泥土房屋构造,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透露出十八世纪的风味。广场的正中间是一个一人高的六边形台子,正北方有一个搭建好的舞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