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战船因搁置而烂掉”[1]。
“因此,郑和下西洋就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也成为古代中国交通史上的最后辉煌”[2]。这样一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的航海事业就由鼎盛急剧走向衰落,刚刚向世界敞开的大门又重新关闭起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它“没有也不可能引发出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把欧洲导向资本主义的类似的结构性社会变迁”[3]。更令人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非但没有成为激励中国人继续从事更大规模的航海事业的动因,却成了实行闭关锁国的充分理由——航海的花费太大,劳民伤财,完全没有必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哥伦布完成的横跨大西洋,并发现新大陆的远航不仅直接刺激了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活动,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大地的确是一个球,而且从此以后,西方就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航海时代,并由此逐渐强行地把世界各地各国联系在了一起。
l8世纪末英国人侵入澳大利亚,1840年英国人用炮舰打开禁闭的中国大门,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难理解,西方人在全球范围内的航海活动,不仅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贸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136·来越紧密,而且更重要的是,西方人把他们发现的“新世界”(先是整个美洲,后是整个澳洲及新西兰)强行地宣称和“改造”为他们自己的家园,从而大大地拓展了西方世界的地理和势力范围。这样一来,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大约ll亿西方人不仅几乎占据了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整个澳洲及新西兰,而且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的绝大多数大大小小的岛屿也全都归西方人所有。
此外,西方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明显地促进了造船工业的发展和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并且也为海洋地理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事实上,哥伦布的《航海El志》内容非常丰富,被人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为后人研究西印度群岛、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4]。哥伦布还第一次详细记述了马尾藻海,后来人们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始对马尾藻海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如果没有乘“贝格尔号”军舰进行长达5年时间的生物物种考察,是不可能写出巨著《物种起源》的。总而言之,以哥伦布进行跨大西洋的航行为起点,西方人开始把航海作为一项重大的事业来完成,并且一直未间断过。正是这种持续的航海活动,一方面导致了“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融合和交流,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另一方面也大大地促进了测量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
------------------------------------------------------
[1]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2]林友华.中国古代国际地位的历史转折——郑和下西洋意义新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1):104.
[3]李庆新.再议郑和下西洋:以两次从广东启航为中心[J].广东社会科学,2003,(3):l12.
[4]字田道隆.海洋科技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18.