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黄巢与黄巢的女婿朱温合作,共同平定叛乱,如此一来天下将在无人敢于朱、杨二人争锋。黄巢一人能够教导出这么两个出色的弟子,也算是老怀弥慰了。
第二日杨行密就派使者去汴梁联络朱温,商议结盟事宜,并主动要求以朱温马首是瞻,这一举动无异于一刻重磅炸弹,在晚唐掀起了一股旋风,让其他本来还在持观望态度的藩镇都纷纷依附于朱温,一时间整个天下就剩下刘仁恭与王建还割据一方,其他势力全部对朱温投诚。
为表诚意,大多数藩镇的节度使都会用一个儿子或者是兄弟作为人质前来汴梁。
天佑元年,李晔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改元天佑,或者是想让上天保佑大唐吧,可他知道,朱温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自己这个天子根本没有与之争雄的力量,但他不甘心,毕竟他还是天子。
他亲眼看着朱温废除了神策军,几乎杀光了宦官,包括在各地监军的宦官,除了已经逃奔塞外的李克用不奉诏而留下了监军张承业之外,其他各藩镇几乎都把监军杀了,结束了李唐宦官专权的局面。也让李唐王朝制定的内外分权的策略彻底崩溃,南北司对立的局面变成了一家独大,这对于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他们更想要的是平衡,可李晔这个天子根本无力挽回这个局面。
不甘心的李晔秘密召集了一些老臣,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太子太保赵崇、兵部侍郎王赞、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等人前来商议对付朱温之策,这些**都是百余年的世家大族,对李唐这个朝廷忠心耿耿,他们早就对朱温的专横跋扈有些看不惯,但他们虽然位高,但权却未必重,因为他们这些人本来该是实权派人物的人生不逢时,在乱世的时候,唯有拥有兵权的人才有真正的权利。
但这些人都是延续了百余年甚至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当然不会没有能量,每家府中的死士都会有那么百余人,他们养的这些死士可以毫不犹豫的替主人干任何事情,包括哪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去问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主人不会白白的养着他们,而他们能够付出的,只有烂命一条。
请海军节度使独孤损本就是军旅出身,家中有死士五百人,是在坐的人中“实力”最雄厚的人,他们秘密商议除掉朱温的计划,一个他们认为可以杀掉朱温,中性大唐的计划。
他们都很清楚,这一击一定要必死,如果不能杀掉朱温,他们所有人都会陪葬,甚至包括昭宗李晔在内,所以李晔很是慎重。他反复思考着众人的建议,最后再想想以前的历史典故中有很多乱贼都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所以就连李晔都丝毫不怀疑这个计划成功的几率很大,他倒不是怕计划失败杀不了朱温,而是怕杀了朱温之后这天下回再一次分崩离析,而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威望能够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李晔心中有些害怕,但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为了朱温一个人,李晔整整动用了一千名死士,如果再失败的话,李晔恐怕就只能等死了。所以对于这次计划细节方面李晔一再强调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绝对不能有任何的纰漏,因为他知道一旦失败,李唐就彻底的完了。
那些所谓的忠臣无非就是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以前显赫的世家如今已经没落的在朝中没有多少实权了,他们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对朱温这个免除天下贫民赋税,而让他们这些已经数百年没有交过赋税的人交赋税,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外,在他们想来,那些小民本就该缴纳赋税来供养他们这些士大夫,而不是让他们这些士大夫来缴纳赋税来供养那些小民。
更何况他们这些所谓的一二品的大员早已经没有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利,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朱温这个罪魁祸首造成的,可他们却不想想他们当初在华州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就连李唐宗室十几位王爷被杀都没有一个人敢放一个屁,如今他们不过是失去了一些权利,缴纳一些对他们来说本来就不算什么的赋税,而他们的地位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最起码表面上看去是那样。
可他们不但不知道感激,竟然还妄图把朱温置于死地,就是李晔似乎也忘了当初在凤翔(宝鸡)的时候自己和何皇后两人推着石磨磨麦粉喝粥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